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有死麇

野有死麇,白茅包之;
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林有朴樕[1],野有死鹿;
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2]兮,无使尨[3]也吠。

作品评述

【注释】:

麇:獐子
[1]:音诉,灌木
[2]:音税,佩巾。
[3]:长毛狗
-------------------------------------------------
1.麕(jūn军):獐子。比鹿小,无角。
2.白茅:草名。
3.怀春:思春,男女情欲萌动。
4.吉士:男子的美称。
5.朴樕(sù速):小木,灌木。
6.纯束:捆扎,包裹。"纯"为"稇(kǔn)"的假借。
7.舒:一说舒缓,一说语词。脱脱(duì兑):动作文雅舒缓。
8.感(hàn撼):通撼,动摇。帨(shuì税):佩巾,围腰,围裙。
9.尨(mánɡ忙):多毛的狗。

题解:青年男女,在郊外获得爱情。

译文:
一头死鹿在荒野,
白茅缕缕将它包。
有位少女春心荡,
小伙追着来调笑。

林中丛生小树木,
荒野有只小死鹿。
白茅捆扎献给谁?
有位少女颜如玉。

“慢慢来啊少慌张!
不要动我围裙响!
别惹狗儿叫汪汪!”

【赏析】
  《野有死麕》是一首优美的爱情诗。这在五四运动后的白话文学、民间文学的倡导者们如顾颉刚、胡适、俞平伯、周作人的热烈的书信探讨中已作了极大的肯定。顾颉刚说:“《召南·野有死麕》是一首情歌。……可怜一班经学家的心给圣人之道迷蒙住了!卫宏《诗序》云:‘被文王之化,虽当乱世,犹恶无礼也。’郑玄《诗笺》云:‘贞女欲吉士以礼来,……又疾时无礼,强暴之男相劫胁。’朱熹《诗集传》云:‘此章乃述女子拒之之辞,言姑徐徐而来,毋动我之帨,毋惊我之犬,以甚言其不能相及也。其凛然不可犯之意盖可见矣!’经他们这样一说,于是怀春之女就变成了贞女,吉士也就变成强暴之男,情投意合就变成了无礼劫胁,急迫的要求就变成了凛然不可犯之拒!”在中国诗作中,抒情诗虽然发达但直面讴歌爱情的却并不多,《野有死麕》以它鲜明的主题而显得极其可贵。

  全诗三段,前两段以叙事者的口吻旁白描绘男女之情,朴实率真;后一段全录女子偷情时的言语,活脱生动。侧面表现了男子的情炽热烈和女子的含羞慎微。转变叙事角度的描写手法使整首诗情景交融,正面侧面相互掩映,含蓄诱人,赞美了男女之间自然、纯真的爱情。对于打破章法、句法的卒章,人们常常难以理解。周蒙、冯宇《诗经百首译释》就说:“至于卒章三句,错互成文,且无来由,更觉‘兀突’,亦当有过渡衔接词句。”其实,仔细研究《诗经》,不难发现这种在复沓中突兀的单行章段是《诗经》尤甚是《国风》的常见现象。它们往往出现在作品文本的首尾。比如,《周南》的《葛覃》、《卷耳》、《汉广》、《汝坟》,《召南》的《采蘩》、《草虫》、《行露》、《何彼襛矣》,《邶风》的《燕燕》、《日月》、《终风》、《简兮》、《北门》、《静女》、《新台》,《鄘风》的《君子偕老》、《蝃蝀》,《郑风》的《女曰鸡鸣》、《子衿》,《齐风》的《东方未明》、《甫田》,《唐风》的《扬之水》、《葛生》,《陈风》的《东门之枌》、《衡门》,《王风》的《大东》,《秦风》的《车邻》,《曹风》的《下泉》以及《小雅》中的《皇皇者华》、《南有嘉鱼》、《湛露》、《菁菁者莪》等。这种诗甚至往往被视作脱简或串简,执此观点的如宋代的王质、王柏,现当代的孙作云、翟相君等。也有人对此种结构击节赞赏的,比如清代的刘沅、方玉润之评《采蘩》。对如此大相径庭的看法,要是我们能够从诗的起源的角度进行考察,就可使问题冰释。最早的诗是口头上传唱的歌。歌唱者可以独歌,也可以对歌、和歌。蒋立甫评《采蘩》就说:“后一章是合唱。”(《诗经选注》)再比如《关雎》,后二章复沓,第一章四句单行。《论语·秦伯》:“《关雎》之乱,洋洋盈耳哉!”《史记·孔子世家》:“故曰:‘关雎之乱以为凤始。’”所谓“合乐谓之乱”,众声合唱部分便是“乱”。当原始的自由对歌或集体的祭祀歌唱被刻意摹仿,诗歌的创作者就具备了随意转换叙事角度的能力,诗歌从此而自由飞扬,简洁而形象生动地共时展开情节描述、抒写心理感受成为可能。作为早期的创作诗,《诗经》中这样一种写作手法的运用不免显得有些程式化,远没有应用自如。但也正因此,我们才感觉《诗经》中的诗是那么的质朴率真。

  《野有死麕》的语言生动而隽永,这主要归功于口语、方言的使用和刻意营造音乐效果的语词的创造运用。卒章三句由祈使句组成,纯属口语。直接采用口头语言能够最完整最准确地再现女子偷情时既欢愉急切又紧张羞涩的心理状态。而祈使句本身也提示了这样一个动作场面的微妙紧张。《诗经》的语言是诗人创作的艺术语言,它来自于生活口语,又精心经过提炼。《诗经》用的是周代的共同语雅言,也就是西周王畿所在地的镐京话。但诗人在《野有死麕》中,也用到了方言。陆德明《毛诗音义》引《草木疏》:“麕,麞也。青州人谓之麕。”青州,据《尚书·禹贡》:“海、岱惟青州。”《吕氏春秋·有始览》:“东方为青州。”《召南》,旧说一般以为“召”是指召公奭及其封地,其采邑在陕西岐山西南。《召南》中有《甘棠》,诗中有一“召伯”,冯沅君《诗史》以召伯为宣王末年征淮夷有功的召穆公虎。《野有死麕》据《旧唐书·礼仪志》说也不是周初之诗,而是周平王东迁后的诗。笔者认为,《召南》不是周初诗作,“召”作为地名也不在陕西岐山。总之,《野有死麕》用了东方方言。方言的使用使整首诗更贴近日常生活,更自然朴实。四字成句,四句成段,是《诗经》的标准句法、章法。整饬的句式其原始实质和有组织地分布用韵字的押韵一样,是为了产生和谐悦耳、间断有序的声音效果。因为汉语的固有特性,间断有序的声音的产生就自然会要求句式的整饬。

  《野有死麕》中的“朴樕”是联绵词,也可写成“朴遬”。毛传释“朴樕”为“小木”,徐锴《说文解字系传》解释为“小樕树”。“朴樕”有两个引申义:短小,丛生;前者见《汉书·息夫躬传》颜师古注,后者见《尔雅·释木》邢昺疏。“朴樕”一字除可异写为“朴遬”外,其声变化,而意义基本保持不变的,还有“扶苏”、“扶胥”等分化词。张永言说:“推广来说,灌木丛生貌叫‘朴樕’,枝叶花朵丛生貌叫“扶疏”,鸟羽、兽毛丛生貌叫‘朴樕’‘扑朔’;由灌木、枝叶、羽毛丛生貌又可引申出纷披、披垂、蓬松、不整齐、不整饬等意义,所以衣服不整齐叫‘朴樕’人委琐不整饬叫‘仆遬’。”据朱广祁《诗经双音词论稿》统计,像“朴樕”这样的联绵词《诗经》中大概有140个。联绵词指的是双音节的单纯词,即由两个音缀的拼合表示一个完整意义的词。郑玄《诗谱序》引《虞书》:“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联绵词的产生,是长歌永言的结果。换句话说,是修饰音节的需要而产生了“朴樕”这样的词。根据李新魁的构拟,“朴樕”的上古读音应为boksok。按照李先生在《从方言读音看上古汉语入声韵的复尾韵》一文中提出的理论,这词本读入声,是由一个音节衍化而形成为两个音节的;其第二个音节的声母s,本是第一个音节韵尾的遗存。也就是说,“朴樕”第二个音节的声母实际上是借自第一个音节的;从一个音节变成两个音节,其实质是音节的延长。是音节延长的需要而补充了后面一个弱读音节,造成了像“朴樕”这样的联绵词。为了声音的和谐而刻意创造的语词丰富了诗歌的语言,也使诗歌的语言更为自然生动。 (朱渊清)

诗词推荐

虎为百兽尊,罔敢触其怒。惟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顾。

喷激喧豗无已时,惊雷出地怒涛随。水从千仞峰头过,遇险应成一段奇。

仲远英俊人,落笔惊飞电。来自神仙中,风姿冰雪盥。我谪天南陲,君来适相见。忆昔我与君,射策麒麟殿。君时气横秋,九万抟风便。文辞洒星斗,议论倒江汉。便宜上玉堂,不尔登蓬馆。别来二十年,青衫尚州县。兰薰麝所忌,玉洁女多怨。嗟我正衰迟,何阶往论荐。岂有如此人,而得

俗驾不曾到,瘦筇时复携。肺肝清涧饮,鬓发老岩栖。野巷犹鸡犬,春城自鼓鞞。未应人世外,别有武陵溪。

蒙泉秋色登临处,愁送将归。一梦经时。肠断佳人、犹唱渭城词。春来重醉分携地,人在天涯。别后应知。两鬓萧萧、多半已成丝。

子长交游莫救,孙盛门户机危。执简而往误矣,阁笔相视得之。

食柏生香事有征,吾生物化岂无凭。笋乡嗜久枯同竹,梵夹翻多瘦亦僧。荤血断来余紫蓼,衣冠抛尽只朱藤。荒芜田业关何事,已种南湖十亩菱。

一犁初卸。息影斜阳下。角上汉书何不挂。老子近来慵跨。烟村草树离离。卧看流水忘归。莫饮山中清味,怕教洗耳人知。

朝鞍早过凤楼西,雨浥轻尘未有泥。颁宴百壶人共醉,演纶双笔客同携。紫微旧刻兰堂閟,朱字新牌艺院题。更识训词深厚意,言成膏泽惠编齐。

谪宦闻尝赋,游仙便作诗。白银双阙恋,青竹一龙骑。先入茅君洞,旋过葛稚陂。无然列御寇,五日有还期。

久客令不厌,初春乍许寒。飞蓬妨览镜,脱粟愧加餐。坐有夸年酩,门谁住马鞍。重来会相见,老性忍悲欢。

还如费冠卿,向此振高名。肯羡鱼须美,长夸鹤氅轻。理琴寒指倦,试药黑髭生。时泰难云卧,随看急诏行。

元禀仙胎,隐七岁玄光混太阳。感东华真迹,飘空垂顾,悟人间世梦,复遇重阳。密叩玄关,潜施高论,皓月清风炼一阳。神丹结,继璇玑斡运,羽化清阳。欣欣舞拜纯阳。又虚妙天师同正阳。命海蟾引进旌阳。元妙古任安,尹喜关令丹阳。大道横施,驱云天下,绝荡冤魔显玉阳。诸仙会,

桂吐两三枝。兰开四五叶。是时君不归。春风徒笑妾。

江月光于水,高楼思杀人。天边长作客,老去一沾巾。玉露团清影,银河没半轮。谁家挑锦字,灭烛翠眉颦。

印节传呼洛北还,府庭无论不妨闲。度桥寒色侵春服,按辔晴光露晓山。香穗徘徊凝广殿,花篮繁会满通闤。自知白雪高难和,忍愧谁能寄我颜。

贾生三载在长沙,故友相思道路赊。已分终年甘寂寞,岂知今日返京华。麟符上相恩偏厚,隋苑留欢日欲斜。明旦江头倍惆怅,远山芳草映残霞。

夜宿山家谢主翁,安排席藁地炉东。枕头就借支机石,帕额聊防箭隙风。酒瓮下眠添古话,牛衣中卧有时通。老吾看破人閒事,锦帐牙床总是空。

野寺钟昏山正阴,乱藤高竹水声深。田夫就饷还依草,野雉惊飞不过林。斋沐暂思同静室,清羸已觉助禅心。寂寞日长谁问疾,料君惟取古方寻。

松竹锁灵宅,尘埃了不侵。洞龙随剑吷,槛鹤识琴心。路指三峰近,山通一径深。壁间少年字,陈迹不堪寻。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