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枝词

三条陌上拂金羁,万里桥边映酒旗。
此日令人肠欲断,不堪将入笛中吹。

作品评述

《杨柳枝词》是唐代滕迈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三条陌上拂金羁,
万里桥边映酒旗。
此日令人肠欲断,
不堪将入笛中吹。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动人的场景:在陌上,杨柳枝随风摇曳,像黄金的缰绳一样轻拂着。在万里长桥的旁边,酒旗随风飘扬。这一刻,让人感到心肠几乎要断裂,无法忍受再将这样的景象吹奏在笛子中。

赏析:
这首诗词以独特的意象描绘了一种深情的美景,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人生的细腻感受。诗中的杨柳枝、金羁、桥边酒旗等形象,通过对细节的描绘和对意象的运用,将美景与感情紧密结合,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和感触。

首句"三条陌上拂金羁"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杨柳枝在风中轻柔地摇曳。杨柳枝象征着春天和生机,而金羁则是一种珍贵的饰物,两者的结合既表现了自然的美妙,也折射出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接着,"万里桥边映酒旗"描绘了长桥旁飘扬的酒旗,给人以热闹喜庆的感觉。这里的酒旗象征着人们欢聚、庆祝的场景,与前句中的杨柳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通过这样的对比,展示了人生中美好和痛苦、欢乐和悲伤的并存。

最后两句"此日令人肠欲断,不堪将入笛中吹"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感受和无法言喻的悲痛。诗人感叹这样美好的景象,竟让人感到心肠几乎要断裂。而"不堪将入笛中吹"则意味着无法用言语或音乐来表达这种悲痛之情,因为它已经超出了诗人的表达能力。

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和细腻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美景和情感的深刻感受,表达了人生中的喜悦和忧伤的复杂情感。读者在欣赏这首诗词时,可以感受到作者内心世界的波澜和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逐与无奈。

诗词推荐

有客东来为我言,诏书传已下修门。幡然要识朝廷意,易此方明父子恩。物望只今谁得似,道行宁负夙心存。公其大作斯民庇,我亦耕桑安故园。

杨柳

昔君居洛阳,乐事无时有。窦府富文章,谢墅从亲友。丰年政颇简,命驾时为偶。不问竹林主,仍携步兵酒。芬芳弄嘉月,翠绿相森茂。

杨柳

道气凄凉七百年,招贤一举独非天。当场礼义难分别,回首空山重惘然。

杨柳

妾作五言诗,试写梧桐叶。因风寄赠郎,期与郎相接。

杨柳

珪玷由来尚可磨,似簧终日复如何。成名成事皆因慎,亡国亡家只为多。须信祸胎生利口,莫将讥思逞悬河。猩猩鹦鹉无端解,长向人间被网罗。

杨柳

鴈荡高高路莫通,衔芦秋翼入云峰。山头水阔不见影,岩下沙平时有踪。千仞柱天何敛闪,万工挥笔漫轻浓。葛巾蜡屐未能著,空羡青苍重复重。

杨柳

旅饭风埃小市傍,却呼拄杖踏斜阳。可怜陌上离离草,一种逢春各短长!

杨柳

青青杨柳陌。陌上别离人。爱子游燕赵。高堂有老亲。不行无可养。行去百忧新。切切委兄弟。依依向四邻。都门帐饮毕。从此谢亲宾。挥涕逐前侣。含凄动征轮。车徒望不见。时见起行尘。吾(一作余)亦辞家久(一作者)。看之泪满巾。

杨柳

国以人为重,人惟德可招。九重方厉政,诸老尽归朝。盛事追三代,清风动百僚。切闻天上语,欢喜到渔樵。

杨柳

病逢木上坐,携我曲栏行。远水兼潮阔,层山带角横。秋随北雁到,愁向暮蛩生。正怯骚人句,诗坛莫浪盟。

杨柳

春过新烟能有几,愁生飞絮转难禁。可怜衰白随年少,爱看残红到夜深。一辈衣冠方事事,故园松竹已阴阴。明年此会知谁共,雁荡山前寄好音。

杨柳

庆典施恩及万方,老臣遭遇亦非常。顿加多邑惭非称,倍进崇阶惧莫当。自念生来无此望,却忧福过有余殃。病躯莫效循墙避,且上天庭控免章。

杨柳

古今多少利名人。弃命斗争功。英豪尽归何处,都总落沉空。争如我,洞庭中。遣家童。金觥轻泛,醉卧当轩,一枕清风。

杨柳

李广飞将军,世南行秘书。乃知数寸管,不及丈二殳。

杨柳

寂寞梁朝寺,深廓十数閒。碑存知殿古,香冷觉僧残。断岸舟横浦,平坡树补山。休文如好在,依旧带围宽。

杨柳

尝闻子美清江曲,日典春衣耽美禄。又闻太白游长安,市上熏熏醉眠熟。风流国裹太平时,处处红楼漾酒旗。王孙公子恣行乐,繁弦脆管相追随。谁知寥落天涯客,笠顶清风杖挑月。芒鞋踏遍山水雄,夺身欲入黄金阙。方嗟萧索向西园,刮面寒风雨涨天。回头忽喜黑衣至,急破红泥倾数船。

杨柳

欲制寒衣下剪难,几回冰泪洒霜纨。去时宽窄难凭准,梦里寻君作样看。

杨柳

夙驾送举人,东方犹未明。自谓出太早,已有车马行。骑火高低影,街鼓参差声。可怜早朝者,相看意气生。日出尘埃飞,群动互营营。营营各何求,无非利与名。而我常晏起,虚住长安城。春深官又满,日有归山情。

杨柳

爱酒耽棋田处士,弹琴咏史贾先生。御沟临岸有云石,不见鹤来何处行。

杨柳

残春已过八十日,桃树初开三五枝。瞥眼红颜刚一笑,举头纤月正如眉。未缘悟道空身老,宁复还家歊面衰。闻说城边新买得,隔花流水一茅茨。

杨柳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