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奁体五首

倚楼目断暮江边,约定归期夜不眠。
香篆有烟灯有晕,笑移针线向床前。

作品评述

《香奁体五首》是宋代诗人叶茵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述了倚在楼上,眺望暮色中的江边,思念与约定的归期,夜晚辗转难眠的情景。同时,诗中融入了香篆和烟灯的意象,以及作者笑吟着将针线移向床前的画面。

诗词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思念和渴望,以及对归期的焦虑与不眠之夜的痛苦。楼上的倚立使得视野更为开阔,暮色中江边的景色渐渐模糊,归期的约定成了遥远的梦幻。香篆和烟灯的存在,为诗词增添了一丝朦胧的氛围,给人以幽雅而悠远的感觉。最后,作者将自己的笑声移向床前,仿佛在以一种轻松和乐观的态度面对思念之苦。

这首诗词通过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交织,展现了作者对离别和等待的情感体验。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静谧而忧伤的夜晚,让人感受到了时光流转中的无奈和思念的深情。香篆和烟灯的出现,不仅为诗词增加了一定的意境,更表达了作者对归期的期待和对爱情的渴望。

总的来说,《香奁体五首》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宋代诗人叶茵独特的诗意。通过对景物和情感的融合,诗词营造了一种幽雅而忧伤的氛围,使人感受到时光的流转和爱情的情感纠葛,呈现出一幅追寻与等待的意境画卷。

作者介绍

叶茵(一一九九?~?)(生年据本集卷三《己酉生日敬次靖节先生拟挽歌辞三首》、《既次韵或非之作解嘲》“衰龄踰五十”推算),字景文,笠泽(今江苏苏州)人。曾出仕,“十年不调”(本集卷二《参选有感》),退居邑同里镇,筑顺适堂,以杜甫诗“洗然顺所适”得名。与陈起等有唱酬。有《顺适堂吟稿》五卷。事见清同治《苏州府志》卷四八。 叶茵诗,以清顾氏读画斋刊本爲底本,校以汲古阁影宋钞本(简称汲古阁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轻衫倚望春晴稳。雨压青梅损。皱绡池影泛红蔫。看取断云来去、似炉烟。悉春来暮仍愁暮。受却寒无数。年来无地买花栽。向道明年信、莫须来。

重台栀子玉攒花,初夏湖山一供嘉。三嗅馨香几欲泣,年时曾食故侯瓜。

忽起游方念,飘然不可留。未知携一锡,乘兴向何州。古岸春云散,遥天晚雨收。想应重会面,风月又清秋。

谁怜地下老明经,宿草坟头又化萤。朽骨尚应思驾驭,朱颜终自惜娉婷。一生辛苦为玄白,何处流传付杀青。独有中郎铭不没,断虹斜日贯幽扃。

腊里春前日日阴,西畴弥觉水云深。梅边句好无人觅,竹外烟轻有鸟吟。发兴合穷千里目,著书聊寄百年心。翻云覆雨谁能问,纳纳乾坤古复今。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一作:泪雨零 / 夜雨霖)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忧国忧民日夜惊,攧天攧地作雷鸣。子胥此去休烦恼,百谷来朝一样清。

溪深龟鱼骄,石瘦椿楠劲。借子木兰船,宽我芒鞋病。

老去风光不属身,黄金莫惜买青春;白头纵作花园主,醉折花枝是别人。

饥肠有句欲吐,陋巷无人肯来。薄晚飘风骤雨,终年枯木寒灰。

凭栏日日望归驺,书来了报潇洒游。卷书默坐泪自雨,弹向花上花替愁。想郎快意杨州鹤,风光何地非行乐。妾肠寸断郎岂知,独步苔阶空听鹊。风滤碧纱夜窗深,弄针灯下无心情。蜀罗一段茸五色,看定鸳鸯绣不成。妾貌留春春要去,妆镜孤鸾无力舞。辘轳咿哑残梦惊,晓嘶似是郎马声。

燕子营巢得所依,衔泥辛苦傍人飞。秋风一夜惊桐叶,不恋雕梁万里归。

男儿腰下带芙蓉,羞睹秦官老径松。羊胛日生寒戍鼓,马蹄风起夜楼钟。菊花憔悴三分雨,枫叶青红一半冬。只为新诗吟太早,满衣风露湿重重。

满眼春光处处山,妨人行乐几多端。绝惟玄圃一步地,便胜香山八节滩。莫放赏心闲裹过,拟将物化静中观。未开桃李留春事,可是芳苞不耐寒。

人生何中贵,贵在天资秀。譬如沙石间,金玉岂常有。有才不善用,多为淫邪诱。嗟哉栋梁材,往往厄樵手。章子吾不识,美在众人口。如何材艺多,四十无所守。所守者何为,非贵亦非富。古今圣与贤,历历垂星斗。景行苟有成,进退无一缪。不能功夫下,尚可名身后。百年随飘风,白发

恐负东风约,清吟野步迟。淡烟杨柳外,微雨海棠时。远寄千杯绿,多情两鬓丝。閒愁须遣尽,蜂蝶不堪羁。

一念萧萧不记年,皮肤脱落自远全。长天夜夜清如镜,万里无云孤月圆。

故里青松百尺强,亭亭三径全成行。东离雨后无人葺,旧菊多应一半荒。

我来将值日午时,千峰照耀碧玻璃。集贤村前俯列屋,宝林木石呈幽姿。人言可比双径雄,胜处乃在阿堵中。崇岗层嶂屹亭在,似约老眼来窥东。日出乌鸟飞,日入牛羊下。再游当与夸父期,不用山僧远迎迓。

三月春将老,万木献青杪。微雨湿残红,泉声杂幽鸟。堪非堪笑,寒山子,归不得,忘却来时道。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