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池诗

陈迹相推今古同,池边倚杖送归鸿。
童山尚接千岩秀,穉树犹传万壑风。
春意物情迷野兴,水光天影共青空。
雍门有泪应承睫,绕墓行吟吊习公。

作品评述

《习池诗》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李廌。这首诗词通过描述习池的景色和表达对逝去时光的思念,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历史的感慨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
陈迹相推今古同,
池边倚杖送归鸿。
童山尚接千岩秀,
穉树犹传万壑风。
春意物情迷野兴,
水光天影共青空。
雍门有泪应承睫,
绕墓行吟吊习公。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习池的景色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历史的感慨之情。诗的开头,作者通过"陈迹相推今古同"这句,表达了他对习池所承载的历史沉淀和时光流转的思考。习池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见证了无数人的离别和归来,而这种情景在古今中都是相似的。

接下来,"池边倚杖送归鸿"这句描绘了作者倚在池边,目送归鸿的场景。归鸿是迁徙的候鸟,通过这个意象,作者表达了自己对离别的思念之情。作者倚在池边,用杖支撑身体,静静地目送归鸿飞向远方,令人感受到离愁别绪。

然后,"童山尚接千岩秀,穉树犹传万壑风"这两句描绘了习池周围的山水景色。童山高耸入云,千岩秀丽,而穉树在山间生长,传递着万壑的风景和气息。这里的描绘展示了自然之美,同时也表达了习池作为历史名胜的特点。

接下来的两句,"春意物情迷野兴,水光天影共青空",表达了作者在这美景中所感受到的春天的气息和情感的激荡。春天的气息和物象使得作者的情感被野兴所迷惑,水光和天影在青空下交相辉映,形成了一幅美丽的景象。

最后两句,"雍门有泪应承睫,绕墓行吟吊习公",揭示了作者对逝去的岁月和历史人物的思念之情。"雍门"指的是习池所在的地方,"雍门有泪"则表达了习池所承载的历史和文化的沉痛。"应承睫"表示泪水顺着眼睛流泻,而"绕墓行吟吊习公"则表达了作者在习池周围绕墓而行,吟咏悼念习公的情景。通过这两句,作者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和过去岁月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总的来说,李廌的《习池诗》通过对习池景色的描绘,展现了对历史和自然的感慨之情,同时通过离别和思念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逝去岁月的思考。诗词中运用了自然景色和情感的对比,以及历史和个人情感的交织,给人一种深沉而富有禅意的意境。通过这首诗词,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历史和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思念和怀念之情。

作者介绍

李廌(一○五九~一一○九),字方叔,号太华逸民(宋周紫芝《太仓稊米集》卷六六《书月巖集后》)、济南先生(宋谢采伯《密斋笔记》卷三),祖先由郓州迁华州,遂爲华州(今陕西华县)人。早年以文章受知苏轼。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苏轼知贡举,得试卷以爲廌作,置之首选,而是科廌竟下第,所以轼有“平生漫说古战场,过眼还迷日五色”(《送李方叔下第》)之叹。后再举亦失利,遂绝意仕进,定居长社。徽宗大观三年卒,年五十一。有《济南集》(一名《月巖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八卷,其中诗四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李廌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近人李之鼎宜秋馆《宋人集》丙编本(简称宜秋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昔年芸歌侣,凫舄向南征。官俸鱼租入,衙斋蜃气成。问程看日出,到海听鸡鸣。地僻无官长,何须束带迎。

兰暑知秋近,淮濆气已清。风雷惊作雨,钟鼓报新晴。雾散槐庭晓,云开魏阙明。马行朝路稳,人喜积阴倾。初鸟方争出,残蝉莫乱鸣。小窗偏得睡,更待晚凉生。

仁田义锄德其种,晚岁坐看苗幪幪。先生一去不可识,但喜郎君实麟凤。一线微言惊道丧,九鼎斯文赖君重。圣门涛澜无畔岸,我尝操舟怯奔涌。中流夺魄不敢进,乱流而济渠甚勇。射鼷强弩勿妄发,弹誉明珠戒轻用。峨冠进之白玉堂,天高会借长风送。细寻耒耨竟谁力,銍艾犹传挂丘垅。

一身得得,好把逍遥做。莫恋色和财,又名利、荣华不顾。心中逸乐,管取绝忧愁,处清凉,无热恼,事事成开悟。任行任住。坐卧皆从所。玉诀与金科,这两般,频频览觑。玄机密妙,诀许自陈明,结圆成,攒莹玉,捧入长生路。

林下闲言语,何须更问为。自知无纪律,安得谓之诗。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回头问己。认取无生真妙理。内阐灵光。升入蟾宫点桂霜。混成天癸。窈窕流霞融彻底。洞济冥阳。仙子功标北帝乡。

几年不见。胡蝶枕中魂梦远。一日相逢。鹦鹉杯深笑靥浓。欢心未已。流水落花愁又起。离恨如何。细雨斜风晚更多。

因君话故国,此夕倍依依。旧业临秋水,何人在钓矶。浮名如纵得,沧海亦终归。却是风尘里,如何便息机。

颠倒梦魂中,无像成有像。无山见夔魖,无水见罔象。无火毕方横,无木枸杞藏。无涝商羊奔,无旱神马降。无病竖投盲,无过彭诉上。雄虺首岑岑,奇鸧头々。二客鹤翩翻,五女石肮脏。墨精冉冉行,竹男喤々向。不动讲堂钟,冥然千百状。周公不可询,觉来空惝恍。持烛照人间,熟眠无

东阁何郎,记当时,曾赏旧家红萼。彩笔赋诗,绿发簪花,多少少年行乐。自从惊觉扬州梦,芳心事、等闲忘却。断魂处,月明江上,路迷天角。老去才情顿薄。柰客里相逢,共伤漂泊。洗尽艳妆,留得遗钿,尚有暗香如昨。岁寒天远离杯短,匆匆去、孤怀难托。向花道,春来未应误约

兴为栖真来,情因昔人动。昔人道非孤,今人心乃共。静有物外乐,甭无世间梦。至论超形神,谈歌彻岩洞。野色杂茶瓯,松声入琴弄。未可赋归欤,更揭流霞瓮。

南越千年事,兴怀一旦来。歌钟非旧俗,烟月有层台。北望人何在,东流水不回。吹窗风杂瘴,沾槛雨经梅。壮气曾难揖,空名信可哀。不堪登览处,花落与花开。

剪彩漫添怀抱恶,簪花空映鬓毛秋。流年旧事陈刍狗,佳节新春报土牛。里社浮沉贫可忍,身名坎壈老宜休。天高难问平生意,已矣冥心任去留。

榆烟新起,正清明节过,翠蓂九叶。欣会谪仙初度日,凤穴产真鸑鷟。心肠琅琅,文章锦绣,看镜期勋业。暂居马帐,后知有赖先觉。可想大器晚成,功名有志,未逊苏秦学。奈不在身先在子,果向秋风抟鹗。诗酒琴棋,风花雪月,养浩全真乐。寿觞五福,太公须遇文猩。

验尽脚跟长兴短,个中宽窄已先知。自从蹈著这些子,左右逢原显大机。

妖桃气浓暖,蛾眉困风光。杨花扑罗帐,春梦自悠扬。愁心如碧草,随春日益长。碧草逢秋歇,此恨何时忘。

门外好山千万重,翠涛百顷罗云松。细水幽回杂花远,三径修竹来秋风。灵籁泠泠动清操,世外红尘飞不到。白月流光抱石台,高人潇爽长吟啸。起居闲闲趣有余,看山看水还看书。木瓢满酌示真率,不知轩冕为何如?太华终南青未了,北山移文为谁道?君不见孤竹夷齐久寂寥,首阳薇蕨今

门外黄尘尺放深,痴儿抵死竞浮沈。谁知一寸茅檐日,天付闲人值万金。

闪烁旌旗骤往来,几人遥望起疑猜。此时若得樊公脚,一踏鸿门两扇开。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