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郭祥正的《陈伯育承事挽词二首(其二)》
拼音和注音
yè tái rú dé jù , quán lù shú zhī yīn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知音:(名)传说伯牙弹琴,在旁听琴的钟子期能十分准确地理解音乐的含义。钟子期死后,伯牙认为没有人比钟子期更懂得他的音乐,因此不再弹琴。后来用“知音”比喻知己。
孰知:深刻了解;清楚地知道。
郭祥正
郭祥正(1035~1113)北宋诗人。字功父,一作功甫,自号谢公山人、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当涂(今属安徽)人。皇祐五年进士,历官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请大夫等,虽仕于朝,不营一金,所到之处,多有政声。一生写诗1400余首,著有《青山集》30卷。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
原诗
二子皆攀桂,一生唯好吟。
夜台如得句,泉路孰知音。
饮态思颓玉,交情失断金。
奠刍何以报,折尽老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