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李攀龙的《大阅兵海上(其二)》
拼音和注音
dōng hǎi biàn yīng tóng zhù qǐ , hé fáng mǎ yuán shì wú cáo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东海:东海dōnghǎi∶亚洲东部边缘海,西接中国大陆,北连黄海,南接南海,面积万平方公里,平均深度米,广阔的东海大陆架是良好的渔场∶泛指东方的大海
何妨:(副)没有什么妨碍;不妨(多含反问意):~一试?
铜柱:铜制的支撑建筑物的柱子。神话传说中的天柱。铜制的作为边界标志的界桩。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原诗
戈船诸校锦征袍,水战当场命客豪。
万橹军声开岛屿,千樯阵影压波涛。
赤城深泛旌旗动,射的遥衔竹箭高。
东海便应铜柱起,何妨马援是吾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