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行即兴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作品评述

春行即兴翻译及注释

翻译
宜阳城外,长满了繁盛的野草,连绵不绝,山涧溪水向东流去,复又折回向西。
春山之中,树木繁茂芬芳,然空无一人,花儿自开自落,一路上鸟儿空自鸣啼。

注释
⑴宜阳:古县名,在今河南省福昌县附近,在唐代是个重要的游览去处,著名的连昌宫就建在这里。
⑵芳树、春山:这两句互文见义,即春山之芳树。

春行即兴鉴赏

  这是一首景物小诗。作者春天经由宜阳时,因对眼前景物有所感触,即兴抒发了国破山河在、花落鸟空啼的愁绪。

  “宜阳城下草萋萋”,作者站立城头观赏景致,只见大片土地荒芜,处处长满了茂盛的野草。接着,一笔便把人们的视野带到了连昌宫和女几山一带:“涧水东流复向西。”太平时期,登上那武后、玄宗曾走过的“玉真路”,不仅可以观看“鸣流走响韵,含笑树头花”的美景,而且也会看到农民利用涧水灌溉的万顷良田,但此时,这里清泠泠的山泉却再没人汲引灌溉,而是任其“东流复向西”了。昔日,这里的香竹、古柳、怪柏、苍松,无处不吸引着众多的游客;而今,且莫说那些,就是红颜吐芳的春花,也早已无人欣赏了。

  “芳树无人花自落”,这里强调“无人”二字,便道出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说明经过安史之乱,再也无人来此观赏,只能任其自开自落了。“春山一路鸟空啼”,春山一路,不仅使人想象到山花烂漫,鸟语宛转的佳境,但著以“空啼”二字,却成了以乐写哀,以闹衬寂,充分显示了山路的荒寞;这里不仅再也见不到那么多的游人墨客,而且连耕农、樵夫、村姑都不见了。“自落”和“空啼”相照应,写出了诗人面对大好山河的无限寂寞之感。

  鉴赏一首诗可以结合其他同类诗歌进行比较理解。这首诗就与一些诗歌有异曲同工之处,可以联系起来体会其情感意境。首句可联系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里“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体会其荒凉的特点。第三句和第四句可联系杜甫《蜀相》中“映阶碧草自春色,隔页黄鹂空好音”体会其凄凉冷落的特点。这末二句的“自”和“空”两个字的作用跟杜甫《蜀相》中的“自”和“空”作用是一样的,春色大好,但无人欣赏,其实用乐景写的是哀情,显出山中的宁静,从中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另外,“自”和“落”也让人想起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中感慨春光无限好,却物是人非,满眼苍凉景象的诗句:“花自飘零水自流。”因此不难理解全诗表达了作者面对城破人稀的情景而产生的感世伤怀之情。

  李渔《窥词管见》有云:“词虽不出情景二字,然二字亦分主客,情为主,景是客。说景即是说情,非借物遣怀,即将人喻物。有全篇不露秋毫情意,而实句句是情、字字关情者。”诗和词在表现手法上是一致的。这首诗虽然还不能说就做到了“全篇不露秋毫情意”,但句句写景,句句含情,却是比较突出的。尤其值得提出的是,诗中虽然写的是绿草、芳树、山泉、鸟语,都是一些宜人之景,却构成一幅暮春景象,渲染一种孤寂、凄凉、愁苦、叹惋的感情,这些景色都是为衬托诗人凄凉的心境服务的,它充分显示了诗人对时代的深沉叹惋。

春行即兴创作背景

  李华因在安禄山陷长安时受伪职,被贬为杭州司户参军。而此诗正写于安史之乱平息后不久。当时宜阳位置很重要,唐代最大的行宫之一——连昌宫就坐落在这里。境内女几山是著名的风景区,山上古木流泉,鸟语花香,景色妍丽,是一座天然的大花园。它年年都吸引着皇室、贵族、墨客、游人前来观赏。然而,在安史之乱中,这里却遭到严重破坏,景象荒凉。诗人在安史之乱后经由宜阳,对这些景象产生独特的体验,因写下此诗。

作者介绍

李华(约715-766),唐代散文家,诗人。字遐叔,赵郡赞皇(今属河北)人。开元二十三年(735)进士,天宝二年(743)登博学宏辞科,官监察御使、右补阙。安禄山陷长安时,被迫任凤阁舍人。“安史之乱”平定后,贬为杭州司户参军。明年,因风痹去官,后又托病隐居山阳以终,信奉佛法。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病故。作为著名散文家,与萧颖士齐名,世称"萧李"。并与萧颖士、颜真卿等共倡古义,开韩、柳古文运动之先河。他的文章“大抵以《五经》为泉源”(独孤及《赵郡李公中集序》),“非夫子之旨不书”。主张“尊经”、“载道”。其传世名篇有《吊古战场文》。亦有诗名。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李遐叔文集》四卷。

诗词推荐

(一)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二)北海阴风动地来,明君祠上望龙堆。髑髅皆是长城卒,日暮沙场飞作灰。(三)龙斗雌雄势已分,山崩鬼哭恨将军。黄河直北千余里,冤气苍茫成黑云。(四)因嫁单于怨在边,蛾眉万古葬胡天。汉家此去

感伤

早晚辞纶綍,观农下杜西。草新池似镜,麦暖土如泥。鹓鹭依川宿,骅骝向野嘶。春来诗更苦,松韵亦含凄。

感伤

银幡彩胜参差剪。东风吹上钗头燕。一笑绕花身。小桃先报春。新春今日是。明日新年至。擘茧莫探官。人间行路难。

感伤

有约泛溪篷。游画图中。沙鸥引入翠重重。认取抱琴人住处,水浅山浓。一笑两衰翁。莫惜从容。瓮醅灰芋雪泥菘。直到梅花飞过也,桃李春风。

感伤

北山佳景胜南山,乘兴登临眼界宽。樵斧伐云春谷暗,渔榔敲月夜溪寒。一区池占林泉胜,四面天开图画看。竹屋数间尘不到,主人日日凭阑干。

感伤

郊廛不隔马牛风,枌梓环阴跬步通。湖带江襟邦畛接,雨帘云栋物华同。未须豫计荒三径,幸有需章达四聪。尚想东湖少棠闹,只今未改旧时红。

感伤

唯心唯识,平出平入。金刀之齐,玉尺之直。你唤甚麽作三界,真个不曾遗颗粒。

感伤

竹杖芒鞋度断冈,崎岖小迳绕寒塘。野梅照水初含白,山菊支霜未委黄。对景每番成感慨,把杯几度放疎狂。此生但只安吾分,无辱无荣寿且康。

感伤

独卧绳床已七年,往来殊复少萦缠。心游幽阙鸟飞处,身在中原山尽边。梁市朝回尘满马,蜀江春近水浮天。枉将眼界疑心界,不见中宵气浩然。△二副使主笑语相従正四人,不须嗟叹久离群。及春煮菜过边郡,赐火煎茶约细君。日暖山蹊冬未雪,寒生胡月夜无云。明朝对饮思乡岭,夷汉封

感伤

渭上秋雨过,北风何骚骚。天晴诸山出,太白峰最高。主人东溪老,两耳生长毫。远近知百岁,子孙皆二毛。中庭井阑上,一架猕猴桃。石泉饭香粳,酒瓮开新槽。爱兹田中趣,始悟世上劳。我行有胜事,书此寄尔曹。

感伤

东轩长老未相逢,已见黄州一信通。何必扬眉资目击,须知千里事同风。

感伤

千古神州,一旦陆沉,高岸深谷。梦中鸡犬新丰,眼底姑苏麋鹿。少陵野老,杖藜潜步江头,几回饮恨吞声哭。岁暮意何如,快秋风茅屋。幽独。疗饥赖有,商芝暖老,尚须燕玉。白壁微瑕,谁把闲情拘束。草深门巷,故人车马萧条,等闲瓢弃樽无绿。风雨近重阳,满东篱黄菊。

感伤

何处好畬田,团团缦山腹。钻龟得雨卦,上山烧卧木。惊麏走且顾,群雉声咿喔。红焰远成霞,轻煤飞入郭。风引上高岑,猎猎度青林。青林望靡靡,赤光低复起。照潭出老蛟,爆竹惊山鬼。夜色不见山,孤明星汉间。如星复如月,俱逐晓风灭。本从敲石光,遂至烘天热。下种暖灰中,乘阳

感伤

既不梦于我,胡然无一言。形容那可认,骨发想俱存。泪尽血犹滴,雾开山尚昏。相看怜稚子,老病莫销魂。

感伤

系舟西岸边,幅巾自来去。岛屿花木深,蝉鸣不知处。

感伤

九天膏泽沛群方,尽扫螟蝗蝥蟘殃。即刻焦烦成爽垲,何时繁富换荒凉。涤场定是多遗秉,栖亩爰知有剩粮。却笑荜门穷措大,瓶罂脱粟正深藏。

感伤

旧学樊迟稼,新通泛胜书。不成筹国论,且复爱吾庐。

感伤

戊午九月十,汹汹群寇生。疋枹与赤水,参会童石氓。烹牛饫凶竖,剚人谄妖灵。长驱无龃龉,四境腾沸羹。野庐竞趋察,廛市争奔城。啼号震暮夜,阴气昏冥冥。携持半箱筥,扛舁及翁罂。鸡豕头骈阗,肋息惊吞声。宇内同一胞,何事起搀枪。据险恶氛聚,血牙余种狞。原岭迤巢穴,习头

感伤

旦夕兹岁改,萧条旅思多。云物媚晴宇,气候属妍和。峥嵘新阳至,故景实蹉跎。感时岂不怀,二纪倏焉过。栖身惭择木,望道叹伐柯。如匏吾自系,匪玉孰为磨。有发日就长,心短独若何。但云毕夙志,唯力岂知他。

感伤

武夷一片闲云,被风吹落清原顶。溪梅馥馥、飞来相傍,不嫌凄冷。瓦斧争鸣,丝桐一曲,满城倾听。奈阳春未了,骊驹已驾,桐阴底、梦魂醒。何限吟笺赋笔,甚乡心、分却清兴。鳌峰胜处,遥知风月,属谁管领。邂逅何时,无穷事业,有穷光景。但相期、不负初心,此外分、皆前定。

感伤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