猗嗟

猗嗟昌兮,颀而长兮。
抑若扬兮,美目扬兮。
巧趋跄兮,射则臧兮。
猗嗟名兮,美目清兮,仪既成兮。
终日射侯,不出正兮,展我甥兮。
猗嗟娈兮,清扬婉兮。
舞则选兮,射则贯兮。
四矢反兮,以御乱兮。

作品评述

猗嗟翻译及注释

翻译
这人长得真漂亮,身材高大又颀长。前额方正容颜好,双目有神多明亮。进退奔走动作巧,射技实在太精良。
这人长得真精神,眼睛美丽又清明。一切仪式已完成,终日射靶不曾停。箭无虚发中靶心,真是我的好外甥。
这人长得真英俊,眉清目秀闪柔光。舞姿端正节奏强,箭出穿靶不空放。四箭同中靶中央,抵御外患有力量!

注释
⑴猗(yī)嗟:赞叹声。
⑵昌:美好的样子。
⑶颀而:即“颀然”,指身材高大。
⑷抑(yì):同“懿”,美好。扬:借为“阳”。眉上曰阳,额角。
⑸趋:急走。跄(qiāng):步有节奏,摇曳生姿。
⑹臧(zāng):好,善。
⑺名:借为“明”,面色明净。
⑻仪既成:朱熹《诗集传》:“仪既成,言终其事而礼无违也。”
⑼射侯:射靶。
⑽正:靶心。设的于侯中而射之者也。大射则张皮侯而设鹄,宾射则张布侯而设正。
⑾展:诚然,真是。甥:古代女儿之子。一说姊妹之子曰甥,言称其为齐人之甥,而又以明非齐侯之子。
⑿娈(luán):美好。
⒀选:才华出众。
⒁贯:穿透。
⒂反:箭皆射中一个点。朱熹《诗集传》:“四矢,射礼每发四矢。反,复也,中皆得其故处也。”
⒃御乱:防御战乱。

猗嗟鉴赏

  这首诗以赞叹的口吻,生动细致地描绘了一位少年射手的形象。此诗每章均以“猗嗟”发端。按“猗嗟”为叹美之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啊”或“啊呀”。用这种叹美词语开头的诗句,具有一种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提醒读者注意诗人所要赞美的人或事。它在描写少年射手的形象和技艺时,起到一种渲染烘托的作用。

  在赞颂少年形象之美时,突出他身体强壮的特点。诗一开头就写道:“猗嗟昌兮,颀而长兮。”“昌”,粗壮结实之谓;“颀”和“长”乃高大之谓。这位长得高大、粗壮、结实的少年成为一名优秀射手,是毫不足怪的。

  在赞颂少年形象时,还突出其面部特征,尤其眼睛的描写细致入微。赞美他“美目扬兮”“美目清兮”“清扬婉兮”,这三句诗中的“扬”“清”“婉”,都是刻画他目光明亮,炯炯有神。因为明亮的目光,是一位优秀射手所必不可少的生理条件。

  除以上两个方面外,还赞美他“巧趋跄兮”,步履矫健,走起路来速度甚快。还赞美他“舞则选兮”,身体灵活,动作优美。这些也是一位优秀射手不可缺少的身体素质。

  诗中对形象的赞颂,是为赞美他的射箭技术服务的。假若这位少年没有以上所描写的身体素质,他也就不可能成为一位优秀射手了。

  诗的第一章以“射则臧兮”一句总括他的射技之精。第二章则以“终日射侯”一语,赞美少年的勤学苦练精神;以“不出正兮”一语赞美他的射则必中的技艺。第三章以“射则贯兮”赞美他的连射技术。这种连射不是两箭、三箭的重复入孔,而是“四矢反兮”,连续四矢射中一的,是一位百发百中的射手了。至此,这位少年射手的形象和技艺均描写得栩栩如生了。具有这种高超射技的少年,自然是国家的栋梁之材。“以御乱兮”一语,是全诗的结束,也是对他的总体评价。

  诗中不仅描写了射手身体强壮、仪表俊美,特别之处是用“美目扬兮”“美目清兮”“清扬婉兮”这样婉约的词汇来形容射手顾盼流动的目光,致使这个人物活生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此诗成为描写男性美的杰出之作。

猗嗟创作背景

  前人多认为此诗的主人公是鲁庄公。《毛诗序》云:“《猗嗟》,刺鲁庄公也。齐人伤鲁庄公有威仪技艺,而不能以礼防闲其母,失子之道,人以为齐侯之子焉。”

  关于此诗的主题,有主刺与主美二说。主刺说由来已久,其背景源于齐襄公兄妹乱伦故事。周庄王三年(公元前694年)春正月,齐襄公求婚于周王室,天子允婚,同意王姬下嫁于齐,并命鲁桓公主持婚礼大事。齐与鲁乃姻戚之邦。鲁桓公奉周天子之命至齐商议婚娶大事,自然偕夫人文姜(齐襄公之妹)一同前往。文姜归国之后,兄妹相见,旧情萌发又干出乱伦之事来,且被其夫鲁桓公侦悉。为了掩盖其丑行,齐襄公命人于饯行之后,乘醉将鲁桓公杀死,伪称暴疾而亡。鲁桓公死后,其子同继位,史称鲁庄公。《毛诗序》的作者将此诗附会这个历史故事,认为是齐人讽刺鲁庄公的作品。这种解释的确牵强。《齐风·猗嗟》诗中除第二章的“展我甥兮”一语中的“甥”可比附齐襄公与鲁庄公的舅甥关系外,其余内容则与故事毫不相涉。即使“甥”字,古人解释亦多歧义。《诗经稗疏》云:“古者盖呼妹婿为甥。”孔疏则云:“凡异族之亲皆称甥。”所以清人方玉润不同意《毛诗序》主刺的解释,他在《诗经原始》一书中说:“愚于是诗,不以为刺而以为美,非好立异,原诗人作诗本意盖如是耳。”但方氏仍然以为此诗的本事是齐襄公兄妹乱伦之事。方氏本人将此诗本事附会旧说,也是“深文奇刻”的“后儒”之一。所不同者,仅主刺主美之异。

  将此诗本事与齐襄公兄妹乱伦故事扯在一起,缺乏依据。就诗论诗,不过是一首赞美一位少年射手的诗作。

作者介绍

佚名,应月泉吟社徵诗(《月泉吟社诗》)。

诗词推荐

琵琶洲上人行绝,干越亭中客思多。月满秋江山冷落,不知谁问夜如何。

诗经

石休偃月梦魂冷,溪水写真癯影清。平生矻矻自忘我,世外不知谁可盟。

诗经

登临慰两眼,不暇顾炎天。万顷大江水,枕压城郭边。沙际少渔鼓,岸曲纷商船。洪波沸赤日,碧树沈苍烟。行客迷古道,游尘眯嚣廛。伟哉乾坤秀,聚此楼观前。夕雨濯暑烦,便觉体欲仙。山光已滴滴,月色何娟娟。更深天宇净,灯火照管弦。归去抱凉睡,梦里嗟流年。

诗经

直道时莫亲,起羞见谗口。舆人是非怪,西子言有咎。诬善不足悲,失听一何丑。大来敢遐望,小往且虚受。中夜囹圄深,初秋缧绁久。疏萤出暗草,朔风鸣衰柳。河汉低在户,蟏蛸垂向牖。雁声远天末,凉气生霁后。负户愁读书,剑光忿冲斗。哀哀害神理,恻恻伤慈母。妻子垂涕泣,家僮

诗经

蓓蕾抽开素练囊,琼葩薰出白龙香。裁分楚女朝云片,剪破姮娥夜月光。雪句岂须征柳絮,粉腮应恨帖梅妆。槛边几笑东篱菊,冷折金风待降霜。

诗经

尘埃波浪几东西,归去丹瓢挂杖藜。戊己炉中真造化,功成分我一刀圭。书剑飘然席未温,火云扑地暑烟昏。山黄水浊湖南路,竹月荷风忆范村。

诗经

林间风气杳无踪,欲遣谁人慰病慵。丐友何颜堪著论,祭拿无泪可沾胸。不知心逐摇摇旆,反为官怜楚楚松。最是少眠多念处,暝鸦残月五更钟。

诗经

事业诸公斗长雄,谫才惟愿课田功。谁知弦管江南地,渐有弓刀塞北风。大狝未须搜猛兽,先驱聊用习骄骢。还知武备资文事,要在人心可即戎。

诗经

活水还须活火煮,自临钓石取深清[1]: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处脚[2],松风忽作泻时声。枯肠未易禁三碗[3],坐听荒城长短更。

诗经

风急胡尘暗九州,岸巾长啸一登楼。故园却忆桐孙在,薄宦端为荔子留。湖海以南兵尚斗,犬戎不死祸难休。似闻推毂皆飞将,盍有清谈谢傅流。

诗经

楼阁万重秋雨里,峰峦四合暮潮边。凤城今夕凉如水,多少人家度管纺。

诗经

东川已过二三春,南国须求一两人。富贵大都多老大,欢娱太半为亲宾。如愁翠黛应堪重,买笑黄金莫诉贫。他日相逢一杯酒,尊前还要落梁尘。

诗经

晓风鞭袖闯天关,滥缀东西两省班。当日入趋东杂殿,番休却逐侍臣还。

诗经

凌空杰阁为谁开,隔岸芙蓉不用栽。今古相传彩云现,江山曾识大苏来。酒边歌舞共一笑,客里登临能几回。翠浪玉虹从此去,明朝人在郁孤台。

诗经

洹堂半月三来,小庭日见添佳致。苍稂疏瘦,黄葵高洁,玉簪清丽。林影波光,新晴景物,嫩凉天气。对溪山如此,田园归去,除诗酒、浑无事。烂漫乡邻鸡黍,比当年、鼎烹加味。古今都说,浮云春梦,功名富贵。何事迷途,直临老境,才寻平地。把尘寰休问,菊花行绽,请重来醉。

诗经

狼藉残花满地红,拥衾孤梦雨声中。人生十事九堪叹,春色三分二已空。但有老盆倾浊酒,不辞衰鬓对青铜。长贫博得身强健,久矣无心咎化工。

诗经

借得溪亭一解衣,忘机燕子去来飞。采桑女伴携篮过,罢钓儿郎荡桨归。嫩草正芳鹅鸭斗,浅潮初落蟹鱼肥。开门坐对真山水,不信人间有是非。

诗经

时序飞腾不贷人,相从还此赋迎春。只言世态有凉燠,须信吾曹无故新。长句能同李白好,为儒未许贾山醇。两郎玉立仍难弟,谁道先生解久贫。

诗经

深秋澄霁,烟淡霜天晓。翠岘峻摩穹,有碧涧、清溪缭绕。鸣弦多暇,乘兴约登临,听水乐,习丰碑,遐想东坡老。当年叔子,何事伤怀抱。名与此山俱,叹无闻、真成可笑。吾侪勋业,要使列云台,擒颉利,斩楼兰,混一车书道。

诗经

谏草诗篇好护持,又吟蜀井竹西时。携将高节堂前去,题作云苍也更奇。

诗经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