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

荒园无数亩,草木动成林。
春阳一以敷,妍丑各自矜。
蒲萄虽满架,囷倒不能任。
可怜病石榴,花如破红襟。
葵花虽粲粲,蒂浅不胜簪。
丛蓼晚可喜,轻红随秋深。
物生感时节,此理等废兴。
飘零不自由,盛亦非汝能。

作品评述

《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荒园无数亩,
草木动成林。
春阳一以敷,
妍丑各自矜。
蒲萄虽满架,
囷倒不能任。
可怜病石榴,
花如破红襟。
葵花虽粲粲,
蒂浅不胜簪。
丛蓼晚可喜,
轻红随秋深。
物生感时节,
此理等废兴。
飘零不自由,
盛亦非汝能。

诗意:
这首诗词以描绘园中的草木为主题,表现了诗人对荒芜园林和其中的花草树木的感慨。诗人观察到园中的植物茂盛,但其中显现出的美丽和丑陋各自炫耀,没有相互融洽。葡萄虽然结满架子,但无人采摘;可怜的石榴树生病了,花朵宛如破碎的红襟;葵花虽然盛开艳丽,但花蒂浅浅,无法承载花朵。然而,丛蓼在晚秋时节仍然能欣喜地绽放,淡红色的花随着秋天的深入而更加轻盈。诗人感叹生命的存在受到季节和环境的限制,这种现象使得诗人对生命的激情和活力感到沮丧,无法真正自由,即使是繁盛也无法持久。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园中的草木景象,抒发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慨。诗中的花草树木作为自然界的象征,呈现出各自的特点和局限,与人的境遇形成了对比。葡萄虽然结满架子,但因为囷倒而无人采摘,表达了一种资源被浪费和无人珍惜的悲凉。病石榴的形象象征着生命的脆弱和不稳定,它的花朵破碎如破红襟,给人一种憔悴和凋谢的感觉。葵花虽然盛开艳丽,但花蒂浅浅,无法承载花朵,暗示着美丽的外表下可能隐藏着某种缺陷和无法持久的局限。而丛蓼在晚秋时节绽放,轻盈而欣喜,显示出一种对逆境中坚持生命和乐观的态度。

整首诗词通过对园中花草树木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慨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诗中的草木形象象征着人生的起伏和不确定性,揭示了生命的脆弱和局限。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反映了人类生存的困境和对自由的渴望。这首诗词呈现了苏轼对生命的矛盾感和对人生境遇的深思。尽管自然界的花草树木繁盛多样,但它们各自彰显着美丽和丑陋,无法和谐相融。这种局面使得诗人感到困惑和沮丧,认为生命的存在受到时节和环境的限制。葡萄被浪费,石榴生病凋零,葵花虽美但不耐久,只有丛蓼在晚秋依然欣喜地绽放,带给诗人一丝希望。诗人认为生命受到种种限制,既无法真正自由,也无法持久繁荣。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界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生命的无奈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诗人以草木为媒介,表达了对生命的矛盾情感和对自由的渴求。整首诗词以植物的状况折射人生,传递出生命脆弱、局限和不确定的主题。同时,诗中的丛蓼在秋季依然欣欣向荣,提醒人们要保持乐观和坚韧的态度。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比喻,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理解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它展现了苏轼独特的感受和对生命的深刻洞察力。诗词中的意象和象征性的描写赋予了作品深厚的意境和表现力,使读者能够共鸣并思考人生的意义。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舍了家缘更舍身。即非喂虎济饥鹰。幻躯识破自忘形。无耻无羞无染著,逍遥坦荡气神清。心中真佛现光明。

二王后,彼何人,介公酅公为国宾,周武隋文之子孙。古人有言天下者,非是一人之天下。周亡天下传于隋,隋人失之唐得之。唐兴十叶岁二百,介公酅公世为客。明堂太庙朝享时,引居宾位备威仪。备威仪,助郊祭,高祖太宗之遗制。不独兴灭国,不独继绝世。欲令嗣位守文君,亡国子孙

渐老之日来垂垂,已去之日不可追。伤春畏老两作恶,世事尝与愁人随。忽得君家遣愁具,行歌日日春溪路。不知愁绪逐诗来,更惜芳颜被春误。王孙草暗谁重游,曲江痛哭穷参谋。燕骑琵琶谓城酒,居人不觉行人愁。行人欲归痿念起,白发逢春心未死。水流花落无处寻,燕去鸿来何日已。

放逐身蓝缕。被门前、群鸥戏狎,见推盟主。若把士师三黜比,老子多他两度。袖手看、名场呼五。不会车边望尘拜,免他年、青史羞潘母。句曲洞,是归路。平生怕道萧萧句。况新来、冠_弁侧,醉人多误。管甚是非并礼法,顿足低昂起舞。任百鸟、喧啾春语。欲托朱弦写悲壮,这琴心、

读罢传书涕欲零,愁看三月柳条青。甲申无限伤心事,何须频频语丙丁。

女子弄文诚可罪,那堪咏月更吟风。磨穿铁砚非吾事,绣折金针却有功。闷无消遣只看诗,不见诗中话别离。添得情怀转萧索,始知伶俐不如痴。

月径千里大,中有神娥宫。宫旁种玉桂,柯叶垂珑珑。虾蟆穴其根,出辄气墨蒙。光魄纵复吐,血赤如顽铜。不知从何时,更使人踪通。年年折桂枝,宽少尚易充。今年拗都尽,秃株立童童。株秃莫尔攀,堕云双手空。归来走海上,买鹤问吴翁。

每到月圆思共醉,不宜同醉不成欢。一千二百如轮夜,浮世谁能得尽看。

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黯黮凝黛色,峥嵘当曙空。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我来限于役,未暇息微躬。淮海途将半,星霜岁欲穷。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男儿欲作健,结伴不须多。鹞子经天飞,群雀两向波。

日月无情也有情,朝升夕没照均平。虽催前代英雄死,还促后来贤圣生。三尺灵乌金借耀,一轮飞镜水饶清。凭谁筑断东溟路,龙影蝉光免运行。

闭门不问门前事,灯火薰天自不知。闻道朝来雪又下,老人今岁未应饥。

君家枢相扶天极,气凌霜雪忠贯日。史家有笔叹无人,今有此人无此笔。君侯名家千里驹,拱璧盈尺径寸珠。合登清庙荐六瑚,合参豹尾随属车。胡为小缓云间翮,竭来螺浦分风月。开轩不与俗客谈,明月清风入牙颊。只今上印去朝天,春风玉笋催缀班。相门有相君勉旃,凌烟再写进贤冠。

绿槐蝉静日偏长,懒爇金炉百和香。莫摘池中莲子看,个中多半是空房。

共工争帝力穷秋,因此捐生触不周。遂使世间多感客,至今哀怨水东流。

四山一夜雨连明,岂料新晴顿得成。还往自兹宁可计,要须留句当题名。

今年明月无情甚,偏向江东。只照军容,不放银花万树红。凤城飞下征南骑,一片刀弓。铁甲呼风,愁煞思乡沈侍中。

郏鄏城高门倚天,九重踪迹尚依然。须知道德无关锁,一闭乾坤一万年。

北林夜方久,南月影频移。何啻飞三匝,犹言未得枝。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