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书遇雨

济旱惟宸虑,为霖即上台。
云衔七曜起,雨拂九门来。
纶阁飞丝度,龙渠激霤回。
色翻池上藻,香裛鼎前杯。
湘燕皆舒翼,沙鳞岂曝腮。
尺波应万假,虞海载沿洄。

作品评述

《中书遇雨》是唐代诗人钱起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生动的描写表现了一场期待已久的雨的到来,及其给人们带来的喜悦与舒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济旱惟宸虑,为霖即上台。
云衔七曜起,雨拂九门来。
纶阁飞丝度,龙渠激霤回。
色翻池上藻,香裛鼎前杯。
湘燕皆舒翼,沙鳞岂曝腮。
尺波应万假,虞海载沿洄。

诗意:
此诗以写景的方式,描述了一场久旱之后终于迎来雨水的情景。诗人在字里行间抒发了对雨水的盼望与期待,以及雨水带来的宜人景象。通过描绘,诗词向读者传递了一种草木欣欣、大地重拾生机的喜悦和舒畅。

赏析:
《中书遇雨》以清新的笔触、精细的描写,将雨水带来的变化与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首节描述雨水的降临,用“云衔七曜起,雨拂九门来”表现了天空云层的起伏和雨水的普遍降临,赋予了雨水一种神奇的力量。
第二节描述的是雨水的滋润,通过“纶阁飞丝度,龙渠激霤回”描绘了雨水如丝般的细密和水流的巧妙返转,让人感受到蓬勃生机与希望。
第三节描述了雨水给自然界带来的改变,以“色翻池上藻,香裛鼎前杯”表现了雨水给草木花卉带来的勃勃生机和植物的香气弥漫,使读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生命力和能量。
最后两节通过“湘燕皆舒翼,沙鳞岂曝腮”以及“尺波应万假,虞海载沿洄”这两个比喻,表达了雨水给动物带来的舒展和安全感,也展示了雨水带给人们的欢乐与惊喜。
整首诗以形象生动的描写呈现出雨水的与众不同,通过诗人的抒发和转折使得这首诗升华为对自然界变化的赞美,也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

作者介绍

钱起,字仲文,吴兴人。天宝十载登进士第,官祕书省校书郎,终尚书考功郎中。大历中,与韩翃、李端辈号十才子。诗格新奇,理致清赡。集十三卷,今编诗四卷。 钱起字仲文,吴兴人。天宝十载李巨榜及第。大历中,与韩翃、李端辈号十才子。补诗一首。

诗词推荐

物外风尘不梁颜。

小篷又泛曾行路。这身世、如何去。去了还来知几度。多情山色,有情江水,笑我归无处。夕阳杳杳还催暮。练净空吟谢郎句。试祷波神应见许。帆开风转,事谐心遂,直到明年雨。

春秋万古一權衡,笔削昭然揭日星。道贯百王垂大法,义先五始定常经。是非褒贬寓深意,理乱安危烛未形。内夏外夷归一统,烨然治象炳丹青。

缑山仙子,高情云渺,不学痴牛騃女。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客槎曾犯,银河微浪,尚带天风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高木坠残叶,关河入远心。嵩游忘楚梦,华近识秦音。塔古悬图识,碑荒背烧寻。几思兴替事,独上灞陵吟。

衔杯微动樱桃颗,咳唾轻飘茉莉香。曾见白家樊素口,瓠犀颗颗缀榴芳。

月魄光通四海,龙阳气满三田。一声雷动震山川。迸出飞光闪电。法雨常加有道,慈云广布无边。此时方显太平年。遂我一生本愿。

东岳天齐圣帝,创建起一行宫。听松韵翻涛,分序奏管,檐铎摇风。对面好山迎目,恋清标佳致懒乘骢。此夜归来无月,明朝去认行踪。一般清兴洗心胸。禁夜捣铜钟。有犬吠山村,泉流西涧,鹤翅摩空。几处总兵节制,太平何术教军戎。天下典章狼籍,多门政出谁穷。

挽住斜阳脚,殷勤向小园。柳眠犹学舞,花笑独无言。自拟湖山景,亲承雨露恩,只愁人散后,腐草点苔痕。

莲房折尽只留荷,露盖班班一丈过。高下横斜无定影,聚凉着得月明多。

〔一作渔山神女智琼祠二首〕〔张茂先神女赋序曰。魏济北从事弦超。嘉平中。夜梦神女来。自称天上玉女。姓成公。字智琼。东郡人。早失父母。天地哀其孤苦。令得下嫁。后三四日一来。即乘辎[车并]。衣罗绮。智琼能隐其形。不能藏其声。且芬香达于室宇。颇为人知。一旦。神女别

便作阳关别,烟雨暗孤汀。浮屠三宿桑下,犹自不忘情。何况情钟我辈,聚散匆匆草草,真个是云萍。上下四方客,后会渺难凭。顾诸公,皆衮衮,喜通津。老夫从此归隐,耕钓了余生。若见江南苍鸟可,更遇江东黄耳,莫惜寄音声。强阁儿女泪,有酒且频倾。

灯前把卷泪双垂,妻子惊看那得知。江上故人身已没,箧中寻得寄来诗。

琐琐红英密缀枝,春风春物不差池。诸君但办樽前去,昨夜灯花报客知。

涧流一一抱峰回,面面林峦锦帐开。我品洞天居第七,只应题作小蓬莱。

江亭春晚芳菲尽。行色青天近。画桥杨柳也多情。暗抛飞絮惹前行。路尘清。彤庭早晚瞻虞舜。遥听恩迁峻。二年歌宴绮罗人。片云疏雨忍漂沦。泪沾巾。

修竹萧萧三两竿,公余时得静中看。何须更避人间暑,满腹冰霜六月寒。

江南日暖鸿始来,柳条初碧叶半开。玉关遥遥戍未回,金闺日夕生绿苔。寂寂春花烟色暮,檐燕双双落花度。青楼明镜昼无光,红帐罗衣徒自香。妾恨十年长独守,君情万里在渔阳。

草径才容步,茅庐仅庇床。原贫道尊显,回夭死芬芳。弦诵喧清晓,鉏耰满夕阳。此风能不坠,韦布亦何伤!

谁似樊侯哲且明,解将勋业佐中兴。自怜汩没毛锥子,空对东风咏使能。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