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廖维高

精通三教越禅机,语默同风和者希。
匝地周天居土眼,元来只在一毫厘。

作品评述

《与廖维高》是宋代释印肃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于禅宗的理解和对于心灵境界的追求。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精通三教越禅机,
语默同风和者希。
匝地周天居土眼,
元来只在一毫厘。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禅宗的精通和对心灵境界的探索。诗人希望能够像风一样自由自在地与世界相融合,达到心与外界的和谐。他认为这是一种超越语言的默默交流,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做到。他还通过描述地、天、土等词语,意味着心灵可以在微小的空间中体验到无限的广阔和深邃。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禅宗境界的向往和追求。诗人通过"精通三教越禅机"来形容自己对禅宗的精深理解,将其视为心灵与宇宙之间的奥秘联系。他认为只有能够与风一样默默而自由地融入世界的人,才能真正领悟禅宗的真谛。

接着,诗人运用了"匝地周天居土眼"的表达方式,来表明心灵的广阔和深邃。地、天、土等词语在这里被用来象征宇宙的边界和细微之处,而"土眼"则意味着心灵的微小之处。诗人通过这一描写,暗示了心灵在微小的空间中可以体验到无限的广阔和深邃。

总之,《与廖维高》这首诗词通过简练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禅宗境界的向往和追求。诗人希望能够像风一样与世界相融合,并通过描绘地、天、土等词语,展现了心灵的广阔和深邃。这首诗词以其深邃的意境和抽象的表达方式,给人以思考和感悟的空间。

作者介绍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诗词推荐

百和宝钗香珮。短短同心霞带。清镜照新妆,巧画一双眉黛。多态。多态。偷觑榴花窗外。

皋亭回首软红尘,晴日僧房暖似春。禅老眈眈如卧虎,相逢一笑问前因。

微生偶脱风波地,晚岁犹存铁石心。定似香山老居士,世缘终浅道根深。

武昌洲畔去,端不为鱼肥。要起初平石,同娱莱子衣。夜长秋雨急,天阔白云飞。何日鹊乌喜,北风鸿雁归。

衣多苔藓痕,犹拟更趋门。自夏虽无病,经秋不过原。积泉留岱鸟,叠岫隔巴猿。琴月西斋集,如今岂复言。

身世浮云任去留,老来於此更悠悠。却因削迹风波地,耳底风云得暂休。

摛云摇碧露繁星。

谁能胸次浇今古,老去蓬茅杂榛莽。朴遫已甘无足数。品题忽及乃君余,顿觉焦枯得时雨。

天风吹散扑衣尘,奎壁光中预□文。老眼可能私李豸,公朝正欲第刘蕡。平生泾渭岂无见,暗室雷霆如有闻。一雨快晴秋意好,预占太史奏祥云。

洛川秋入景尤佳,微雨初过径路斜。水竹洞中藏县宇,烟岚坞里住人家。霜馀红间千重叶,天外晴排数缕霞。溪浅溪深清潋滟,峰高峰下碧查牙。鸟因择木飞远还,云为无心去更赊。盖世功名多龃龉,出群才业足咨嗟,浮生日月仍须惜,半老筋骸莫强夸。就此岩边宜筑室,乐吾真乐乐无涯。

五十忽过二,流年消壮心。避人便小疾,移竹喜微阴。洗瓮闲篘酒,焚香静斫琴。镜中青鬓在,切莫遣愁侵。

恐是牡丹重换紫,久疑芍药再翻红。娇娆不似桑间女,蔽芾深迷苧下翁。

寂寞对伊水,经行长未还。东流自朝暮,千载空云山。谁见白鸥鸟,无心洲渚间。

小寒初渡梅花岭,万壑千岩背人境。清远聊为泛宅行,一梦分明堕乡井。觉来满眼是湖山,鸭绿波摇凤凰影。海陵居士无云梯,岁晚结庐颍水湄。山腰自悬苍玉佩,野马不受黄金羁。门前车盖猎猎走,笑倚清流数鬓丝。汀洲相见春风起,白蘋吹花散烟水。万里飘蓬未得归,目断沧浪泪如洗。

东风吹上小桃枝。春色拥旌麾。昨夜三台星见,分明直照姑溪。皇都禁阙,天颜遥想,应待公归。此去再登黄阁,火城光映沙堤。

轻幡袅袅思悠悠,梦破依然到鼎州。送客名还家里去,青山白骨自风流。

杰阁临无地,仙家小洞天。循檐自来往,非雾亦非烟。

男女虽亲,死生难躲。浮名浮利浮云朵。万缘一*恰如无,长生路上修仙果。玉户频开,金关紧锁。灵珠里面持经课。功成轻举踏云行,大罗

爱战将军未白头,寸心犹自不忘忧。华夷百岁兴亡事,一夜同君说蔡州。

带郭林塘尽可居,秫田虽少不如归。荒烟五亩竹中半,明月一间山四围。草卧夕阳牛犊健,菊留秋色蟹螯肥。园翁溪友过从惯,怕有人来莫掩扉。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