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采石菖蒲

皂盖铜章久汙人,青鞋布袜亦生尘。
今朝独向秋云里,幻出林泉自在身。

作品评述

《雨中采石菖蒲》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毛滂。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皂盖铜章久汙人,
青鞋布袜亦生尘。
今朝独向秋云里,
幻出林泉自在身。

诗意:
这首诗以雨中采石菖蒲的景象为背景,通过描述主人公的衣物和行动,表达了自由自在、随心所欲的心境。诗中的主人公身着皂盖(一种黑色的斗笠)和铜章(指佩戴的徽章),长期以来被污垢所覆盖;脚穿青鞋,脚踝缠布袜,也因为沾染了尘土而变得不再洁净。然而,在这个雨天的早晨,主人公独自来到秋云之中,仿佛进入了一个幻化出来的世界,感受到了林木和泉水的自由与舒适。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主人公的描写,展现了一种内心的自由和超脱。主人公的衣物和外貌被岁月和尘埃所玷污,但他并不因此感到困扰,反而选择独自来到雨中的秋云之中。这里的雨和云象征着自然界的洗涤和净化,而主人公则在其中找到了一种自在和自由。他仿佛进入了一个幻境,与林木和泉水融为一体,摆脱了尘世的束缚。

这首诗在表达自由和超脱的同时,也隐含了对时代和人世的反思。主人公的衣物和外貌的污垢可以被视为社会和现实对个体的磨砺和侵蚀,而他选择进入自然的怀抱,寻找内心的宁静和纯净。这种追求自由、超越尘世的情感,在宋代的文人中很常见,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的一种思想倾向。

总之,这首诗通过对雨中采石菖蒲的描绘,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自由和追求超脱的情感。通过对物象的运用和意象的构建,诗人成功地传递了一种超越现实,寻求内心自在的意境。

作者介绍

毛滂(一○六○~?)字泽民,号东堂居士,衢州江山(今属浙江)人。以父荫入仕,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官郢州长寿尉。哲宗元祐中,爲杭州司法参军,移饶州。绍圣四年(一○九七),知武康县。徽宗崇宁初,召爲删定官(《苏轼诗集》卷三一施元之注)。政和四年(一一一四),以祠部员外郎知秀州。宣和六年(一一二四)尚存世。事见《东堂集》有关诗文。有《东堂集》六卷,诗四卷,书简二卷,乐府二卷及《东堂词》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成《东堂集》十卷,其中诗四卷。 毛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他书,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战伐已闻初卸甲,耘耔却喜近添丁。前年小稔应堪望,雪后平畴宿麦青。

吴头楚尾几名邦,公以循良达舜廊。未把勋庸齐冠邓,直将教化继龚黄。蠹蠲前政人云乐,最上诸司议曰臧。只恐周庐赖弹压,芝泥趣召觐清光。

海风吹落楞伽山,四海禅徒著眼看。一把柳丝收不得,和烟搭在玉栏干。

脸霞香销粉薄,泪偷泫。叆叆金兽,沈水微薰,人帘绿树春阴,糁径红英风卷。芳草怨碧,王孙渐远。锦屏梦回,恍觉云雨散。玉瑟无心理,懒醉琼花宴。宝钗翠滑,一缕青丝为君翦。别情谁更排遣。

粲粲五色羽,炎方凤之徒。青黄缟玄服,翼卫两绂朱。仁心知闵农,常告雨霁符。我穷惟四壁,破屋无瞻乌。惠然此粲者,来集竹与梧。锵鸣如玉佩,意欲相嬉娱。寂寞两黎生,食菜真臞儒。小圃散春物,野桃陈雪肤。举杯得一笑,见此红鸾雏。高情如飞仙,未易握粟呼。胡为去复来,眷眷

合殿恩中绝,交河使渐稀。肝肠辞玉辇,形影向金微。汉地草应绿,胡庭沙正飞。愿逐三秋雁,年年一度归。

杯深莫厌。强看桃花面。记约阳和初一线。便恁芳菲满眼。明年春色重来。东堂花为谁开。我在芦花深处,钓矶雨绿莓苔。

天庭宽而祖宗光,地阁阔而儿孙昌。中间鼻孔自家底,出气通快浑不妨。坤六短,乾三长。饱丛林汉休雌黄,今年蚕食两叶桑。

川原四开,青嶂白波,非复尘境。忽治中英甫坚索鄙语,酒酣耳热,以乐晴倚层阑,飘飘醉上青鸾背。飞云崩坠。万叠银涛碎。青嶂白波,非复人闲世。人怀霁。夕阳有意。返照千山外。

劚破苍苔色,因栽十数茎。窗风从此冷,诗思当时清。酒入杯中影,棋添局上声。不同桃与李,潇洒伴书生。

伐性戕生岂一端,暮年赢得是衰残。齿牙零落畏大胾,毛发萧疏便小冠。惜日每惊新历换,怯寒尚觉弊庐宽。华山阻绝岷山远,安得冥鸿借羽翰?

道士夜诵蕊珠经,白鹤下绕香烟听。夜移经尽人上鹤,仙风吹入秋冥冥。

散吏闲如客,贫州冷似村。早凉湖北岸,残照郭西门。懒镊从须白,休治任眼昏。老来何所用?少兴不多言。

拂拂深帏起暗尘。清歌缓响自回春。月知灯市云间堕,人对梅花雪后新。杯掌露,舞衣云。酒慵微觉翠鬟倾。洞房不压阳台雨,乞与游人弄晚晴。

怪底风光好,还当上已辰。柳莺樊子口,梁鷰赵家身。花落春容瘦,阴浓夏意新。晒书仍焙药,幽事也劳神。

五六皆名出,飘花独见稀。若教同一色,还似负群机。玉马犹空说,铜驼转更非。争如千万里,相对共依依。

破衣衫中破布裙,逢人便说会烧银。君何不自烧些用,担水河头卖与人。

演经捣药已无踪,古观丹崖翠壁重。要识庐山先辈面,含情一抚六朝松。

藤峡韩丞绩,昆仑狄帅功。左江仍略定,八寨未全通。舞剑狼家健,弯弧达舍雄。卢苏谁养寇,何事枉姚公。

为养宁埋子,那知地有金。如何有天赐,且复怕官侵。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