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次韵张先子野见和七夕寄莘老之作

得句牛女夕,转头参尾中。
青春先入睡,白发不遗穷。
酒社我为敌,诗坛子有功。
缩头先夏鳖,(见《玉川子》。
)实腹鄙秋虫。
莫唱裙垂绿,无人脸断红。
旧交怀贺老,新进谢终童。
袍鹘双双瑞,腰犀一一通。
小蛮知在否,试问嗫嚅翁。

作品评述

这首诗是苏轼在宋代以《元日次韵张先子野见和七夕寄莘老之作》为题所写的。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得句牛女夕,转头参尾中。
青春先入睡,白发不遗穷。
酒社我为敌,诗坛子有功。
缩头先夏鳖,(见《玉川子》。)
实腹鄙秋虫。
莫唱裙垂绿,无人脸断红。
旧交怀贺老,新进谢终童。
袍鹘双双瑞,腰犀一一通。
小蛮知在否,试问嗫嚅翁。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和七夕(农历七月初七),分别代表新年和恋人相会的节日。苏轼以自嘲和幽默的笔调,描绘了自己的生活和情感状态。

诗的开头,苏轼将自己比作牛郎,而夕阳则是织女,两者之间关系错综复杂。这里的"得句牛女夕,转头参尾中"意味着苏轼在诗坛上的作品和成就,对他个人而言,青春已经逝去,年岁渐长,白发不断增加。这种自嘲和幽默的表达,展示了苏轼对时光流逝和年龄增长的深刻认识。

接下来,苏轼以"酒社我为敌,诗坛子有功"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态度。他认为过度嗜酒会影响他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成就,但在诗坛上他却有一定的成就。这里的"酒社"指的是酒馆,与他在文学创作上的追求形成了对立。苏轼以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自己生活中的矛盾和不足的思考。

随后,诗中出现了"缩头先夏鳖"的句子,引用了《玉川子》中的典故。夏鳖是一种怕冷的动物,指代苏轼自己对寒冷的厌恶,他不愿意面对寒冷的冬季。接着,他用"实腹鄙秋虫"来形容自己,把自己比作了低贱的秋虫,表达了自己对自身社会地位和境遇的反思。

在诗的后半部分,苏轼提到了七夕节的象征物品,如裙垂绿和脸断红,暗示着七夕节中的浪漫情感和爱情的渴望。然而,他在旧交中怀念年长的朋友,同时对新进的朋友表示感谢,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感激之情。

最后两句"袍鹘双双瑞,腰犀一一通"表达了对友情的祝福,袍鹘和腰犀都是吉祥的象征物,希望朋友们都能得到好运和吉祥之事。

整首诗以自嘲和幽默的语调,描绘了苏轼对自身生活和情感状态的思考。他通过对牛郎和织女的比喻,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和年龄增长的认识。他在诗中表达了对酒宴生活和文学创作之间的矛盾,同时对自己的文学成就表示自豪。他引用了《玉川子》中的典故,表达了对寒冷和社会地位的反思。在最后部分,他以七夕节的象征物和友情之祝福来结束诗篇。

这首诗词通过幽默和自嘲的手法,展现了苏轼对生活、年龄和友情的思考。他以诙谐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酒宴和文学创作之间的矛盾,以及对寒冷和社会地位的反思。整首诗词充满了对时光流逝和成长的洞察,同时也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祝福。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交河十月水潺潺,虏骑秋高过黑山。六郡平时元近塞,一夫谁个可当关。云中太守须重起,日逐贤王未肯还。空抱平胡二三策,书生无计谒龙颜。

当年谁不羡,分作窦家妻。锦字行行苦,罗帏日日啼。岂知登陇远,只恨下机迷。直候阳关使,殷勤寄海西。

台鼎尝虚位,夔龙莫致尧。德音冥秘府,风韵散清朝。天上文星落,林端玉树凋。有吴君子墓,返葬故山遥。

呼船凌大河,驱马踏平沙。道傍开新邑,千户有生涯。四衢平且直,绿槐阴县衙。问谁作此邑,耆旧对予嗟。前日耿令君,迁民出坳窊。始迁民怀土,异端极纷拿。既迁人气和,草木茂萌芽。桃李虽不言,春风满城花。陵陂青青麦,烟雨润桑麻。自非耿令君,大泽荒蒹葭。白头晏起饭,襁褓

将军胸中备文武,铁马黄旗玉关路。羌胡可灭心自知,富贵有命才可与。夺官置之三硖中,空山猿鸟同朝暮。道逢奇士握手谈,明日家人不知处。平生心事一丹灶,万里生涯两芒屦。东嘉古寺卧高秋,时有巢仙来叩户。山中岂识故将军,但怪英姿凛不群;电眼蝟须长八尺,论丹说剑气凌云。

北风吹沙千里黄,马行确荦悲摧藏。当冬万物惨颜色,冰雪射日生光芒。一年百日风尘道,安得朱颜长美好。揽鞍鞭马行勿迟,酒熟花开二月时。

绝顶言无伴,长怀剃发师。禅中灯落烬,讲次柏生枝。沙井泉澄疾,秋钟韵尽迟。里闾还受请,空有向南期。

庭梧叶密未惊秋。风雨潇潇特地愁。愁绪如丝无尽头。思悠悠。怅望王孙空倚楼。

含章檐下眉如月。融酥和粉描疏雪。桃杏莫争春。凌风台畔人。如今千万树。零乱孤村雨。和雨滴瑶觞。归来肌骨香。

晴色今朝好,春光恰半头。波清如钓渭,圃事胜封留。瘦觉中黄合,閒宜大白浮。无端同志侣,相过结诗愁。

人不善饮酒,唯喜饮之多。人或善饮酒,唯喜饮之和。饮多成酩酊,酩酊身遂疴。饮和成醺酣,醺酣颜遂酡。

荆州三度别,此别尤酸冷。兼葭逐岸靡,烟雨隔林回。去棹行且留,离觞醉还醒。缅怀荆州士,鹄立霜毛整。竞爽信何人,班班纷脱颖。况是清峻流,魁然挈裘领。相逢名教乐,殊忘旧机境。草木臭味同,何庸强畦畛。虎豹识避就,宁忍覆陷穽。人情不相远,颇谅心耿耿。眼里绝荆蓁,夙生

烧香为后山,展像拜太虚。谁能作九原,候虫吊寒墟。

松杉风外乱山青,曲几焚香对石屏。空忆去年春雨后,燕泥时污太玄经。

高阁俯人世,越香清古岑。林表山烟薄,竹多苔色深。露笋翻晓箨,云房生昼阴。天风自然来,明月照我琴。景豁谢幽事,竟日聆仙禽。佳言出奇观,清梵扬空音。子猷昔好此,故园今陆沈。眷然顾兹赏,萧萧生道心。

乡国秋行暮,房栊日已暝。惊风多犯竹,破月不藏星。钩箔檐花动,抄书烛烬零。非关相见喜,自是眼长青。

紫殿尊严地,黄图揖逊辰。一言裨大策,万物赖深仁。配极乾坤大,重轮日月新。遽违天下养,氛祲掩钩陈。

何峰触石湿苔钱,便逐高风离瀑泉。深处卧来真隐逸,上头行去是神仙。千寻有影沧江底,万里无踪碧落边。长忆旧山青壁里,绕庵闲伴老僧禅。

病眼每至午,其视何{左目右荒}{左目右荒}。安得张中书,就欲求古方。

自到山阳不许辞,高斋日夜有佳期。管弦正合看书院,语笑方酣各咏诗。银汉雪晴褰翠幕,清淮月影落金卮。洛阳归客明朝去,容趁城东花发时。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