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瑙坡

支径逶迤混碧苔,树根接水没蒿莱。
两坡截路棋分处,何日经人斧凿来。
谁说异光迷草野,要知遗迹等尘埃。
孤山瓦砾曾闻道,寄语贪夫莫狼猜。

作品评述

《玛瑙坡》是宋代董嗣杲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座高耸的孤山,山势陡峭,山路蜿蜒曲折,被碧绿的苔藓所覆盖。树根从山坡上延伸下来,直接接触着清澈的溪水,没有任何隔阂。两侧山坡像是下棋的棋盘,将路线划分得清晰明了。然而,这座孤山尚未被人类的斧凿所触及,诗人希望能够在什么时候见到人们开辟道路的痕迹。

诗词表达了一种宁静、幽深的意境,通过描绘孤山的景色和状态,传达了一种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类活动的期待。玛瑙坡上的异光使人迷失在茂密的草野中,它承载着过去的遗迹,等待着时间的尘埃降临。孤山曾经是一片瓦砾山,这个传闻为这座山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诗人寄语那些贪婪的人们,不要胡乱猜测山中的财富,而是应该保持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整首诗词通过对山势景色的描绘,以及对人类活动的期待和对贪婪的警示,展现了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它呈现了一种宁静与神秘的氛围,引发读者对大自然的思考和对人类行为的反思。

作者介绍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爲道士,改名思学,字无益。着作除《西湖百咏》二卷外,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庐山集》五卷、《英溪集》一卷。事见《西湖百咏》自序及本集有关诗篇,《绝妙好词笺》卷六有传。 董嗣杲词,一至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庐山集》爲底本,第六卷以《四库全书·英溪集》爲底本,七、八两卷以清光绪丁氏嘉惠堂刊《西湖百咏》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从《诗渊》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九卷,从《永乐大典》等书辑得之诗编爲第十卷。

诗词推荐

此别重伤情,寒天二十程。弟分微禄送,儿逐蹇驴行。雪蔽千山色,冰含万水声。何时再相见,去去海边城。

跨猛虎去来,与寒拾来去。贼火不勘,自相讦露。谓是弥陀,有何凭据。

十八羽林郎,戎衣事汉王。臂鹰金殿侧,挟弹玉舆旁。驰道春风起,陪游出建章。侍猎长杨下,承恩更射飞。尘生马影灭,箭落雁行稀。薄暮归随仗,联翩入琐闱。玉剑膝边横,金杯马上倾。朝游茂陵道,暮宿凤凰城。豪吏多猜忌,无劳问姓名。

孟春朔日雷声发,雷后兼旬雨不歇。仲春之朔近春分,一夜风雪四山白。丰歉气候看春头,乃今变异连两月。阴阳磅礴天地閒,自有常程更闭泄。今此胡为颠倒行,阖阖万物失其节。欲一出门泥泞深,巡檐问天天默默。老农忽从何处来,谓见岁时记中说。鸡旦之雷虽非时,犹曰其占多黍稷。

气象古君子,渊源朝大夫。里门车下泽,客舍马青刍。霜柏寒逾劲,庭荆老不枯。只愁儿返哺,不及见飞乌。

日日念江东,何有旧人重说。二妙一时相遇,怪尊前头白。山城无物为君欢,薄酒待寒月。草草数歌休笑,似主人衰拙。

青桐承雨声,声声何重叠。疏滴下高枝,次打欹低叶。鸟湿更梳翎,人愁方拄颊。独自上西楼,风襟寒帖帖。

节彼乔岳,神明之府。秩秩威备,肃肃灵宇。懿号春崇,庶物咸睹。帝籍升名,式绥九土。

归鸟入平野,寒云在远村。徒令睇望久,不复见王孙。

晕绿抽芽新叶斗。掩映娇红,脉脉群芳后。京兆画眉樊素口。风恣别是闺房秀。新篆题诗霜实就。换得琼琚,心事偏长久。应是春来初觉有。丹青传得厌厌瘦。

标格风流前辈。才瞥见春风,萧然无对。只有月娥心不退。依旧断桥,横在流水。我亦共、月娥同意。肯将情移在,粗红俗翠。除丁香蔷薇酴醿外。便做花王,不是此辈。

羔雁已闻徵不起,却求披戴守贞居。月堂欹枕三清梦,秋榻生尘万卷书。坛匝冷痕春藓碧,鹤翘寒影雪杉疏。年来未得寻幽迹,闲夜何人听步虚。

酝造通宵雨,殷懃数日风。加三浓稚绿,第一淡荐红。润物初非惠,司春岂有功。老农私独喜,不羡去年丰。

月桂金沙各斗春,蔷薇红透更精神。虽然面似佳人笑,满体锋铓解刺人。

久应飘转作蓬飞,眷惜冠巾未忍违。种种春风吹不长,星星明月照还稀。

苦雾收残文豹别,怒涛惊起老蟠□。

力绵恩重老难任,箧有龙绡橐有金。犹记席前曾见问,安知泽畔自行吟。吾闻正始声初吐,子有元和脚可寻。今大宗师惟阁老,蝉嘶未必不知音。

寻仙得招提,借我此歇脚。瓜枣未暇求,杯水得甘酌。境空风泉高,夜永云卧薄。明当约麻姑,石桥骑白鹤。

门无车辙紫苔侵,鸡犬萧条陋巷深。寄语弹琴潘道士,雨中寻得越江吟。

草有清无俗,田生不用耘。菰花琱品字,荇叶缺钱文。出水浮难没,摇风净更芬。物情岂难状,作麽未前闻。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