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住坐卧三十二颂

了身如幻向谁言,运水搬柴化有缘。
忽遇浴室人指水,轻清妙触转光鲜。

作品评述

《行住坐卧三十二颂》是一首宋代诗词,由释印肃创作。这首诗表达了身心合一、顺应自然的思想,以及在日常生活中体悟禅境的主题。

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如下:

行住坐卧三十二颂,
不论行、住、坐、卧,共有三十二种方式,
无论处于何种状态,都是一种禅境,

了身如幻向谁言,
我们的身体犹如幻影,向谁言说呢?
身体的存在只是表象,我们应该超越表面的现象,寻求内在的真实,

运水搬柴化有缘。
无论是运水、搬柴,还是其他琐务,都是一种缘分的化身。
通过日常琐事,我们能够感悟禅境的存在,并与之合一,

忽遇浴室人指水,
突然遇见浴室的工人指点如何使用水,
在平凡的事物中,我们可以突然领悟到禅境的奥妙,

轻清妙触转光鲜。
轻轻地触摸,清澈地感知,瞬间焕发出光彩。
通过细腻的触觉,我们能够洞察世界的美妙和生命的光辉。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禅境的意蕴。作者通过描述日常琐事中的启示,将人与自然、身体与心灵融为一体,达到了超越物质世界的境界。这种对禅境的体悟与人生的感悟,使诗词充满了哲理和生活智慧。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深邃的思考,作者引导读者超越表面的现象,寻找内在的真实与美好。这首诗词让人们反思自身的生活状态,从日常琐事中发掘生命的意义,并以平静与宁静的心境面对世界。

作者介绍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诗词推荐

芭蕉叶上三更雨。人生只合随他去。便不到天涯。天涯也是家。屏山三五叠。处处飞胡蝶。正是菊堪看。东篱独自寒。

月华如水恰中庭,乌鹊枝头栖复惊。晚暑三亭随雨过,秋声一半在虫鸣。

一从携手阻戈鋋,屈指如今已十年。长记二林同宿夜,竹斋听雨共忘眠。

老夫无住相,大是个中人。聊作宰官相,偶名居士身。拍手与化笑,同床怜吾真。端来趁斋鼓,共坐不曾嗔。

满院冰姿粉箨残,一茎青翠近帘端。离丛自欲亲香火,抱节何妨共岁寒。能让繁声任真籁,解将孤影对芳兰。范云许访西林寺,枝叶须和彩凤看。

已作南夷长,那为北面臣。未忘真定冢,毕竟是华人。

浅下姜盐细点油,小甘微苦嫩香浮。是中自有天酥味,说与馋儿只掉头。

奔走倦尘埃,相逢颜暂开。语阑灯烬改,饮散月华来。行役风霜苦,流年岁月催。我愚甘自分,惆怅子多才。

山居门早闭,雪后树重青。不为艰危迫,谁能险阻登。寒机与舂应,村诵隔溪听。绝枯观沧海,海平峰上层。

因山为高,爰陟其首。玉趾躩如,在帝左右。帝谓我王,予怀仁厚。凑言顾之,永绥九有。

雨入秋霄滴到明,不知有意复无情。若言不搅愁人梦,为许千千万万声。

天地尘昏九鼎危,大貂曾出武侯师。一心忠赤山河见,百战功名日月知。旧宅已闻栽禁树,诸孙仍见丐征岐。而今不要教人识,正藉将军死斗时。

君恩浩荡似阳春,海外移来住海滨。莫向沙边弄明月,夜深无数采珠人。

有玺节金,有册镂瑶。汝使汝介,持节以行。礼邕文德,过于穆清。是恪是虔,依我和声。

小草浪出山,大隐乃居市。功名一画饼,甚矣痴儿计。倾身犯火宅,顾自以为戏。汗颜逢冰子,更复问奚自。三肃斋中人,本是青云器。虽然山上山,政尔吏非吏。肃肃窗前竹,见引著胜地。世间剧寒暑,了不受荣悴。门前剥啄客,欲问观我意。但持邯郸枕,赠我一觉睡。

回步游三洞,清心礼七真。飞符超羽翼,禁火醮星辰。残药沾鸡犬,灵香出凤麟。壶中无窄处,愿得一容身。

去年五月扣松关,方与先生一解颜。今我杖藜寻旧隐,闻君琴剑蜕空山。交朋满眼今无几,羁旅伤心为一潸。自叹洞前东去水,不若逝者若为还。

东林一泉出,复与远公期。石浅寒流处,山空夜落时。梦闲闻细响,虑澹对清漪。动静皆无意,唯应达者知。

天竺古浮屠,孤云一鸟径。去天真尺五,峻步欲乘兴。石壁半空立,略彴引危嶝。山底禽衔花,石罅僧入定。请从三昧起,林外有疏磬。

袅袅云梳晓髻堆。涓涓秋净眼波回。旧家十二峰前住,偶为襄王下楚台。闲院静,小桃开。刘郎前度几回来。东风易得行云散,花里传觞莫谩催。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