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

昔讀康乐诗,梦到石门山。
中有醉道士,倒珮落其冠。
来游一一是,嵌岩如屋宽。
喷薄三百尺,万珠落珊珊。
峭壁天削成,磐石容投竿。
摩挲苍藓字,喟发千载叹。
老洪梦中舊,两脸依然丹。
语我君小留,山瓢勿嫌酸。
涧果四时有,收拾苦不难。
旋炊胡麻饭,薦惊蛟龙蟠。
醉面索吹醒,坐待风雷翻。

作品评述

《石门》是宋代文学家陆游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梦中游览石门山的情景,并表达了对过去友人的思念和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昔读康乐诗,梦到石门山。
中有醉道士,倒佩落其冠。
来游一一是,嵌岩如屋宽。
喷薄三百尺,万珠落珊珊。
峭壁天削成,磐石容投竿。
摩挲苍藓字,喟发千载叹。
老洪梦中旧,两脸依然丹。
语我君小留,山瓢勿嫌酸。
涧果四时有,收拾苦不难。
旋炊胡麻饭,荐惊蛟龙蟠。
醉面索吹醒,坐待风雷翻。

诗意和赏析:
《石门》以作者在梦中游览石门山为背景,通过描绘山中景物和与友人的对话,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友情的珍视。首先,诗的前两句“昔读康乐诗,梦到石门山”表明作者在读康乐诗时,梦见了石门山,将梦境与现实相结合,展现了作者对这座山的深深的留恋之情。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作者在梦中遇见了一个醉酒的道士,他的帽子倒挂在腰间,形象生动有趣。诗中的“嵌岩如屋宽”描绘了山峦壁立如屋般宽广,而“喷薄三百尺,万珠落珊珊”表现出瀑布飞泻而下的景象,给人以壮观之感。

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石壁峭立的景象,以及作者在石壁上摩挲苍藓字时的情景。这些描写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和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之情。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表达了对过去友人的思念之情。他提到了“老洪”(指友人洪咨夔)在梦中依然如故,面容红润。诗中的“语我君小留,山瓢勿嫌酸”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期盼,希望他能在山中停留下来,不嫌弃山中的简陋条件。

最后几句描绘了作者在山中采摘果实,准备烹饪胡麻饭的情景。这些细节展示了作者对山中生活的熟悉和对自然的依赖。诗的结尾,作者期待着风雷的到来,希望以此来唤醒他醉酒的面容,进一步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石门》这首诗通过对梦境中的山水景观的描绘和对友情的思念之情的表达,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自由的向往《石门》是宋代文学家陆游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述了作者梦中游览石门山的情景,并表达了对过去友人的思念和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昔读康乐诗,梦见石门山。
山中有醉道士,倒挂佩珮落冠。
他来游玩,嵌岩如屋宽。
喷薄水流高达三百尺,像珍珠纷纷落下。
陡峭的悬崖天然削成,磐石似乎可投竿。
我摩挲着苍藓上的字,喟然发出千载叹息。
洪咨夔老友在梦中依然红润,两个面容仍然鲜艳。
他对我说留下来,不嫌弃山中的简陋食宿。
涧中果实四季不缺,采摘整理也并不困难。
我旋炊胡麻饭,荐给惊动蛟龙盘旋。
醉态中索要吹醒,坐等风雷翻腾。

诗意和赏析:
《石门》以作者在梦中游览石门山为背景,通过描绘山中景物和与友人的对话,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友情的珍视。首先,诗的前两句“昔读康乐诗,梦见石门山”表明作者在读康乐诗时,梦见了石门山,将梦境与现实相结合,展现了作者对这座山的深深留恋之情。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作者在梦中遇见了一个醉酒的道士,他的佩珮倒挂在冠上,形象生动有趣。诗中的“嵌岩如屋宽”描绘了山峦壁立如房屋般宽广,而“喷薄水流高达三百尺,像珍珠纷纷落下”表现出瀑布飞泻而下的壮丽景象,给人以壮观之感。

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石壁峭立的景象,以及作者在石壁上摩挲苍藓字时的情景。这些描写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和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之情。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表达了对过去友人的思念之情。他提到了“洪咨夔”(指友人洪咨夔)在梦中依然红润,两个面容仍然鲜艳。诗中的“他对我说留下来,不嫌弃山中的简陋食宿”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期盼,希望他能在山中停留下来,不嫌弃山中的简陋条件。

最后几句描绘了作者在山中采摘果实,准备烹饪胡麻饭的情景。这些细节展示了作者对山中生活的熟悉和对自然的依赖。诗的结尾,作者期待着风雷的到来,希望以此来唤醒他

作者介绍

陆游(一一二五~一二○九),字务观,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宰子。年十二能诗文,以荫补登仕郎。高宗绍兴二十三年(一一五三)两浙转运司锁厅试第一,以秦桧孙埙居其次,抑置爲末。明年礼部试,主司復置前列,爲桧黜落。桧死,二十八年始爲福州宁德主簿(清干隆《宁德县志》卷三)。三十年,力除敕令所删定官(《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八五)。三十一年,迁大理寺司直(同上书卷一九一)兼宗正簿。孝宗即位,迁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赐进士出身(《宋会要辑稿》选举九之一九)。因论龙大渊、曾觌招权植党,出通判建康府,干道元年(一一六五),改通判隆兴府,以交结臺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论罢。六年,起通判夔州(《渭南文集》卷四三《入蜀记》)。八年,应王炎辟,爲四川宗抚使干办公事。其后曾摄通判蜀州,知嘉州、荣州。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范成大帅蜀,爲成都路安抚司参议官(《渭南文集》卷一四《范待制诗集序》)。三年,被劾摄知嘉州时燕饮颓放,罢职奉祠,因自号放翁。五年,提举福建路常平茶监(《省斋文稿》卷七《送陆务观赴七闽提举常平茶事》)。六年,改提举江南西路(《渭南文集》卷一八《抚州广寿禅院经藏记》)。以奏发粟赈济灾民,被劾奉祠。十三年,起知严州(淳熙《严州图经》卷一)。十五年,召除军器少监。光宗即位,迁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未几,復被劾免(《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五四)。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诏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兼祕书监(《南宋馆阁续录》卷九)。三年,致仕。开禧三年(一二○七),进爵渭南县伯。嘉定二年卒,年八十五。陆游是着名爱国诗人,毕生主张抗金,收復失地,着作繁富,有《渭南文集》五十卷,《剑南诗稿》八十五卷等。《宋史》卷三九五有传。 陆游诗,以明末毛晋汲古阁刊挖改重印本爲底本爲底本。校以汲古阁初印本(简称初印本),宋严州刻残本(简称严州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残本(简称残宋本,藏北京图书馆)、明刘景寅由《瀛奎律髓》抄出的《别集》(简称别集本)、明弘治刊《涧谷精选陆放翁诗集·前集》(简称涧谷本)及《须溪精选陆放翁诗集·后集》(简称须溪本)等,并参校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简称钱校)。底本所附《放翁逸稿》、《逸稿续添》编爲第八十六、八十七卷。辑自《剑南诗稿》之外的诗,经营爲第八十八卷,凡出自《渭南文集》者,以明弘治十五年锡山华珵铜活字印本爲底本,校以《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诗词推荐

天书到法堂,朽质被荣光。自笑无功德,殊恩谬激扬。还登建礼署,犹忝会稽章。佳句惭相及,称仁岂易当。

酴醿花底当年事,夜雪模糊照酒阑。北省今朝枝上雪,还揩病眼作花看。

野火燎荒原,霜雪日皜皜。牛羊无可噍,众绿就枯槁。天地心不泯,根芽蛰深杳。春风一披拂,颜色还媚好。如何被兵地,黎庶不自保。高门先破碎,大屋例倾倒。间或遇茅舍,呻吟遗稚老。常恐马蹄响,无罪被擒讨。逃奔深谷中,又惧虎狼咬。一朝稍甦处,追胥复纷扰。微言告者谁,劝我

出门何所见,春色满平芜。可叹无知己,高阳一酒徒。

春还上林苑,花满洛阳城。鸳衾夜凝思,龙镜晓含情。忆梦残灯落,离魂暗马惊。可怜朝与暮,楼上独盈盈。

赐衣兼授节,行日郢中闻。花发登山庙,天晴阅水军。渔商三楚接,郡邑九江分。高兴应难遂,元戎有大勋。

成叟自成身,明叔志明时。二士湗村下,饮醇弃糟醨。湗村去绵邈,二士天所遗。琢琱而佩环,染夏为裳衣。高冈无长松,结根空兔丝。渚行枉又直,帆挂昂复低。饭彼章泉菽,羹以南涧葵。沐浴明月珠,簸弄芙蓉旗。两邦意气合,一唯万论微。羌余抱兹独,安得往从之。

圣朝未许领丛祠,拥褐清羸不自支。邓禹有灵应笑拙,周公无梦固知衰。得闲要及身安日,到死应无睡足时。七百日来尘满抱,今朝湔祓有新诗。

归舟不计程,江月屡亏盈。霭霭沧波路,悠悠离别情。蒹葭连水国,鼙鼓近梁城。却忆沿江叟,汀洲春草生。

忆春草,处处多情洛阳道。金谷园中见日迟,铜驼陌上迎风早。河南大君频出难,只得池塘十步看。府门闭后满街月,几处游人草头歇。馆娃宫外姑苏台,郁郁芊芊拨不开。无风自偃君知否,西子裙裾曾拂来。

烟连草色迷平野,雨趁鸠声过别村。

卧看西湖烟渚。绿盖红妆无数。帘卷曲栏风,拂面荷香吹雨。归去。归去。笑损花边鸥鹭。

美人隔云水,广永几千里。白日有没时,相思无穷已。夜雨翳灯花,凉风折窗纸。披衣不能寐,拒待闻鸡起。从来志士肠,高若雪山峙。岂不念摧折,藉此可凭恃。蔓草委地滋,孤松插天起。咸若知我深,赠言故及此。

月生西海上,气逐边风壮。万里度关山,苍茫非一状。汉兵开郡国,胡马窥亭障。夜夜闻悲笳,征人起南望。

林风纤月落,衣露净琴张。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诗罢闻吴咏,扁舟意不忘。

静夜不遑寐,秋所殊清清。霜露涂庭芜,陨叶摧枝茎。西风更萧骚,万窍门皆同声。蜻蛚亦含悲,啧啧床下鸣。出门一以视,青天缀繁星。三五正纵横,北斗方斜倾。飞鸿朔方来,迢迢困遐征。中路失俦侣,只影何茕茕。感物怀远人,徘徊以屏营。心折不能言,默默徒愤盈。

金粟缀仙树,玉露浣人愁。谁道买花载酒,不似少年游。最是宫黄一点,散下天香万斛,来自广寒秋。蝴蝶逐人去,双立凤钗头。向尊前,风满袖,月盈钩。缥缈羽衣天上,遗响遏云流。二十五声秋点,三十六宫夜月,横笛按伊州。同蹑彩鸾背,飞过小红楼。

一阶春雨两檐风,冷枕青灯睡未浓。欲断新篇无好语,喜君消息到黄龙。

雪晴吟弄句仍佳,满纸鲛珠屡拜嘉。刻玉林林空楮叶,沾泥处处失杨花。消成滴沥原归旧,润入根荄生有涯。賸洗瓶罂储此水,待驱炎暑煮春茶。

锦裆绣帽列金挝,玉节龙旂拱翠华。甘露欺霜凝紫液,卿云如盖结丹霞。莺声近隔宫中柳,骏骑遥穿仗外花。圣主直教恩泽遍,香罗先到小臣家。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