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道中二首

孤舟夜行秋水广,秋风满帆不摇浆。
荒田寂寂无人声,水边跳鱼翻水响。
河边守罾茅作屋,罾头月明人夜宿。
船中客觉天未明,谁家鞭牛登陇声。

作品评述

《海州道中二首》作品评述:《海州道中二首》出自 le_cha诗词大全

作者介绍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诗词推荐

□上翁新授□□,□□字字费精研。韩婴岂敢为□□,郭象安能□□□。曾是呕心多警语,或疑枕膝有奇传。溪□□僻□□□,何日真乘入剡船。

七古

罗雾薄、绀绿拥重重。八幅宝香薰锦绣,一床烟浪卷芙蓉。屏翠叠东风。云点缀,香汗透玲珑。螺髻松松沾玉润,樱唇浅浅印珠红。人在翠华中。

七古

范雎相秦倾九州,一言立断魏齐头。世间祸故不可忽,箦中死尸能报雠。

七古

老来不复较三余,只养恬愉守故居。新火又逢寒食节,故人谁寄一行书。随人只得身康健,寓物须烦酒破除。剩读佳章正凭槛,海棠花上雨疏疏。

七古

我与兹山是故人,十年相别意弥真。如何咫尺迷风雨,刚道情亲却不亲。

七古

辟强老去重堪嗟,千里堂堂表海涯。取士但能笼自鹄,谏王安用学蚔{上圭右龟}。祗言鲁国贤无补,岂识齐卿实未加。不见只今坟上木,多年老干尚倾斜。

七古

蕲竹能吟水底龙,玉人应在月明中。何时为洗秋空热,散作霜天落叶风。

七古

摇摇墙头花,一一如舞娥。春风买艳逸,艳逸此何多。不为游蜂挠,即为狂蝶过。日光苦给给,鲁叟白波波。人生若朝菌,不饮奈老何。杨雄寂寞居,岂若阮生歌。

七古

节物催人白发新,放怀不减少年春。叵罗酌酒犹堪醉,古锦为囊未是贫。清坐相看情不恶,淡交至久味方真。妓围笑指红楼去,寂寞穷吟胡楚宾。

七古

从凡入圣作梯媒,红燄炉深岂易裁。点化纵横名大药,催驱杂类谩成灰。真铅即是机关理,暗室外皆明任众猜。未究前言劳自苦,精穷玄妙乐康哉。

七古

数近期颐寿,尊封大国秦。三从皆鼎食,九族尽朝绅。神剑须重合,蟠桃不再春。只令彤史载,备福更何人。

七古

燕堂遗址压西州,剪径扪萝出石头。老木駸駸太相逼,连冈衮衮欲东流。歌钟谁话前朝事,风雨魂惊别夜游。梦境浮生更多病,结茅归老信悠悠。

七古

经旬羽懒惯山居,不写城间一字书。把菊见山新趣倦,泛莲依水旧交疎。无心是处友麋鹿,有客寄谁烹鲤鱼。见说近来军食足,不妨诗卷访犁锄。

七古

屋头场地如镜光,未是攻相呼来破场。今年惭愧好天色,颺稻得风尤省力。分时往往只论{上竹下差},主客四六无偏颇。高低十分早晚禾,就中谁家收最多。妻儿舂糯试新麴,邻舍茅柴相接续。醉来起舞自顿足,官无差科即为福。

七古

织蒲投我最宜寒,正欲阴风雪作团。方竹火炉趺坐稳,何如矍铄跨征鞍。

七古

何地可潸然,阳城烽树边。今朝望乡客,不饮北流泉。

七古

拂衣何处去,高枕南山南。欲徇五斗禄,其如七不堪。早朝非晚起,束带异抽簪。因向智者说,游鱼思旧潭。

七古

田家春作日日近,丹杏破纇场圃头。南岭禽过北岭叫,高田水入低田流。桑牙将绽雾露裛,蚕子未浴箱篚收。今我还朝固不远,紫宸已梦瞻珠旒。

七古

重阳无菊闷书空,心似渊明兴不同。聊且携壶上东岭,不妨欹帽对西风。百年尽付无何外,三迳谁如阿堵中。十月黄花方烂漫,莫辞联骑访山翁。

七古

丘画吴牛希戴嵩,吴牛角偃弯如弓。老牯望{左牛右孛}犊望母,母下平坡离牧童。牧童吹笛坡头坐,古树萧骚叶战风。黄君买画都城中,不惜满贯穿青铜。卖从谁家不肖子,传自几世贤卿翁。今时贵人所尚同,竞借观玩题纸穷。纸穷磊落见墨妙,东府西枢三四公。应识古人丹青迹,又辨古人

七古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