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炼师归嵩岳

飘然绿毛节,杳去洛城端。
隔水见秋岳,兼霜扫石坛。
一溪松色古,半夜鹤声寒。
迥与人寰别,劳生不可观。

作品评述

诗词《送王炼师归嵩岳》描绘了诗人送别王炼师离开洛阳,返回嵩山的情景。诗意表达了诗人对王炼师的惋惜和对他追寻道路的支持,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自身凡俗世界的厌倦和对清静山川的向往之情。

中文译文:
飘然绿毛节,杳去洛城端。
隔水见秋岳,兼霜扫石坛。
一溪松色古,半夜鹤声寒。
迥与人寰别,劳生不可观。

赏析:
这首诗以苍凉清冷的诗意表达了离别之情,并描绘了返回嵩山的景色。诗的第一句“飘然绿毛节,杳去洛城端”,描述了离别时飘扬的青绿丝带,王炼师离开洛阳的场景。第二句“隔水见秋岳,兼霜扫石坛”,表明诗人远望对岸的嵩山,感叹王炼师要回到这座山上。第三句“一溪松色古,半夜鹤声寒”,描绘了嵩山清幽的景色,古老的松树和寒冷的夜晚增添了一丝凄凉之感。最后一句“迥与人寰别,劳生不可观”,表达了诗人对王炼师修道境界的向往,并批判了凡俗世界的繁忙和无趣。

整首诗情感凝重,意境纯净。通过描写山川景色和表达情感,诗人成功地传达了对王炼师的送别之情和对修道境界的赞美。诗中的景色描写具有清新幽雅的特点,带给读者一种意境上的享受。整首诗意味深长,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作者介绍

栖白,越中僧。前与姚合交,后与李洞、曹松相赠荅。宣宗朝,尝居荐福寺,内供奉,赐紫。诗一卷,今存十六首。

诗词推荐

荒庭寒有月,穷巷静无声。坐想积年别,遥同今夕明。蹉跎前进士,憔悴老书生。短棹归来好,边城久偃兵。

咏竹

高树长风搅夜深,江云挟雨结层阴。龙含毒雾天俱障,水长重滩石半沉。乳燕将雏冲黑雾,行人驱马出青林。自将鼓瑟消贫病,岂怨山中十日霖。

咏竹

新制重分司,谁云筦榷卑。鹏搏终可料,鷃笑彼何知。细满岂无待,横飞亦未迟。催班天上去,黄色已浮眉。

咏竹

不但亲传亦鲍参,妙年青乃过于蓝。一斑昔已窥而见,三顾吾何德以堪。之子凤兮真有种,汝曹犊耳可无惭。自嫌老病难留客,只伴樗翁数刻谈。

咏竹

门掩平湖避俗嚣,静观风景识春朝。庭梅向日花全拆,岳树连云雪未消。少壮可惊年暗减,幽栖翻觉睡偏饶。相知赖有曹溪子,禅外时来慰寂寥。

咏竹

闻钟独不斋,何事更关怀。静少人过院,闲从草上阶。生台无鸟下,石路有云埋。为忆禅中旧,时犹梦百崖。

咏竹

两字清忠帝衮褒,都缘稳把济川篙。后来诸老多成败,何似先生勇退高。

咏竹

地僻人闲春昼长,了然物我两相忘。薄披明月归诗肆,细切清风入醉乡。蜡味溪山闲里嚼,虀羹松竹静中尝。把琴弹破世间事,净几明窗一炷香。

咏竹

两戒山河剖析明,历分十二议尤精。况逢燕国为删润,可信千年说尚行。

咏竹

苍苍德也亦如斯,政化全归副倚毗。十万人家寫春色,不知谁解立生祠。

咏竹

盘屈高才入短章,卷中字字挟冰霜。直探宝藏珠盈掬,倒泻金茎露浣肠。铁笛一枝横夜月,水沉三舍避天香。妙年早去吟薇药,莫共侬争寂寞乡。

咏竹

寥寥禅诵处,满室虫丝结。独与山中人,无心生复灭。徘徊双峰下,惆怅双峰月。杳杳暮猿深,苍苍古松列。玩奇不可尽,渐远更幽绝。林暗僧独归,石寒泉且咽。竹房响轻吹,萝径阴馀雪。卧涧晓何迟,背岩春未发。此游诚多趣,独往共谁阅。得意空自归,非君岂能说。

咏竹

一代推人物,诸生赖楷模。高风虽莫并,盛德本非孤。物望归台阁,官称复转输。澄清虽雅志,献纳政时须。

咏竹

老觉人间万事非,但思茆屋映疏篱。秋衾已是饶归梦,更读山居二十诗。

咏竹

槐花雨润新秋地,桐叶风翻欲夜天。尽日后厅无一事,白头老监枕书眠。

咏竹

老随千骑赴毗陵,骑吏朝来有喜声。未到常山三十里,此身已在浙中行。

咏竹

怒蛙频作灌夫骂,老鹳唯闻庄舄吟。麦熟只应呼快活,林间欠此一声禽。

咏竹

韩子文同孟氏醇,陈言去尽只天真。君诗费却雕镌力,笔下应夸自有神。

咏竹

佩袭芳兰碧,钗明宝篆红。深宫三十六,同被二南风。

咏竹

参天万木,千百里,飞上南天奇岳。故地重来何所见,多了楼台亭阁。五井碑前,黄洋界上,车子飞如跃。江山如画,古代曾云海绿。弹指三十八年,人间变了,似天渊翻覆。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独有豪情,天际悬明月,风雷磅礴。一声鸡唱,万怪烟消云落。

咏竹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