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净上人之新安谒李学士兼游庐阜

双阙重城到几回,两游千里忽浮杯。
黟江春水浅深绿,庐岳夏莲倾倒开。
谢守同翻贝叶字,汤师独占碧云才。
旧房京寺门空闭,坐榻凝尘砌长苔。

作品评述

诗词:《元净上人之新安谒李学士兼游庐阜》

双阙重城到几回,
两游千里忽浮杯。
黟江春水浅深绿,
庐岳夏莲倾倒开。
谢守同翻贝叶字,
汤师独占碧云才。
旧房京寺门空闭,
坐榻凝尘砌长苔。

中文译文:
两次来到重重城阙,
两次游历千里,忽然举起酒杯。
黟江的春水浅浅深深地呈现翠绿色,
庐岳的夏天莲花倾泻而开。
谢守与我一同研究贝叶文字的翻译,
而汤师独自占有碧云般的才华。
旧居的京城寺庙门已经空闭,
坐在床榻上,长满尘埃,石砌上生满了苔藓。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杨亿创作的作品,描述了他与元净上人一同前往新安拜访李学士并游览庐阜的情景。整首诗以景物描写为主,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的游历心情和对友人的赞赏。

诗的前两句“双阙重城到几回,两游千里忽浮杯”,表明了作者已经多次来到重重城阙,与友人一同游历千里,突然举起酒杯,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赞叹和庆贺之情。

接下来的两句“黟江春水浅深绿,庐岳夏莲倾倒开”,描绘了黟江的春水呈现出深浅不一的翠绿色,庐岳的夏天莲花盛开如倾泻而下,展现出自然景观的美丽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之后的两句“谢守同翻贝叶字,汤师独占碧云才”,提到了作者与谢守一同研究贝叶文字的翻译,而汤师则独自占有碧云般的才华。这里表达了作者与友人在学术上的交流和互相赞赏。

最后的两句“旧房京寺门空闭,坐榻凝尘砌长苔”,描绘了庐阜的旧居、京城的寺庙门已经空闭,作者坐在床榻上,长时间静坐导致尘埃凝结,石砌上也生满了苔藓。这里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岁月流转、时光荏苒的意境。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作者游历的心情和对友人的赞赏。同时,通过对庐阜的描写,也呈现了岁月变迁、人事易逝的主题。整首诗情感平和,描写细腻,给人以静谧、寂寥的感觉,展示了宋代诗人独特的写景技巧和感慨时请注意,我在先前的回答中提到的诗词《元净上人之新安谒李学士兼游庐阜》的作者是杨亿,这是我犯了一个错误。实际上,这首诗的作者是元稹,而不是杨亿。对于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请参考以下内容:

诗词:《元净上人之新安谒李学士兼游庐阜》

双阙重城到几回,
两游千里忽浮杯。
黟江春水浅深绿,
庐岳夏莲倾倒开。
谢守同翻贝叶字,
汤师独占碧云才。
旧房京寺门空闭,
坐榻凝尘砌长苔。

中文译文:
两次来到重重城阙,
两次游历千里,忽然举起酒杯。
黟江的春水浅浅深深地呈现翠绿色,
庐岳的夏天莲花倾泻而开。
与谢守一同研究贝叶文字的翻译,
而汤师独自占有碧云般的才华。
旧居的京城寺庙门已经空闭,
坐在床榻上,长满尘埃,石砌上生满了苔藓。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元稹创作的作品,描述了他与元净上人一同前往新安拜访李学士并游览庐阜的情景。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致和人文景物,表达了作者的游历心情和对友人的赞赏。

首两句“双阙重城到几回,两游千里忽浮杯”,表达了作者多次来到这座城市,与友人共同游历千里,突然举起酒杯的场景,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赞叹和庆贺之情。

接下来的两句“黟江春水浅深绿,庐岳夏莲倾倒开”,描绘了黝黑的江水呈现出浅浅深深的翠绿色,庐岳山在夏天莲花盛开时宛如倾泻而开,展示了自然景观的美丽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之后的两句“谢守同翻贝叶字,汤师独占碧云才”,提到了作者与谢守一同研究贝叶文字的翻译,而汤师则独自占有碧云般的才华。这里表达了作者与友人在学术上的交流和互相赞赏。

最后两句“旧房京寺门空闭,坐榻凝尘砌长苔”,描绘了庐阜的旧居、京城的寺庙门已经空闭,作者坐在床榻上,长时间静坐导致尘埃凝结,石砌上也生满了苔藓。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岁月流转、时光荏苒的主题。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作者游历的心情和对友人的

作者介绍

杨亿(九七四~一○二一),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太宗雍熙元年(九八四)年十一,召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三年(九九二)赐进士及第(《宋会要辑稿》选举九之一),迁光禄寺丞。四年,直集贤院。至道二年(九九六)迁着作佐郎。真宗即位初,预修《太宗实录》。咸平元年(九九八)书成(《直斋书录解题》卷四),乞外补就养,知处州。三年,召还,拜左司谏。四年,知制诰(《武夷新集》自序)。景德二年(一○○五)与王钦若同修《册府元龟》(《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四)。三年,爲翰林学士。大中祥符六年(一○一三)以太常少卿分司西京(《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八○)。天禧二年(一○一八)拜工部侍郎。三年,权同知贡举,坐考成就差谬,降授秘书监。四年,復爲翰林学士,十二月卒,年四十七。謚文(《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三)。所着《括苍》、《武夷》、《颍阴》等集共一九四卷。传世有《武夷新集》二十卷,另编有《西崑酬唱集》二卷。《宋史》卷三○五有传。 杨亿诗,前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武夷新集》爲底本。校以明刻本《杨大年先生武夷新集》(简称明刻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法式善编《宋元人诗集·武夷新集》存素堂抄本(简称法式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抄本《杨大年先生武夷新集》(简称清抄本,藏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室),清嘉庆十六年祝昌泰留香室刻本《宋杨文公武夷新集》(简称祝刻本,藏科学院图书馆)。第六、第七卷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嘉靖玩珠堂刊《西崑酬唱集》爲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所收本(简称四库本)和清康熙周桢、王图炜合注(简称周王合注本)等。另从《宋文鑑》、《会稽掇英总集》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八卷。

诗词推荐

月上西窗,书帏静、灯明又减。水漏涩、铜壶香烬,夜霜如雪。睡眼不曾通夕闭,梦魂争得连宵接。念碧云、川路古来长,无由越。鸾钗重,青丝滑。罗带缓,小腰怯。伊多感那更,恨离伤别。正是少年佳意气,渐当故里春时节。归去来、莫教子规啼,芳菲歇。

门掩平湖避俗嚣,静观风景识春朝。庭梅向日花全拆,岳树连云雪未消。少壮可惊年暗减,幽栖翻觉睡偏饶。相知赖有曹溪子,禅外时来慰寂寥。

昨朝景气如暑天,僮仆流汗衣裘单。安知向晓暴风作,一变阳春成大寒。此时结友寻名山,伶俜徒步水石间。棘刺罥衣行路难,枯藤寿柏同樊援。惊沙击眼百箭攒,时得闪烁窥林峦。景仁年长力更孱,牵衣执手幸不颠。仍闻旁谷有伏虎,赖得与君俱早还。

长相思,久离别。关山阻,风烟绝。台上镜文销,袖中书字灭。不见君形影,何曾有欢悦。

阻风多日饭无羹,病酒中年睡不成。扑面飞蚊来似鸭,闭船吹烛守如城。良朋处处愁分袂,远客朝朝怕说兵。石首山头逢一笑,白云相望雨新晴。

旧隐终牵梦,春残结束归。溪山无伴过,风雨有花飞。片石留题字,孤潭照浣衣。邻僧喜相接,扫径与开扉。

人间只解留春住。不管秋归去。一阵西窗风雨。秋也归何处。柴扉半掩闲庭户。黄叶青苔无数。犹把小春分付。梅蕊前村路。

山客长须少在时,溪中放鹤洞中棋。生金有气寻还远,仙药成窠见即移。莫为无家陪寺食,应缘将米寄人炊。从头石上留名去,独向南峰问老师。

翠屏青紫互高低,清净仙人薜荔衣。正好观心坐岩下,忘归却是不忘归。

积雨空阶生绿衣,幽幽点点弄秋姿。黄昏楼角看新月,还是去年牛女时。

恋恋栏干云复留,恍然天地与身浮。水涵空界光无际,山在地州翠欲流。点破琉璃云表雁,足成图画柳边舟。岁阑却自忘归兴,更欲同为雪后游。

君知龙门不易陟,颇欲乞书南郡胡。一幅斜行半年得,费君趼足几工夫。

世事浮云薄,劳生一梦长。散材依栎社,幽意慕濠梁。风急鹰鸇迅,霜浅草木黄。投閒如有约,早晚问耕桑。

孤坐南宫悄,桃花故故红。晴曛半脸日,寒惨数须风。昔岁山村里,春光痛饮中。不烦渠伴宿,今我巳衰翁。

正歌尘惊夜,斗乳回甘,暂醒还醉。再煮银瓶,试长松风味。玉手磨香,镂金檀舞,在寿星光里。翠袖微揎,冰瓷对捧,神仙标致。记得拈时,吉祥曾许,一饮须教,百年千岁。况有阴功在,遍江东桃李。紫府春长,凤池天近,看提携云耳。积善堂前,年年笑语,玉簪珠履。

羽龠兴东序,春秋纪上丁。行祠汉丞相,学礼鲁诸生。俎豆兼三代,樽罍奠两楹。雾中槐市暗,日出杏坛明。昔齿公卿胄,尝闻弦诵声。何须向阙里,首善本西京。

杨群好古天下无,自信独与常人殊。勤身所营世或弃,反眼不顾我以趋。彼其察物类有道,能取精妙遗其粗。官卑俸薄不自给,买童教乐收图书。客来呼童理弦索,满面狼籍施铅朱。樽前一听啄木奏,能使四坐改观为娱。有时陈书出众画,罗列卷轴长短俱。破缣坏纸抹漆黑,笔墨仅辨丝毫余

迟迟可殿后,寂寂可镇浮。风人第一章,窈窕河之洲。穆如三代英,惟此宜与俦。不然则臞仙,玉箫下秦楼。

戴家家住此溪头,买酒寻春得胜游。夹岸杨花浑似雪,不应兴尽便回舟。

横横直直迷人路,谁知恰是藏春处。减春一片亦何伤,切莫轻狂作飞絮。开正尽数一至七,无雨无风保休吉。此游不记后难寻,聊写长言民时日。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