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兴十二首

稻熟苦淫雨,九月尽十月。
已刈及未刈,半芽半漂没。
饥饱系民命,此变岂可忽。
云师如葛伯,仇饷佚天罚。
死木生菌蕈,化萤草未歇。
恒燠缪为恩,乖气一何悖。
何如时寒风,霜晴大明揭。
田父得舂枕,一饭肉白骨。

作品评述

《杂兴十二首》是宋代作家方回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稻熟苦淫雨,九月尽十月。
已刈及未刈,半芽半漂没。
饥饱系民命,此变岂可忽。
云师如葛伯,仇饷佚天罚。
死木生菌蕈,化萤草未歇。
恒燠缪为恩,乖气一何悖。
何如时寒风,霜晴大明揭。
田父得舂枕,一饭肉白骨。

诗词的中文译文:

稻谷成熟遭受了久雨的折磨,九月即将过去迎来十月。
已经收割的和未收割的交织在一起,有些苗芽已经蔓延,有些却被浸没。
饥饿和饱食关系着人民的生命,这种变迁怎能被忽视。
像云朵一样的教师,却遭受着食品短缺的天谴。
死去的树木上生长着真菌,草地上的萤火虫还未消失。
长久的炎热被误解为恩德,相反的行为真是多么的违背常情。
何不像寒冷的风一样,霜后晴朗的大明天空般揭示真相。
田地的主人只得到了舂米的枕头,一顿饭肉所剩无几。

诗意和赏析:

《杂兴十二首》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农田的景象,抒发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人民疾苦的关切之情。

诗中首先描述了稻谷的成熟遭受久雨的困扰,表达出农民在丰收季节也面临着自然灾害的痛苦。接着,诗人通过描绘已经收割和未收割的稻谷相互交织,苗芽遭受浸泡的情景,呈现出丰收与困境的交错。这种形象化的描写表达了社会中各种矛盾和变迁,特别是食品供应问题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诗中提到的云师,指的是教师。诗人将教师比喻为云朵,暗示教师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他们也面临着食品短缺的困境,这种差异让人感到不公平。这里反映了社会中普通人和知识分子之间存在的不平等现象。

诗词中还描绘了死木上生长的真菌和未歇的萤火虫,形象地表现了生命力的顽强和自然界的奇妙。这种描写暗示了人们在逆境中也能够生存和发展,同时也呼应了前文中对于丰收和困难的交替描绘。

最后,诗人通过描述田地主人只得到舂米的枕头和一顿微薄的饭菜,揭示了农民的艰辛和贫苦。这种对农民艰辛生活的描写,彰显了诗人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关心和同情。

《杂兴十二首》通过对农田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人民疾苦的关切。诗中运用了形象生动的语言,通过描绘稻谷、真菌和萤火虫等元素,展现了生命的顽强和自然界的奇妙。整首诗以食品供应问题为线索,呈现出社会中的矛盾和不公平现象,同时也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作的赞美和同情之情。

这首诗词通过形象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引发人们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人民处境的关注。它既揭示了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和不公平现象,也展现了人们在逆境中的顽强生存和奋斗精神。整首诗词充满了思考和情感,让读者对社会和人生产生共鸣,体味到诗人对人民苦难的关切和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作者介绍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墙下长安道,嚣尘咫尺间。久牵身外役,暂得病中闲。背喜朝阳满,心怜暮鸟还。吾庐在何处,南有白云山。

风饕雪虐长精神,冷叶疏花次第匀。今日含毫与题品,更无篇什写清新。

纸屏竹榻亦生涯,掩上柴扉不用推。人似春云离复合,愁如潮水去还来。壶头新酿今朝熟,篱脚寒梅昨夜开。岳顶高僧□有约,想携竹箒扫苍苔。

心忆莲池秉烛游,叶残花败尚维舟。烟开翠扇清风晓,水泥红衣白露秋。神女暂来云易散,仙娥初去月难留。空怀远道难持赠,醉倚阑干尽日愁。

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与薄情夫。

开正占晴符古语,便谓春风偏花坞。那知天意不可谋,才告休期便风雨。急追令节已难寻,卧向空斋思胜侣。可怜十步五步宽,似隔千山万山阴。今朝冯夷巧作便,翦刻开花散飞舞。峭寒燠沐两不同,况是南箕正三鼓。若求此花生彼花,少霁威严无用武。桑钱未出土水兴,绘给丰膏亦无苦。

修竹翠罗寒,迟日江山暮。幽迳无人独自芳,此恨知无数。只共梅花语。懒逐游丝去。著意寻春不肯香,香在无寻处。

先生休恨易俱东,弟子方欣色笑同。早晚朝廷议恢复,请看裴度在军中。

日暖泗滨西,无穷岸草齐。薄烟衰草树,微月迥城鸡。水近沧浪急,山随绿野低。羞将旧名姓,还向旧游题。

万木凋残,早梅独占孤根暖。前村雪满。昨夜南枝绽。堪恨倚栏,容易吹羌管。飘琼片。翠蛾争选。贴向桃花面。

百千灯作一灯光,尽是恒沙妙法王。是故东坡不敢惜,借君四大作禅床。

鸢飞戾天,渔跃于渊。四夷拜舞,八表宣传,笑看红日上阑干。

素月寒光好,高齐夜已扃。影难穿密纸,光稍泛疏棂。皎洁临书案,朦胧到研屏。沈吟忆丹桂,更欲步中庭。

闲说班超有旧居,山横水曲占商於。知君不用磻溪石,乞取终年独钓鱼。

杼山多幽绝,胜事盈跬步。前者虽登攀,淹留恨晨暮。及兹纡胜引,曾是美无度。欻构三癸亭,实为陆生故。高贤能创物,疏凿皆有趣。不越方丈间,居然云霄遇。巍峨倚修岫,旷望临古渡。左右苔石攒,低昂桂枝蠹。山僧狎猿狖,巢鸟来枳椇。俯视何楷台,傍瞻戴颙路。迟回未能下,夕照

窗户初乾宿雨,林园已报秋声。欲访残僧野寺,未妨水宿山程。

只有曲生为侣,夜凉同迓冰轮。未审素娥知否,惟予与影三人。

蟠桃移种杏园初,红抹燕脂嫩脸苏。闻道飘零落人世,清香得似旧时无。

石门日不下,潭镜月长临。细细溪风渡,相看识此心。

昔没贼中时,中夜问道归。辛苦救衰朽,微尔人尽非。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