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
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
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作品评述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翻译及注释

翻译
人到三十才得个一命官,仕宦的念头快要消磨完。
自怜没有什么祖传家业,总不敢嫌弃这微小的官。
涧水吞没了采樵的小路,美丽的山花醉倚在药栏。
只因为这五斗米的官俸,竟然要辜负这根钓鱼竿。

注释
⑴高冠:长安西部的高冠峪,因山内石帽峰恰似巨人头戴高帽故名,有著名的高冠瀑布,岑参曾在此隐居耕读十载。
⑵一命:最低等的官职。周代的官秩为九命,一命最低。《左传·昭公七年》:“三命兹益共。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岑参初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职位低微。
⑶宦情:做官的志趣、意愿。《晋书·刘元海载记》:“吾本无宦情,惟足下明之。恐死 洛阳 ,永与子别。”阑:尽,残。
⑷自怜:自伤;自我怜惜。汉王褒《九怀·通路》:“阴忧兮感余,惆怅兮自怜。”旧业:祖传家业。
⑸微官:小官。唐岑参《早秋与诸子登虢州西亭观眺诗》:“微官何足道,爱客且相携。”
⑹涧水:指从高冠峪流过的溪水。樵路:打柴人走的小路。唐李白《鸣皋歌奉饯从翁清归五崖山居》:“鸣皋微茫在何处?五崖峡水横樵路。”
⑺药栏:芍药之栏。泛指花栏。唐杜甫《宾至》诗:“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一说,药、栏同义,指一物,即栅栏。唐李匡乂《资暇录》卷上:“今园廷中药栏,栏即药,药即栏,犹言围援,非花药之栏也。有不悟者,以为藤架蔬圃,堪作切对,是不知其由,乖之矣。”
⑻五斗米:指官俸。《晋书·隐逸传·陶潜》:“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后用以指微薄的官俸。
⑼渔竿:钓鱼的竹竿。此处作垂钓隐居的象征。清吴烺《寄德甫》诗:“何当与尔乘船去,手把渔竿变姓名。”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赏析

  首联感慨多年未得有做官的机会,到了三十多才好不容易有个官做,感慨这么多年做官的心情已经多半消退了。“三十始一命”,“一命”是官秩最低等,从八品,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工作刻板琐碎。这对隐居耕读十载的岑参来说太失望了。于是感到“宦情多欲阑”,做官的念头消磨殆尽。

  但失望归失望,因为家无产业,诗人还是不敢对这来之不易的小小官职有不屑之意。“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在这里,岑参流露出对其初授官职不那么感兴趣,从官职的卑微来说,本不屑为之;可是为生活所迫,却不敢以此为耻。其无可奈何的心态,跃然纸上。

  第三联写景。“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吞”、“醉”。前者写出了谷水淹没山间小路、恣肆无拘的情态,后者写出了山花装点药栏、旁若无人怒放的情态,从而表达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留恋。

  尾联“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两句用典。“五斗米”不是指实数,而是一种修辞手法——夸张,即言其少,意思是指“俸禄微薄”。这是用东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除了这首诗之外,岑参还在多首诗中用了这个典故,如“看君五斗米,不谢万户侯”(《送许拾遗恩归江宁拜亲》);“久别二室间,图他五斗米”(《峨眉东脚临江听猿怀二室旧庐》);“五斗米留人,东溪忆垂钓”(《衙郡守还》)。此诗结尾二句运用了用典、借代的修辞手法,很生动的写景,同时暗喻诗人为了微薄的官禄不得不割舍闲适自得的生活的矛盾心理。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创作背景

  岑参系江陵(今属湖北)官宦家庭出身,但在唐玄宗开元八年(720年),其父任晋州(今山西寿阳)刺史时不幸早丧,家道衰贫。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时,随兄至长安,求仕不成。长安城中,居之不易,他便随兄长来到山水秀丽的高冠峪中,置业并建起了简陋的别墅草堂。耕读于此,希望通过科举应试,进入仕途。天宝三年(744年),三十岁的岑参应进士科考试,高中一甲第二名,但官运不顺,经吏部试后,仅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这样的小官,他非常失望。他回到高冠准备辞别草堂赴任,看到经营十载的高冠草堂,却为了一个小官职,不得不离去,不禁感叹自己辜负长期隐逸的闲适生活,违逆一向的情怀,于是作了这首《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作者介绍

岑参,南阳人,文本之后。少孤贫,笃学,登天宝三载进士第。由率府参军累官右补阙,论斥权佞,改起居郎,寻出为虢州长史,復入为太子中允。代宗总戎陕服,委以书奏之任,由库部郎出刺嘉州。杜鸿渐镇西川,表为从事,以职方郎兼侍御史领幕职。使罢,流寓不还,遂终于蜀。参诗辞意清切,迥拔孤秀,多出佳境;每一篇出,人竞传写,比之吴均、何逊焉。集八卷,今编四卷。

诗词推荐

见说浔阳去,炉峰似见之。雪埋天际石,泉出寺中池。梦是劳倾想,愁非惜别离。休师两度到,应只为题诗。

抒情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抒情

膝上横陈玉一枝,此音唯独此心知。夜深断送鹤先睡,弹到空山月落时。

抒情

春来还似去年时,手把花枝唱竹枝。狂瘦未曾餐有味,不缘中酒却缘诗。

抒情

江南梅事已吹残,想见岭南青作团。邂逅诗成肯相寄,惮惮驿使入长安。

抒情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凝空流欲遍,润物净宜看。莫厌窥临倦,将晞聚更难。

抒情

汝官南寿春,我居东会稽;疋马护秋塞,两犊翻春泥。淮天沙雁过,江村雪云低。书来动半年,相望常怆凄。父子不共耕,此悔真噬脐。明年城西社,烂醉相扶携。

抒情

造次中秋过,商量九日来。诗将秋景澹,菊共老人开。时节陶潜醉,江山宋玉哀。平生沧海意,不受白鸥猜。

抒情

端的公宜语个中,对山萦碧照清冬。鹤毛雨渍苔钱古,蚁穴风堆橡斗重。已乏尖新陪世话,断无阔匾拆书封。一轩煨芋方题榜,进过松扉慰我慵。

抒情

太行盘纡,黄河泄舒。肝胆明洁,胸膺廓虚。清风未生齿颊,白雪已上眉须。少林之默无他说,黄梅之舂不识书。彻见本来人面目,名言安敢妄分疏。

抒情

万里对明光,真实一字字。九陛元不隔,是亦父子尔。我读公车牍,再拜甚欢喜。玉色近昕夕,王度日冠粹。再析山中符,可以觇胸次。道行国无小,意甘食则旨。平生熟窥觇,步步圣贤地。造物宝其人,华皓表斯世。从军落穷塞,愁破觌清峙。蜗庐仅缠躯,鼓钟日在耳。何以充淹留,白日

抒情

康寿高居德寿宫,天申元自近天中。千秋行献开元镜,五日先供扬子铜。

抒情

无雨又无日,此行天相之。荒园遗木老,古隧得峰奇。霜晚蔬犹剑,风温茗已旗。行厨何用许,胜处可忘饥。

抒情

星精龙种竞腾骧,双眼黄金紫艳光。一朝逢遇升平代,伏皂衔图事帝王。我皇盛德苞六宇,俗泰时和虞石拊。昔闻九代有馀名,今日百兽先来舞。钩陈周卫俨旌旄,钟鎛陶匏声殷地。承云嘈囋骇日灵,调露铿鈜动天驷。奔尘飞箭若麟螭,蹑景追风忽见知。咀衔拉铁并权奇,被服雕章何陆离。

抒情

谁将酷烈千般毒,变作恩光一派深。惆怅先民不复见,更凴高处尽沉吟。

抒情

秋风窗下起,旅雁向南飞。日日出门望,家家行客归。无因见边使,空待寄寒衣。独倚青楼暮,烟深鸟雀稀。

抒情

眼眵书册隐庐蜗,健论谁听落齿牙。说起元龙湖海志,扁舟又欲出芦花。

抒情

山色潮声四面来,城中金碧烂成堆。不愁门外严扃锁,终日凭栏未拟回。湖色苍苍日向斜,烟波万状不容滉。画船人去浮红叶,石径僧归蹑白蛇。楼观争高不计层,雍雍过雁自相应。钱王旧业依稀在,岁久无人话废兴。荷叶初乾稻穗香,惊雷急雨送微凉。晚晴稍放秋山色,洗却浓妆作淡妆。

抒情

游倡搴杜若,别浦鸳鸯落。向晚鲤鱼风,客樯千里泊。当时桃叶是新声,千载长余隔水情。乌衣巷里人谁在,白鹭洲边草自生。

抒情

汉人称劲粤,累世不加兵。狂卒才三百,如何便缒城。

抒情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