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刘疑之坟山壮节亭,用辘轳体

见了庐山想此贤,此贤见了失庐山。
胸中书卷云凌乱,身外功名梦等闲。
一点目光牛背上,五弦心在鴈行间。
欲吟壮节题崖石,笔挟风霜齿颊寒。

作品评述

《寄题刘疑之坟山壮节亭,用辘轳体》是宋代杨万里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见了庐山想此贤,
此贤见了失庐山。
胸中书卷云凌乱,
身外功名梦等闲。
一点目光牛背上,
五弦心在鴈行间。
欲吟壮节题崖石,
笔挟风霜齿颊寒。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刘疑之的思念之情。作者在庐山看到了庐山之外的景色,使他想起了刘疑之,而刘疑之则失去了庐山的美景。诗中还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矛盾,他的胸中充满了书卷之气,但对功名利禄却漠不关心。作者用牛背上的一点目光来形容自己的渺小,而他的心却在鴈行的间隙中飞翔。最后,作者表达了自己想要吟咏壮丽的景色并题写在崖石上的愿望,但他的笔却因为风霜而颤抖,齿颊因为寒冷而发抖。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庐山和刘疑之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思考。作者以庐山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表达了自己对刘疑之的思念之情。诗中的矛盾心理体现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淡漠态度,更加强调了他对内心世界的追求和对自然景色的热爱。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壮丽景色的向往,但又展示了他在面对寒冷环境时的无奈和困扰。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独特的意象,展示了作者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感悟,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作者介绍

杨万里(一一二七~一二○六),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调赣州司户参军。歷永州零陵丞、知隆兴府奉新县。孝宗干道六年(一一七○),召爲国子博士(本集卷一三三《国子博士告词》注),迁太常博士、将作少监。出知漳州,改常州。淳熙六年(一一七九),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同上书《广东提举告词》注),寻除本路提点刑狱。召爲尚左郎官。十二年以地震应诏上书,擢东宫侍读。十四年,迁祕书少监(同上书《祕书少监告词》注)。十五年,因上疏驳洪迈太庙高宗室配飨议,出知筠州。光宗即位,召爲祕书监。绍熙元年(一一九○),兼实录院检讨官,会孝宗日历成,宰臣令他人爲序,遂以失职丐去,出爲江东转运副使,权总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因论江南行铁钱不便,忤宰相意,改知赣州,未赴。宁宗即位,屡召屡辞。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致仕(同上书《通议大夫宝文阁待制致仕告词》注)。开禧二年卒,年八十。謚文节(《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一○○)。有《诚斋集》、《易传》等传世。事见其子长孺撰墓志(清干隆刊《杨文节公文集》卷末附)。《宋史》卷四三三有传。 杨万里诗四十二卷辞操一卷,以宋端平间刊本(原书藏日本东京宫内厅书陵部)爲底本。校以宋淳熙、绍熙间递刻之《诚斋先生江湖集十四卷荆溪集十卷西归集四卷南海集八卷江西道院集五卷朝天续集八卷退休集十四卷》(简称宋递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原该共六十三卷,今残存六十卷)、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诚斋集》(简称四库本)。参校明末毛氏汲古阁钞本《诚斋集》(简称汲古阁本,今藏上海图书馆)、清干隆六十年吉水杨氏带经轩刊《杨文节公诗集》(简称杨本)。另从诸书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四十四卷。

诗词推荐

往岁因痰壅,几为病废人。金丹如不服,粉骨已成尘。去死仅一线,更生又五春。再深诗里债,笔砚日相亲。

个中别是一乾坤,蔼蔼祥云拥洞门。天柱遥知锁金阙,绛桥仍想接崑崙。仙人幻出珊瑚木,玉女妆成锦绣墩。石室霜台更奇绝,桃源从此不须论。

秀骨青松不老,新词玉佩相磨。灵槎准拟泛银河。剩摘天星几个。奠枕楼东风月,驻春亭上笙歌。留君一醉意如何。金印明年斗大。

金钗坠地鬓堆云,自别朝阳帝岂闻。遣妾一身安社稷,不知何处用将军。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出瞿塘滟滪关。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万方庆嘉节,宴喜皇泽均。晓开蓂叶初,景丽星鸟春。藻思贞百度,著明并三辰。物情舒在阳,时令弘至仁。衢酒和乐被,薰弦声曲新。赓歌武弁侧,永荷玄化醇。

地与南荒接,梅花合早开。如何长至后,不见一杖来。政尔缘霜早,多应待雨催。檐边有独树,日绕故千回。

犹得吾师继颂声,百篇相爱寄南荆。卷开锦水霞光烂,吟入峨嵋雪气清。楚外已甘推绝唱,蜀中谁敢共悬衡。应怜无可同无本,终向风骚作弟兄。

人情何翅抵黄间,鴥彼鸿冥杳莫攀。宠辱可惊浮世事,是非不到好溪山。怒鹏已较三千里,老马宁思十二閒。丘壑傥容诗入社,肯将宗派继还还。

衰病自怜无酒趣,尘容犹赖有诗情。

邻家争插红紫归,诗人独行嗅芳草。丛边幽蠹更不凡,蝴蝶纷纷逐花老。

好风残腊尽,春意动园林。柳色独青眼,梅花同素心。江湖方转徙,岁月自侵寻。忍别山阴去,徘徊忆旧吟。

簪萸泛菊俯平阡,饮过三杯却惘然。十岁此辰同醉友,登高各处已三年。

行山稍已倦,径作坦腹卧。茗至即仰啜,即复起端坐。拓窗眼豁然,如见天宇大。金碧何太丽,玉雪不受涴。向来宴豢人,魂兮复谁些。积沙东西移,怒潮日夜簸。烟表越树细,云端海鹊过。人生仅如尺,倏忽分寸挫。万古一悲歌,悲歌孰予和。

然知心去速,其奈雪飞频。莫喜无危道,虽平更陷人。远郊光接汉,旷野色通秦。此去迢遥极,却回应过春。

翠微深处著亭台,抖擞红尘双眼开。岚影剩添杯色好,泉声不带市喧来。竹间啼鸟破山寂,天际孤舟界浪回。占断鹞峰无限景,何妨杖屦日徘徊。

翠袖佳人寒倚竹,素衣仙子昼看花。村墟忽有殊尤观,茅屋俄成富贵家。

瓜果初陈月殿高,双星今夜会云曹。笑来好事惟乾鹊,甘为他人髡顶毛。

艳态还幽,谁能洁净争妍。淡抹疑浓,肯将自在求怜。终嫌独好,任毛嫱、西子差肩。六郎涂涴,似和不似依然。赫日如焚,诸馀只凭光鲜。雨过风生,也应百事随缘。香须道地,对一池、着甚沉烟。根株好在,淤泥白藕如椽。

一笑重逢二十年,自怜镜影已华颠。谩言世上谁知我,落在人间恐愧天。理到平时无一事,行须实处著千鞭。但教千里民安乐,莫使虚名为世传。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