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除夕又作)

和气作春妍。
已作寒归塞地天。
岁月翩翩人老矣,华颠。
胆冷更长自不眠。
节物映椒盘。
柏酒香浮白玉船。
捧劝大家相祝愿,何言。
但愿今年胜去年。

作品评述

《南乡子(除夕又作)》是一首宋代李处全创作的诗词。以下是我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和气作春妍。
已作寒归塞地天。
岁月翩翩人老矣,华颠。
胆冷更长自不眠。
节物映椒盘。
柏酒香浮白玉船。
捧劝大家相祝愿,何言。
但愿今年胜去年。

诗意:
这首诗词以除夕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新年的期望和祝福。诗人通过描绘四时的变迁和岁月的流转,表达了人生的短暂和岁月的无情,同时也展现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向往。

赏析:
诗的开篇,诗人以“和气作春妍”来形容除夕的气氛,春意盎然,热闹喜庆。接着,诗人用“已作寒归塞地天”表达了冬天已经过去,寒冷将离开大地的意象。接下来的两句“岁月翩翩人老矣,华颠。胆冷更长自不眠。”表达了时光荏苒,人们渐渐老去,岁月变幻无常,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也日益增加。诗人的胆子冷了,更长时间地无法入睡。

下文中,诗人以“节物映椒盘”来描绘除夕夜的盛宴,热闹而喜庆,柏酒的香气弥漫在白玉船上,形容了宴席的豪华和热闹。最后两句“捧劝大家相祝愿,何言。但愿今年胜去年。”表达了诗人对大家互相祝福、共度新年的期望,以及对新年更好的期待。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除夕夜的场景和表达对新年的希冀,展示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思考。诗词中运用了对比手法,既有冬天和春天的对比,也有人生的喜庆和忧愁的对比,通过这种对比,更凸显了诗人对新年的祝福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词推荐

伏日每苦热,古来亡事侵。尝闻东方朔,割肉趋庭阴。百职当早罢,将畏赫日临。我无归遗人,怀念空沾襟。

抒情

六日新春一再来,直须登树赏花开。攀翻径上枝梢外,不负东风是此杯。

抒情

偶散东冈步,因成北渚游。鸦昏先小泊,鱼暖欲群浮。缓曳红藤杖,斜披紫绮裘。闲身病亦可,随处得无愁。

抒情

筑岩胥靡继甘盘,此道寥寥不复存。古庙秋风尘黯黯,故陵烟树月昏昏。君臣难遇真千载,岸谷谁知旧九原。魏尚端能似颇牧,独无新梦到天阍。

抒情

一枕山城晓梦惊,了规啼破月斜明。只应知我倦游苦,故作不如归去声。

抒情

陶公有逸兴,不与常人俱。筑台像半月,回向高城隅。置酒望白云,商飙起寒梧。秋山入远海,桑柘罗平芜。水色渌且明,令人思镜湖。终当过江去,爱此暂踟蹰。

抒情

金焦壁立原无地,吴楚中分独此门。万里风清悲白鸟,六朝踪迹倚黄昏。山光隐见云边寺,日气霏微海上村。闻道长安应不远,野人端欲献江蘩。

抒情

先生富贵本无心,冰节从来照士林。三载调元名愈重,七章告老意何深。九重屡挽音形玉,一念观回归散金。此是吾邦真伟事,清风万古孰追寻。

抒情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抒情

人彘昔擅宠,夺嫡谋甚工。留侯莫容喙,何况短后雄。挽回龙准帝,全赖皓首翁。昔去避嬴世,今来安刘宗。吕妪及新君,略未闻褒崇。岂非羽翼成,翩然返橘中。奈何一代史,不载四叟终。商山有遗庙,郭谓太古风。

抒情

蔼蔼美周宅,樱繁春日斜。一为洛下客,十见池上花。烂熳岂无意,为君占年华。风光饶此树,歌舞胜诸家。失尽白头伴,长成红粉娃。停杯两相顾,堪喜亦堪嗟。

抒情

炎威不可度,永昼坐南轩。蚁过閒占雨,蝇来自厌樊。林披众果熟,池静数荷翻。早晚鞲鹰习,乘秋击迥原。

抒情

山边萧寂室,石掩浮云扃。绕室微有路,松烟深冥冥。入松汲寒水,对鹤问仙经。石几香未尽,水花风欲零。何年去华表,几度穷苍冥。却顾宦游子,眇如霜中萤。

抒情

古时应是山头水,自古流来江路深。若使江流会人意,也应知我远来心。

抒情

一笛横风,稳转船头,系楫大江。还有人争说,鸣琴手段,教侬重吐,锦绣肝肠。不复少年,插花槌鼓,雅意在乎云水乡。阳关泪,笑琼姬犹恋,奇俊王郎。谈兵齿颊冰霜。有万户侯封何用忙。借烟霞且作,诗中队仗,鹭鵷已是,归日班行。收敛平生,筹边胸次,以酒浇之书传香。消凝处,

抒情

坐底坐杀,立底立杀。不知谁是赤须胡,转身句子活鱍鱍。

抒情

酒渴爱江清,馀酣漱晚汀。软莎欹坐稳,冷石醉眠醒。野膳随行帐,华音发从伶。数杯君不见,都已遣沈冥。

抒情

东风蒲柳满江津,杯酒离亭暂别君。春事又随红紫老,人生每似燕鸿分。榕亭雨过闻莺语,桑海天青见鹤群。东府仙人应握手,三神高处望红云。

抒情

前船后船未相及,五两头平北风急。飞沙卷地日色昏,一半征帆浪花湿。

抒情

八十加三迎九十,还似婴童。

抒情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