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柳子玉过陈绝粮二首

风雨萧萧夜晦迷,不须鸣叫强知时。
多才久被天公怪,阙食惟应爨妇知。
杜叟挽衣那及胫,颜翁食粥敢言炊。
诗人情味真尝遍,试问于君底事亏。
如我自观犹可厌,非君谁复肯相寻。
图书跌宕悲年老,灯火青荧语夜深。
早岁便怀齐物意,微官敢有济时心。
南行千里成何事,一听秋涛万鼓音。

作品评述

《和柳子玉过陈绝粮二首》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风雨交加、夜晦迷茫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感慨和对自身处境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风雨萧萧夜晦迷,
不须鸣叫强知时。
多才久被天公怪,
阙食惟应爨妇知。
杜叟挽衣那及胫,
颜翁食粥敢言炊。
诗人情味真尝遍,
试问于君底事亏。
如我自观犹可厌,
非君谁复肯相寻。
图书跌宕悲年老,
灯火青荧语夜深。
早岁便怀齐物意,
微官敢有济时心。
南行千里成何事,
一听秋涛万鼓音。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夜晚的风雨和黑暗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抒发了诗人对于时局的思考和对自身处境的感慨。

诗的开篇,风雨萧萧,夜色昏暗,诗人心境感到迷茫,对于时局的变幻无常感到困惑。他提出了一个问题,即不需要鸣叫来显示自己的强硬立场,因为时机的变化并不取决于个体的努力。

接下来,诗人以杜甫和颜真卿为例,表达了多才多艺的人才长期被上天所嫉妒的感叹。他们被剥夺了应有的荣誉和地位,而只能过着艰苦的生活。杜甫挽着衣襟,走不到高位,颜真卿只能吃粥而不能享受美食。这里反映了时代的不公和人才的辛酸遭遇。

然后,诗人表示自己对于人情世故的真实体验已经尝遍,试问君底事何所亏欠。他对于自身的处境感到厌倦,但非君(指诗中的柳子玉)又有谁会愿意和他相互陪伴、寻求共同的理解呢?

在下一段中,诗人以图书跌宕和灯火青荧的夜晚场景为背景,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和思考。他感慨自己年老的时光已经消逝,只能依靠书本和深夜的灯火,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早年就怀揣着对天下万物的关切,微不足道的官职让他敢于有济世之心。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南行千里的决心,要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他期待着在南方听到秋涛的声音,象征着万民的呼声,激励自己奋发图强。

整首诗词以夜晚的风雨和黑暗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抒发了诗人对于时局的感慨和对自身处境的思考。《和柳子玉过陈绝粮二首》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风雨交加、夜晦迷茫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感慨和对自身处境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风雨萧萧夜晦迷,
不须鸣叫强知时。
多才久被天公怪,
阙食惟应爨妇知。
杜叟挽衣那及胫,
颜翁食粥敢言炊。
诗人情味真尝遍,
试问于君底事亏。
如我自观犹可厌,
非君谁复肯相寻。
图书跌宕悲年老,
灯火青荧语夜深。
早岁便怀齐物意,
微官敢有济时心。
南行千里成何事,
一听秋涛万鼓音。

这首诗词以夜晚风雨和黑暗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局和自身处境的思考和感慨。

诗的开头描述了风雨萧萧、夜晦迷茫的景象,诗人感到困惑,表示不需要鸣叫来显示自己的强硬立场,因为时机的变化并不取决于个人的努力。

接下来,诗人通过描写杜甫和颜真卿来表达对多才多艺的人才长期被上天所嫉妒的感叹。他们被剥夺了应有的荣誉和地位,只能过着艰苦的生活。杜甫挽着衣襟,没有达到高位;颜真卿只能吃粥,无法享受美食。这反映了时代的不公和人才的辛酸遭遇。

随后,诗人表示自己对人情世故的真实体验已经尝遍,试问柳子玉,君底事何所亏欠。诗人厌倦了自己的处境,但又问道,如果不是柳子玉,还有谁愿意和他相互陪伴、寻求共同的理解呢?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诗人孤独思考的情景,他依靠图书和深夜的灯火来度过,感慨自己年老时光已逝,只能靠这些来安慰自己。早年间已怀揣着对天下万物的关切,微不足道的官职使他敢于怀有改善时局的心。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南行千里的决心,期待听到南方秋涛的声音,象征着万民的呼声,激励自己奋发图强。

整首诗词以夜晚的风雨和黑暗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抒发了诗人对时局的感慨和对自身处境的思考。诗人表达了对时代的困惑和不满,同时也表现了自己对改变现状的决心和希望。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樊宿花初满,迂台柳向飞。如何正此日,还望昔多违。怅别凤期阻,将乖云会稀。敛袄辞丹闷,悬旗涉翠微。野禽喧戌鼓,春草变征衣。徊顾长安道,关山起夕罪。

古货自难买,良工徒苦心。谁能明致力,于此是知音。门第成乖隔,江湖阻滞淫。寄书因有使,还得附微吟。

路入东关物象奇,角巾老子曳筇枝。蚕如黑蚁桑生後,秧似青鍼水满时。穿市不嫌微雨湿,过溪翻喜坏桥危。当年野店题诗处,又典春衣具午炊。

梦别一仙人,霞衣满鹤身。旌幢天路晚,桃杏海山春。种玉非求稔,烧金不为贫。自怜头白早,难与葛洪亲。

西风何事,为行人扫荡,烦襟如洗。垂涨蒸澜都卷尽,一片潇湘清泚。酒病惊秋,诗愁入鬓,对景人千里。楚宫故事,一时分付流水。江上买取扁舟,排云涌浪,直过金沙尾。归去江南丘壑处,不用来寻月姊。风露杯深,芙蓉裳冷,笑傲烟霞里。草庐如旧,卧龙知为谁起。

行行月冷风高,步步山寒水深。逢人披肝露胆,见义劈腥剜心。

廓达灵根非向背,不关南岳与天台。父母未生前一著,香严击竹始迷开。

高山代郡东接燕,雁门胡人家近边。解放胡鹰逐塞鸟,能将代马猎秋田。山头野火寒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闻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

玉堂清冷不成眠,伴直难呼孟浩然。暂借好诗消永夜,每逢佳处辄参禅。愁侵砚滴初含冻,喜入灯花欲斗妍。寄语君家小儿子,他时此句一时编。

九达长安道,三阳别馆春。还将听朝暇,回作豫游晨。不战要荒服,无刑礼乐新。合酺覃土宇,欢宴接群臣。玉斝飞千日,琼筵荐八珍。舞衣云曳影,歌扇月开轮。伐鼓鱼龙杂,撞钟角牴陈。曲终酣兴晚,须有醉归人。

翠锦熏笼白玉花,几年庐阜饱烟霞。定知姑射同肌骨,可必离骚借齿牙。心事早陪三友约,国香今压五侯家。主人对植无我费,胜乞卢仝七枕茶。

岧峣仓史台,敞朗绀园开。戒旦壶人警,翻霜羽骑来。下辇登三袭,褰旒望九垓。林披馆陶榜,水浸昆明灰。网户飞花缀,幡竿度鸟回。豫游仙唱动,潇洒出尘埃。

向子识损益,扬雄爱清静。我行萧滩上,二宅驾辄命。而于酬唱中,又得胡安丰。诗作文选体,字有眉山踪。扫门今已后,倾盖非敢望。谈间问先世,盖乃丈人行。归州片时程,乃复来高轩。从容仅数刻,倾倒贻百篇。平生嗜江山,到处须著语。及兹足漫摇,久乃舌自拄。时惟桂林掾,与彼

梦蝶真人貌黄槁,篱落逢花须醉倒。雅闻花光能画梅,更乞一枝洗烦恼。扶持爱梅说道理,自许牛头参已早。长眠橘洲风雨寒,今日梅开向谁好。何况东坡成古丘,不复龙蛇看挥扫。我向湖南更岭南,系船来近花光老。叹息斯人不可见,喜我未学霜前草。写尽南枝与北枝,更作千峰倚晴昊。

流莺前身织丝女,犹抛金梭学机杼。隔窗娇唤看蚕姑,娘子看蚕得几许。今年蚕悭熟处稀,采余桑叶青满枝。一年养蚕四番熟,安得长似开元时。

不醉百花酒,伤心千里归。独收和氏玉,还采旧山薇。出处离心尽,荣枯会面稀。预愁芳草色,一径入衡闱。

曲肱饮水程夫子,宴坐烧香范使君。顾我未能忘外乐,绿尊红芰对朝曛。

劲气由来不可摧,年年偏向腊前开。清芬肯为冰霜减,好在含章檐下栽。

摘青梅荐酒,甚残寒、犹怯苎萝衣。正柳腴花瘦,绿云冉冉,红雪霏霏。隔屋秦筝依约,谁品春词。回首繁华梦,流水斜晖。寄隐孤山山下,但一瓢饮水,深掩苔扉。羡青山有思,白鹤忘机。怅年华、不禁搔首,又天涯、弹泪送春归。销魂远,千山啼鴂,十里荼。

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即遣花开深造次,便觉莺语太丁宁。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