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花

景物诗人见即夸,岂怜高韵说红茶。
牡丹枉用三春力,开得方知不是花。

作品评述

《红茶花》是唐代司空图的一首诗,以描写红茶花为题材。该诗通过对红茶花的形象描写,以及与花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红茶花的赞美之情。

诗中,诗人称赞红茶花的景色美丽动人,形容诗人见到红色茶花时即充满夸赞之情。然而,诗人并不是因为花开的美丽而称赞红茶花,而是因为花含有高尚的诗意而赞美它。诗人认为红茶花与牡丹不同,红茶花的开花过程并不需要经历漫长的春季,而是突然间开放,因此牡丹华丽的开放只是浪费了春天的力量,所以红茶花的美丽才值得被称赞。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红茶花的特点以及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红茶花的喜爱和称赞。同时,诗人对牡丹的悲哀也在其中透露出来。该诗语言简洁明了,意象鲜明,以及对自然的热爱和理解,展示了唐代诗人的艺术才华和审美追求。

作者介绍

司空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人。咸通末,擢进士第。由宣歙幕歷礼部郎中,僖宗行在用为知制诰、中书舍人,归隐中条山王官谷。龙纪、干宁间,徵拜旧官,及以户、兵二部侍郎召,皆不起。迁洛后,被诏入朝,以野耄丐归。朱全忠受禅,召为礼部尚书,不食而卒。图少有俊才,晚年避世栖遯,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有先世别墅,泉石林亭,颇惬幽趣,日与名僧、高士游咏其中。有《一鸣集》三十卷,内诗十卷,今编诗三卷。 司空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人,咸通末,擢进士第,由宣歙幕歷礼部郎中,僖宗行在用为知制诰、中书舍人,归隐中条山王官谷,龙纪、干宁间,徵拜旧官,及以户、兵二部侍郎召,皆不起,迁洛后,被诏入朝,以野耄丐归,朱全忠受禅,召为礼部尚书,不食而卒,图少有俊才,晚年避世栖遯,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有先世别墅,泉石林亭,颇惬幽趣,日与名僧、高士游咏其中,有一鸣集三十卷,内诗十卷,今编诗三卷。 司空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人,咸通末,擢进士第,由宣歙幕歷礼部郎中,僖宗行在用为知制诰、中书舍人,归隐中条山王官谷,龙纪、干宁间,徵拜旧官,及以户、兵二部侍郎召,皆不起,迁洛后,被诏入朝,以野耄丐归,朱全忠受禅,召为礼部尚书,不食而卒,图少有俊才,晚年避世栖遯,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有先世别墅,泉石林亭,颇惬幽趣,日与名僧、高士游咏其中,有一鸣集三十卷,内诗十卷,今编诗三卷。 司空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人。登咸通十年进士第,后梁太祖开平二年卒,年七十二(据两《唐书》本传)。补诗一首。

诗词推荐

盛世英才偶未逢,寄身无地转如蓬。诗亲东野穷尤壮,赋拟相如老更工。雕鹗不飞行奋迅,璠玙未献要磨礲。会须自要唐衢荐,谁与吹嘘借更风。

春又老。南陌酒香梅小。遍地落花浑不扫。梦回情意悄。红笺寄与添烦恼。细写相思多少。醉后几行书字小。泪痕都揾了。

足力蹒跚少迎客,目视昏短常废书。赖是门前秋水长,沙鸥未遽与人疏。

别家非愿久,回首已徂年。今夜寒斋雪,何人听折弦?

朝日残莺伴妾啼,开帘只见草萋萋。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

吾早年来积学问,冲风冒雨多迷闷。一到曹溪更不疑,方知往昔虚劳顿。

朱砂鼎里炼金晶,默祷天皇入紫冥。月落半山丹井水,猿声惊断满天星。

拙者平生,不曾乞得天孙巧。那回忝卮蜀车来,岂是齐卿小。此膝不曾屈了。更休文、腰难运掉。前贤样子,表圣宜休,申公告老。凉簟安眠,绝胜_直铃声搅。集中大半是诗词,幸没潮州表。月夕花朝咏啸。叹人间、愁多乐少。蓬莱有路,办个船儿,逆风也到。

挺身艰难际,虎穴连里闾。高天高恓恻,同尽随丘墟。

哀公真自不寻常,虽是年饥亦较量。二犹不足如何彻,紬绎斯言味更长。

旷望丛台路,飘颻楚塞人。琴堂无故旧,何计免沾巾。

精通三教越禅机,语默同风和者希。匝地周天居土眼,元来只在一毫厘。

修行人,听子细。斋食不可,美之又美。更何须、异馔多般,但一味而已。恬淡中,常遂意。万神调畅、姹婴欢喜。得自然、结就金丹,占蓬

清浅萦纡一水间,竹冈藤树小跻攀。露沾荒草行人过,月上高林宿鸟还。江绕武侯筹笔地,雨昏张载勒铭山。异乡一笑因酣醉,忘却愁来鬓发斑。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紵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象服之文,鹊巢之风。化以妇道,以于内宫。采蘋润演,采藻间中。夙夜在公,赞彼累功。

哑轧暮江上,橹声摇落心。宛陵三千里,路指吴云深。莼菜动归兴,忽然闻会吟。南浮龙川月,东下敬亭岑。多君咏逍遥,结萝碧溪阴。高笼华表鹤,静对幽兰琴。汗漫江海思,傲然抽冠簪。归屿未云寂,还家应追寻。二陆文苑秀,岧峣怀所钦。惜我入洛晚,不睹双南金。江左风流尽,名贤

话旧全应老,逢春喜又悲。看花行拭泪,倍觉下楼迟。

庄周梦为胡蝶,胡蝶不知庄周。当处出生随意,急流水上不流。

补种杉松迳已成,泥乾尘净正堪行。草芽并作伤心碧,只欠先生屐子声。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