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子至

楂梨且缀碧,梅杏半传黄。
小子幽园至,轻笼熟柰香。
山风犹满把,野露及新尝。
欲寄江湖客,提携日月长。

作品评述

《竖子至》是唐代杜甫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中描绘了植物的美丽和生命力以及人与自然的交融。

诗的中文译文:楂梨且缀碧,梅杏半传黄。
小子幽园至,轻笼熟柰香。
山风犹满把,野露及新尝。
欲寄江湖客,提携日月长。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和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诗开头描述了楂梨的果实缀满枝头,梅和杏花也含苞待放。楂梨呈现出碧绿的色彩,梅花和杏花则即将绽放,呈现出黄色。作者通过描绘植物的生长状态展示出春天的繁荣和丰收的景象。

诗的下半部分切换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诗人自称小子,表示自己作为自然的一部分,来到了一个幽静的园子。在这个园子里,他轻轻地摘下当地成熟的苹果,感受到了它们散发出的香气。他也感受到了山风吹拂的清凉,野露的滋润。这里的风和露都能带给他美妙的味觉和感官体验。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心情和愿望。他希望将这美好的景象和感受传递给远方的江湖客人。江湖客人有可能指的是游历四方的人,也可能指的是遥远的朋友。诗人希望能提携日月长久,将自然之美与人的情感融合在一起。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主线,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出春天的美丽和活力。诗中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深深感受,同时也表达了他希望将这份感受传递给他人的心愿。诗词形象生动,语言简练,给读者带来了愉悦和共鸣。

作者介绍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诗词推荐

君不学白公引泾东注渭,五斗黄泥一钟水。又不学哥舒横行西海头,归来羯鼓打凉州。但向空山石壁下,爱此有声无用之清流。流泉无纟玄石无窍,强名水乐人人笑。惯见山僧已厌听,多情海月空留照。洞庭不复来轩辕,至今鱼龙舞钧天。闻道磬襄东入海,遗声恐在海山间。锵然涧谷含宫徵

抒情

檄至方云急,吾行敢滞留。朔风经小渡,细雨过中洲。冉冉新斑鬓,飘飘敝黑裘。欲知来往久,三见月如钩。

抒情

朱夏热所婴,清旭步北林。小园背高冈,挽葛上崎崟。旷望延驻目,飘摇散疏襟。潜鳞恨水壮,去翼依云深。勿谓地无疆,劣于山有阴。石榞遍天下,水陆兼浮沈。自我登陇首,十年经碧岑。剑门来巫峡,薄倚浩至今。故园暗戎马,骨肉失追寻。时危无消息,老去多归心。志士惜白日,久客

抒情

半坞幽深近物情,一筇老健惬山行。月於水底见逾好,风打松边过便清。鹤睡不惊舂药臼,鸟啼时作读书声。山翁两手浑无用,只把犁锄做太平。

抒情

老去相如倦。向文君说似,而今怎生消遣。衣袂京尘曾染处,空有香红尚软。料彼此、魂销肠断。一枕新凉眠客舍,听梧桐、疏雨秋声颤。灯晕冷,记初见。楼低不放珠帘卷。晚妆残、翠钿狼藉,泪痕凝面。人道愁来须殢酒,无奈愁深酒浅。但寄兴、焦琴纨扇。莫鼓琵琶江上曲,怕荻花、枫

抒情

偶因辞禄去,聊傍苇边居。瓢弃频赊后,衣存屡典余。晚帘花掠燕,春水絮吹鱼。复恐沙崩石,杨栽插绕庐。

抒情

寻常三五,问今夕何夕,婵娟都胜。天豁云收崩浪净,深碧琉璃千顷。银汉无声,冰轮直上,桂湿扶疏影。纶巾玉尘,庾楼无限清兴。谁念江海飘零,不堪回首,惊鹊南枝冷。万点苍山何处是,修竹吾庐三径。香雾云鬟,清辉玉臂,醉了愁重醒。参横斗转,辘轳声断金井。

抒情

鼻息齁齁尽日眠,从他儿辈竞嘲边。那么问对成中说,自得逍遥喜风篇。雪里书来檐噪鹊,灯前诗就鼎凝烟。中郎去后人难继,漫诧柯亭富笛椽。

抒情

孟夏气候好,林塘媚晴辉。回渠转清流,藻荇相因依。丛薄起疏籁,众鸟鸣且飞。高城带落日,光景酣夕霏。即事远兴托,抚己幽思微。超摇弄柔翰,徙倚弦金徽。美人邈云眇,志愿固有违。丹青傥不渝,与子同裳衣。

抒情

故山不可到,飞梦隔五岭。真游有黄庭,闭目寓两景。室空无可照,火灭膏自冷。披衣起视夜,海阔河汉永。西窗半明月,散乱梧楸影。良辰不可系,逝水无留骋。我苗期後枯,持此一念静。

抒情

广寒殿里玉楼开,那得孤山处士来。半夜西风半身影,梦中骑得雪驴回。

抒情

重门不下关,枢务有馀闲。上客同看雪,高亭尽见山。瑞呈霄汉外,兴入笑言间。知是平阳会,人人带酒还。

抒情

老穷无赖事成丛。短发自蓬松。坐想帝城当日,万花绣出天宫。几时临赋,深浮绿蚁,缓唱黄钟。莫获追陪胜赏,虚烦恼乱衰翁。

抒情

翩翩繁华子,多出金张门。幸有先人业,早蒙明主恩。童年且未学,肉食骛华轩。岂乏中林士,无人荐至尊。郑公老泉石,霍子安丘樊。卖药不二价,著书盈万言。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吾贱不及议,斯人竟谁论。

抒情

山下水声深,水边山色聚。月照秋自清,花名春不去。似非人间境,又近红尘路。乍入洞中天,更移云外步。我殊惺惺者,犹得沧浪趣。可以濯吾缨,斯言诚所慕。

抒情

广文自古无羁束,况复三逢著令休。纵酒不防官长骂,驱车聊过故人游。闲中日月随方罫,远外风云入小舟。准拟墙根菊花好,共乘清露赏高秋。

抒情

云萝杳杳藏岩曲,碧叠清飞冷相促。瘦藤轻衲休便休,短焰残芳续何续。禅家本自冥羁绊,洲渚园林曾不惮。十影神驹立海涯,五色祥麟步天岸。君看取,君看取,匝地茫茫有谁举。瓴甋频磨如未回,为吾深忆卢公语。

抒情

卿来我已后诸公,颇愿相从缯简中。岂若吾身得亲见,怪君风味莫之同。

抒情

职与才相背,心将口自言。磨铅教切玉,驱鹤遣乘轩。只合居岩窟,何因入府门。年终若无替,转恐负君恩。

抒情

客里伤春浅。问今年梅蕊,因甚化工不管。陌上芳尘行处满。可计天涯近远。见说道、迷楼左畔。一似江南先得暖。向何郎、庭下都寻偏。辜负了,看花眼。古来好物难为伴。只琼花一种,传来仙苑。独许扬州作珍产。便胜了、千千万万。又却待、东风吹绽。自昔闻名今见面。数归期、屈指

抒情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