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瞻三游南山九首其四大秦寺

大秦遥可说,高虎见秦川。
草木埋深谷,牛羊散晚田。
山平堪种麦,僧鲁不求禅。
北望长安市,高城远似烟。

作品评述

《和子瞻三游南山九首其四大秦寺》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大秦遥可说,高虎见秦川。
草木埋深谷,牛羊散晚田。
山平堪种麦,僧鲁不求禅。
北望长安市,高城远似烟。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苏辙与子瞻游览南山时所见所感。诗中描述了大秦山的壮美景色,以及高虎山对秦川的俯瞰。草木茂盛地生长在深谷之中,牛羊散落在田野中。山势平缓,适合种植麦子,而住在这里的僧人却不追求超脱禅宗修行。北望长安城,高城的轮廓在远处如同飘渺的烟雾一般。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南山的景色和人物,展示了苏辙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感受。诗中运用了一系列意象,如草木深深地埋在山谷中,牛羊自由地散落在田野间,山势平缓适合种植麦子等,通过这些意象展现了大秦山的宁静和富饶。

苏辙在描绘大秦山的同时,也表达了对僧人的思考。他提到住在山中的僧人并不追求禅宗修行,这或许是苏辙对僧人生活态度的一种思考。这种对比凸显了人与自然的不同追求,让人们思考内心与外界的关系。

最后两句“北望长安市,高城远似烟”,以北望长安的景象作为结尾,给人以遥远而虚幻的感觉。长安作为当时的都城,被描述成高城远似烟,既有一种宏伟的形象,又带有一种超越尘世的感觉。

整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描写,展示了自然景色和人文风情,引发读者对自然与人性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人生哲理的思索。

作者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云度岩扉风振谷,迅雷惊起蛟龙。天威汹汹变晴空。搅翻银汉水,倾入宝莲宫。雪浪奔冲凌翠麓。陇头低挂双虹。人间热恼尽消融。此流长不断,万折竟朝东。

羽檄如流星。虎符合专城。喧呼救边急。群鸟皆夜鸣。白日曜紫微。三公运权衡。天地皆得一。澹然四海清。借问此何为。答言楚征兵。渡泸及五月。将赴云南征。怯卒非战士。炎方难远行。长号别严亲。日月惨光晶。泣尽继以血。心摧两无声。困兽当猛虎。穷鱼饵奔鲸。千去不一回。投躯

景阳未下水云乡,梅影摇寒月一处。欹枕梦能归故隐,满帆烟雨渡涛江。

放四大,莫把促,本无毫发堪依托。地水火风亦假名,十二缘生如兔角。

枣花金钏约柔荑。昔曾携。事难期。咫尺玉颜,和泪锁春闺。恰似小园桃与李,虽同处,不同枝。玉笙初度颤鸾篦。落花飞。为谁吹。月冷风高,此恨只天知。任是行人无定处,重相见,是何时。

笙镛休乐,茧粟陈姓。乃迎芳俎,以度高明。

小试成均书一封,女娲五采不言功。青云事业期它日,觞豆规模是小忠。

见说红尘罩九衢。贪名逐利各区区。论得失,问荣枯。争似侬家占五湖。

春早沂风暖,芹生泮水深。前旌拂讲树,垂佩耀童衿。郁郁弥文化,循循善诱心。恭王不坏宅,金石有遗音。

至人知姓不知名,闻道黄金骨节轻。世上仙方无觅处,欲来西岳事先生。

山云楼头彻夜明,天风吹下读书声。劝君莫把离骚读,见说梅花恨未平。

我石榴栗果,金却要公猜。衣引个白衣来。是人非不采。学非干大道,元营养婴孩。端午正出君怀。印何曾姓蔡。

甲申乙酉是明朝,趣死骄氐气欲飘。一寸菰蒲长一丈,无人知是宋人苗。

秋城草树欲黄昏,微径新晴菜甲新。便好灌园从老圃,此怀原是汉阴人。

咸取男下女,恒言妇事夫。始感终当□,君臣其谨诸。

诗在天地间,风清月明处。若为深闭门,而可觅佳句。夫君小元龙,豪气隘区宇。青春发诗材,秀茁长膏雨。流水与行云,吾不见滞住。乘月涤吟毫,玉碗三危露。超诣自透脱,悟在观剑舞。入宫画蛾眉,胡为众女妒。君诗亦何憾,千载一时遇。向也诗道昌,吟声喧禁御。应制沈香亭,龙巾

秋风入疏户,离人起晨朝。山郡多风雨,西楼更萧条。嗟予淮海老,送子关河遥。同来不同去,沉忧宁复消。

日落烟水寒,解缆清江渚。中夜北风来,相送潭州去。

鹿原阴面浐州湄,坐觉林泉逼梦思。闲景院开花落后,湿香风好雨来时。邻惊麦野闻雏雉,别创茅亭住老师。备足好中还有阙,许昌军里李陵诗。

敧帽垂鞭送客回。小桥流水一枝梅。衰病逢春都不记。谁谓。幽香却解逐人来。安得身闲频置酒。携手。与君看到十分开。少壮相从今雪鬓。因甚。流年羁恨两相催。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