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崔少蓬南归五首

美官谁不爱,所贵以道得。
道足以得之,有底去尤力。
祥麟快掣锁,玄鹤不受弋。
此意关重轻,当有识者识。

作品评述

《送崔少蓬南归五首》是宋代洪咨夔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美好的官职谁不喜欢,但重要的是凭借道德获得。如果道德足够高尚,就能消除过失的努力。祥瑞的麒麟自由地奔驰,神秘的仙鹤不受捕捉。这种意义重于一切琐碎,只有有见识的人才能理解。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洪咨夔对官场的看法,他认为在追求美好的官职时,应该注重道德的修养。作者认为只有通过道德的规范,才能真正摆脱过失和错误,并取得成功。他运用了祥瑞的麒麟和自由的仙鹤作为比喻,来强调道德高尚的重要性。他认为这种道德的追求远比其他琐碎的事情更加重要,只有有见识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这一点。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洪咨夔的思想观点。他通过对官场的批评,强调了道德修养在追求成功和权力的过程中的重要性。他用祥瑞的麒麟和自由的仙鹤来形容道德高尚的人,强调他们能够摆脱世俗的束缚,追求更高尚的目标。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词语表达了作者的观点,给人以启发和思考。

该诗词体现了宋代文人士人生观的一面,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并对功名利禄持有批判态度。这种思想也与当时的士人风尚相契合,体现了宋代文人对道德修养的追求和对官场的不满。整首诗词给人以深思,引发读者对官场和人生价值的思考。

作者介绍

洪咨夔(一一七六~一二三六),字舜俞,号平斋,于潜(今属浙江)人。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进士,授如皋簿。继中教官,调饶州教授。崔与之帅淮东,辟置幕府。后随崔至蜀,歷通判成都府,知龙州。理宗朝,召爲秘书郎,以言事忤史弥远,罢。弥远死,以礼部员外郎召,迁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给事中。官至刑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端平三年卒,年六十一,謚文忠。有《平斋文集》三十二卷。《咸淳临安志》卷六七、《宋史》卷四○六有传。 洪咨夔诗,以《四部丛刊》影印宋刻《平斋文集》爲底本。原集卷一六所收致语口号、帖子词等及从《诗渊》等书辑得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仕进固所愿,贫贱亦所忧。抱璞不自珍,过取则中羞。不如寂寞滨,横此野水舟。时乎傥可为,肯逊伊与周。著书俊百世,亦可轲与丘。进退两不恶,久矣吾其筹。

[黄钟为角]火星之躔,有烨其光。表于辰位,伏于成方。时和几稔,仁法用藏。告尔万民,出纳有常。

人说泰山神庙,金碧炫似皇宫。对仁圣天齐,每年三月,云雨雷风。独笑疏狂学士,醉归来得共倒骑骢。有客访予不遇,书门屐齿留踪。气吞北海志盘胸。怜老背龙钟。说即日时光,人民困竭,囤乏囊空。满地旌旗无数,楼头鼓角仗兵戎。若识往来兴废,六爻细细推穷。

松液香凝。澹幽姿一洗,若下宜城。甘腴小苦中山赋,千古齿颊春生。灯花喜,缸面清。爱竹港、冰泉落枕声。恰值刘纲夫妇、此日丹成。云峰翠殿画屏。更晴楼水阁,树拥烟横。留连光景中年,要歌管淘写襟灵。人间世,身外名。笑朝马晨钟梦易惊。且留看神仙,白昼地行。

老子年来画入神,凿空幻出墨梅春。壁为玉板灯为笔,整整斜斜样样新。

何事苍苔数点红,晓来花片落春风。可怜春色兼花尽,今古此情无处穷。

蚕种须教觅四眠,买桑须买枝头鲜。蚕眠桑老红闺静,灯火三更作茧圆。

女羞夫婿荡,客耻主人贱。遭遇同众流,低回愧相见。君非青铜镜,何事空照面。莫以衣上尘,不谓心如练。人生当荣盛,待士勿言倦。君看白日驰,何异弦上箭。

每思南涧一凄然,不见风骚二十年。子厚犹能记先友,审言且喜有家传。蜩螗声乱无遗响,山水人亡有绝弦。海内可能无法眼,直须参取祖师禅。

髫年闻俊发,两岁喜相过。薄俗交游少,清淡警处多。巷深留虎迹,树老集禽窠。无计买邻住,青铜谁共磨。

寥廓无尘腊雪晴,距正五日凤凰鸣。已膺一德明良会,更祝千龄辅太平。

世路平平好,民庸处处高。入朝宁却步,及物自忘劳。係望人宗主,为仪国羽毛。修文才下寿,天亦负英豪。

莫笑山翁老据鞍,探梅今夕到江干。半滩流水浸残月,一夜清霜催晓寒。倚醉更教重秉烛,怕愁元自怯凭栏。谁知携客芳华日。曾费缠头锦百端。

闲荡兰舟,翠娥仙袂风中举。鸳鸯深浦。绿暗曾来路。留恋荷香,薄晚慵归去。还相顾。练波澄素。月上潮生处。

君不见孤雁关外发,酸嘶度扬越。空城客子心肠断,幽闺思妇气欲绝。凝霜夜下拂罗衣,浮云中断开明月。夜夜遥遥徒相思,年年望望情不歇。寄我匣中青铜镜,倩人为君除白发。行路难,行路难,夜闻南城汉使度,使我流泪忆长安!

旧去新来懒送迎,岩间冢下见枯形。忍成残腊半宵梦。侩地寒檠两岁灯。

香雾空濛堕彩蟾。倾城催映出重帘。□□银烛夜厌厌。何物与侬供醉眼,半黄梅子带红盐。粉融香润玉纤纤。

断际全机继后踪,持来何必在從容。巨灵抬手无多子,分破华山千万重。

宣父从周又适秦,昔贤谁少出风尘。当时甚讶张延赏,不识韦皋是贵人。

远岫数堆苍玉髻。平湖千顷碧琉璃。笙歌催我上船时。载月有如浮玉鉴,采莲还复拥燕脂。更于何处觅瑶池。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