臞庵

竹裹蓬茅掩棘扉,主人诗瘦带宽园。
种成苜蓿先生饭,制就芙蓉隐者衣。
柳絮春江鱼婢至,荻花秋渚雁奴归。
小溪短艇能容我,先向溪隈筑约矶。

作品评述

《臞庵》是一首杂咏诗,用寥寥几句言简意赅地描述了一个隐居者的生活景象。诗中的“臞庵”指的是一个隐居者的住处,诗人以此为题,表达了自己的隐居情怀。

译文:
用竹子包裹着茅草,掩藏着棘门的小屋,
主人诗词瘦削,园子宽广。
这里种满了苜蓿,为主人提供饭食,
这里制作的衣物如芙蓉一般华丽,适合隐者穿戴。

春天,柳絮飘落在江面上,鱼婢们来到这里;
秋天,荻花飘荡在渚边,雁奴们也归来。
小溪上有短艇可以容纳我,
我首先要在溪边建造一个小矶子。

诗意:
《臞庵》以一种朴素而清新的笔墨,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人将自己描绘成一个追求自由自在、恬静宁谧的隐者,生活在一座隐蔽的臞庵中。他种苜蓿自食,制作精美衣物,与自然相依相伴。春天看柳絮飘飞,有鱼婢到来;秋天赏荻花飘荡,有雁奴回归。除了臞庵,小溪上还有可容纳他的短艇,他准备先在溪边建造一个小矶子。整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宜人的居住环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隐居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运用了简洁明了的语言,以寥寥数语勾勒出一个隐居者的日常景象。通过“臞庵”、“茅草”、“棘门”等描绘,展示出隐者世界的清幽深远。诗人以苜蓿和芙蓉来隐喻自己的生活和穿衣,用鱼婢和雁奴来突出隐者生活的宁静与与自然的相依相伴。最后,描述了隐居者乘着小艇在小溪上航行的情景,与自然亲近,享受宁静与自由。

这首诗既表达了作者对自由自在隐居生活的向往,也展示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单生活的追求。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恬静宁谧的场景,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诗词推荐

贫贱终身未要羞,山林难处便堪愁。近来南海波尤恶,未许乘浮自在游。

蝉鸣兮夕曛,声和兮夏云。白日兮将短,秋意兮已满。乍悲鸣兮欲长。犹嘶涩兮多断。风萧萧兮转清,韵嘒嘒兮初成。依婆娑之古树,思辽落之荒城。闲院支颐,深林倚策,犹惆怅而无语,鬓星星而已白。

原隰经霜蕙草黄,塞鸿消息怨流芳。秋山落照见麋鹿,南国异花开雪霜。烟火近通槃瓠俗,水云深入武陵乡。曾逢啮缺话东海,长忆萧家青玉床。

尺书不寄海天遥,两见春风换柳条。台阁竞瞻官济济,山林谁问□萧萧?月明故国人情别,花落江城客思饶。记得旧时携手处,酒酣曾过饮虹桥。

小楼南陌。翠軿金勒,谁家春色。冷雨吹花,禁烟怯柳,伤心行客。少年百万呼卢,拥越女、吴姬共掷。被底香浓,尊前烛灭,如今消得。

裁衣须裁短短衣,短衣上马轻如飞。缝须缝袖窄窄袖,袖窄弯弓不碍肘。短衣窄袖样时新,殷勤寄与从军人。愿郎着衣便弓马,破敌长驱古城下。明年佩印披紫绯,裁衣不比从军时。

德行渊骞,曾参曷遗。盖生也后,其年可推。遥遥华胄,古今与稽。诚斋则贤,我愧思齐。

我昔淤璧水,公时宿石渠。重来十钻火,两省共周庐。小语趁丹陛,嘉招煮雪蔬。破心搜诔些,泪落不能书。

世事浮云变换多,归耕仍觅旧烟蓑。城边老屋他人住,溪上荒园此日过。社燕已非寻主入,林莺还是为谁歌。角巾喜有邻翁在,闲与庭前盼树柯。

西向轮台万里馀,也知乡信日应疏。陇山鹦鹉能言语,为报家人数寄书。

黄甲旧书生,明延推一鹗。岁莫戢羽翰,静听华亭鹤。盛衰今昔异,出处老少各。乃翁信奇士,之子亦不恶。斥鷃伏卑枝,寄声谢寥廓。

银汉倒倾波浪,玉龙怒挟雷霆。雨后遥看更好,斩新泉白山青。

千霜万雪。受尽寒磨折。赖是生来瘦硬,浑不怕、角吹彻。清绝。影也别。知心惟有月。原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

如来重举问,不得等闲论。众生习气深,免堕三乘分。

龙争虎据竟成尘,只有青楼与白门。令宰才高先得句,使君情重数开樽。江山故国难留鹤,科斗荒池可著鲲。直使颌须浑作白,未应投镊愧诸孙。

劝君莫识一丁字,此事从来误几人!输与茅檐负暄叟,时时睡觉一频伸。

正怜香雪披千片,忽讶残霞覆一丛。还似妖姬长年后,酒酣双脸却微红。

华浮月夜静飞神,妙出天工尽夺真。斜叶趁风摇翅蝶,艳姿嫌酒病心人。霞翻丽质晴烘日,露浥微香暖涴尘。家世古称应独魏,花飘未尽占芳春。

更须石叟共甘公,酌得民言帝自同。四海人才容接里,百城生聚抚摩中。似闻圣世开皇极,欲倚名贤镇士风。看把璇玑扶大运,久于箕翼厚于嵩。

四山翛翛映赤日,田背坼如龟兆出。湖阴先生坐草室,看踏沟车望秋实。雷蟠电掣云滔滔,夜半载雨输亭皋。旱禾秀发埋牛尻,豆死更苏肥荚毛。倒持龙骨挂屋敖,买酒浇客追前劳。三年五谷贱如水,今见西成复如此。元丰圣人与天通,千秋万岁与此同。先生在野故不穷,击壤至老歌元丰。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