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宿东白启师方丈

竹梧满秋庭,萧萧凉气早。
孤灯照跏趺,高僧坐来晓。
风清鹤梦醒,云淡钟声杳。
尘事永相忘,心空众缘了。

作品评述

诗词:《秋夜宿东白启师方丈》

竹梧满秋庭,
萧萧凉气早。
孤灯照跏趺,
高僧坐来晓。
风清鹤梦醒,
云淡钟声杳。
尘事永相忘,
心空众缘了。

中文译文:
竹林满布满了秋天的庭院,
凉风萧萧,清晨的寒气早已降临。
孤灯照亮着僧人盘腿而坐,
高僧已经苏醒,天明将至。
清风吹醒了站立的鹤鸟,
云淡风轻,钟声渐行渐远。
尘世的事物都逐渐被遗忘,
心灵空灵,纷扰的缘起已经尽去。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明代沈遇在秋夜宿东白启师方丈的场景。整首诗词以静谧、凉爽的秋夜为背景,通过对竹林、凉风、孤灯等景物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宁静和超脱尘世的意境。

首先,竹梧满秋庭,形容了庭院中满布的竹林,为诗中的景物增添了一份静谧的氛围。接着,诗人描述了秋夜的凉风萧萧,使读者感受到了秋天的清凉和沉静。

在这样的秋夜里,孤灯照亮着僧人盘腿而坐,高僧已经苏醒,天明将至。这里表现出僧人对于宁静和内心觉醒的追求,以及在早晨来临之际,他们的精神状态。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风吹醒了鹤鸟,云淡钟声渐行渐远。这里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表达出心境的变化。风吹醒了鹤鸟,象征着思绪的清醒和意识的觉醒;而云淡钟声渐行渐远,则暗示了尘世烦忧的逐渐远离。

最后两句"尘事永相忘,心空众缘了"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纷扰的超脱和内心的平静。尘事永相忘,意味着对于尘世的事物和烦恼的遗忘;心空众缘了,表示内心的空灵和对于世俗纷扰的超越。

整首诗词以静谧、凉爽的秋夜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僧人的描绘,表达了沈遇在东白启师方丈度过的宁静时刻,以及对于尘世纷扰的超脱和内心的宁静。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秋夜的宁静和僧人的超然境界。

诗词推荐

小桃破尽风前萼。草草年华闲过却。十分清瘦有谁知,一点相思无处著。书凭雁字应难讠乇。花与泪珠相对落。万红千翠尽春光,若比此情犹自薄。

春风荣万木,此卉异常葩。海角逢三月,僧房见五花。馨香惊俗眼,灿烂照高牙。公子休追赏,如来会上夸。

书生亦有功名愿,与世无缘每背驰。一寸丹心空许国,满头白发却缘诗。

闲园多芳草,春夏香靡靡。深树足佳禽,旦暮鸣不已。院门闭松竹,庭径穿兰芷。爱彼池上桥,独来聊徙倚。鱼依藻长乐,鸥见人暂起。有时舟随风,尽日莲照水。谁知郡府内,景物闲如此。始悟喧静缘,何尝系远迩。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去年岐路遇春残,满院笙歌赏牡丹。今岁杜陵千万朵,却垂衰泪洒阑干。

颜回犹自给糜飦,苏子初无二顷田。知慕圣师瞠若后,岂令恭嫂倨如前。笔耕得利宁分地,学禄中居总藉天。卜相既云隳祖业,请令同力奋双拳。

新诗劳远寄,深识子怜余。句法追元白,交情笑耳余。飘零疏酒盏,离乱足兵车。何日相从去,白云深处居。

十二封章,三千里路。当年走遍东西府。时人莫讶出都忙,官家送我归乡去。三诏出山,一言悟主。古人料得皆虚语。太平朝野总多欢,江湖幸有宽闲处。

懒画娥眉倦整冠。笋苞来点镜中鬟。承恩容易报恩难。鬒发未饶青箬笠,素鳞行簇水晶盘。流觞元自不相干。

桃情柳思为谁春,诗老遨头迹已陈。尾绝一抔花下土,去年犹是赏花人。

求禄亦常事,出门宁自由?苦留虽惜别,细话却生愁。雨急投村市,钟残过寺楼。只应今夕梦,先汝到江头。

一曲青溪一曲山,鸟飞鱼跃白云间。溪山岂要行人到,自是行人到此间。

高冠趋尹君方掾,促席迎宾我已翁。交态不忘平日厚,歌声犹似少年工。映阶露菊秋吟苦,盈筥霜榴岁问通。每与东邻话知旧,白头强健几人同。

昼梦与予行,早发江上渚。共登云母山,不得同宫处。何差不同宫,似所厌途旅。树杪俯乌巢,坼{彀弓换卵}方仰乳。雄雌更守林,号噪见飞鼠。鼠惊竖毛怒,袅枝如发弩。逡巡吼风云,远望射岩雨。东南横虹霓,万壑水喷吐。下寻归路迷,欲暮各愁语。忽觉皆已非,空庭日方午。

北固城头夜雨,西津渡口烟波。白发人人自老,青山处处还多。

紫泥远自金銮降,朱旆翻驰镜水头。陶令风光偏畏夜,子牟衰鬓暗惊秋。西邻月色何时见,南国春光岂再游。莫遣艳歌催客醉,不堪回首翠蛾愁。

醉轻浮世事,老重故乡人。

坎坎迎神鼓,儿童喜欲颠。放翁无社酒,闭户课残编。

噭噭夜猿鸣,溶溶晨雾合。不知声远近,惟见山重沓。既欢东岭唱,复伫西岩答。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