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郊行

岸柳含烟碧,山桃喷火红。
长松落晴雪,薄袂受暄风。
伐木随樵子,携钱觅酒翁。
犹胜狂阮籍,白首哭途穷。

作品评述

《春日郊行》是明代李延兴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岸柳含烟碧,
山桃喷火红。
长松落晴雪,
薄袂受暄风。
伐木随樵子,
携钱觅酒翁。
犹胜狂阮籍,
白首哭途穷。

诗意:
这首诗以春天郊外行走的景色为背景,描绘了自然景观和人物的形象。诗人通过描写岸边的柳树和山上的桃花,展示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他也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如长松树上落下的雪花和吹拂的温暖春风。诗中还有樵夫伐木和一个老人带着钱去寻找酒的情景,以及对逝去的岁月的悲伤和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人物的形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示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岸边的柳树含烟碧,山上的桃花喷火红,形象鲜明地表达了春天的繁华和绚丽。长松落下晴雪,薄袂受暄风,展示了自然界中不同元素的相互作用,给人以清新和舒适的感觉。

诗中出现的樵夫伐木和老人寻找酒的情节,增添了诗意的层次。樵夫伐木表达了诗人对劳动的赞美,以及与自然界的亲密联系。老人携带钱去寻找酒的形象,则表达了对享乐和释放压力的渴望,同时也折射出诗人对年华逝去的感伤和对生活的无奈。

最后两句“犹胜狂阮籍,白首哭途穷”,通过对狂人阮籍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生活困顿和境遇的感慨。狂人阮籍在逆境中仍然保持着豪情和奔放,而诗人则用白发哭泣来表达自己对于困境的无奈和悲伤。

总体来说,这首诗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人物的形象,通过自然景观和人物的情节,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慨,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诗词推荐

昔在思文献,今焉见典刑。玉良中有韫,陂广外无外。毓秀舒淮水,飞声出汉廷。恩虽予符左,官来继毡青。谕俗书阴德,传家刻孝经。庶几相感格,于以称丁宁。万象皆春气,斯人乃德星。否臧斯列上,耳目岂途听。松茂寒仍秀,兰幽远更馨。不惟归盛美,并用祝修龄。

木锁初开水上城,竹篱深闭日光生。青苔井畔雀儿斗,乌臼树头鸦舅鸣。世事但知开口笑,俗情休要著心行。是非不道任挑挞,唯忆当时阮步兵。

祁祁甘雨,膏我下土。羽羽谷风,和泽乃音。

周官大宗伯,槱燎祀风师。祀典既已载,有庙非淫祠。吾乡风伯庙,不知始何时。庙当浮玉屿,乡人同祭之。会席有烦言,社保成分离。爰来作新庙,奕奕东河涯。柱石若虎踞,瞻桷如翚飞。香火既已分,牲牷交祝釐。神保降嘉福,四境风雨时。百谷总成熟,报祀千万期。

我圃黄花晚,君行不下舆。屏居甘寂寞,佳节愧空疏。小待西风急,频游夏屋渠。开时即重九,那恨子来徐。

髯李魁然玉抱璞,淡陈萧散出林鹤。华阳洞口笑相逢,三风自奏钧天乐。飞云出岫本无心,大隐不必皆山林。朱弦自振出水音,王乔梅福古犹今。君不见洛之南涯温生北涯石,明月滩头弄澄碧。河阳御史一张罗,晓猿自掩松关寂。久旱得雨方一犁,山南种豆犹其时。山僮倚担迟君归,语君雨

曳杖徜徉去,仙家洞府中。寒流清自绕,幽径密相通。著处亭皆稳,看来景不同。是名无尽藏,具眼悉和融。

江南有古客,布衣狂而愚。区区许何为?窃比莘野夫。养素体良贵,顺适无觊觎。宵旰觌黎民,戢戢愁釜鱼。去古岁已迈,视今时已虚。岂无圣贤心?坐看尔辈痛。方来上下交,一以利所趋。开心论道义,众口寻胡卢。断断君子行,荡荡成疏迂。尚志何栖栖,忍为尘土污?箪瓢陋巷中,其乐

饕风虐雪到家林,才喜春晴春已深。花片纷纷飞蝶乱,树阴渐渐早蝉吟。贫宁不仕元知命,老尚能诗懒用心。忽喜客来对棋局,旋沽村酒与同斟。

弧矢休悬,举杯聊适栖迟意。明朝冬至。有酒还沉醉。堪笑神仙,要作长生计。人间世。金鸟西坠。难把长绳系。

上林名字万年枝,高映宫墙侧映池。不是移根閒地种,岁寒情性有谁知。

愿得诚斋句,铭心祗旧尝。一朝三昧手,五字百船香。弦绝今何苦,衣传拟自强。草玄非近效,举世漫匆忙。

溪声滩外急,草色两中深。客意自南北,山光无古今。

山头戒坛路,幽映雪岩侧。四面青石床,一峰苔藓色。松风静复起,月影开还黑。何独乘夜来,殊非昼所得。

卖卜有深意,何心避市喧。若逢人子问,依孝与之言。

春泥过雨屐声悭,野水危桥欲度难。世路迷人肠断处,黄昏天气麦秋寒。

久傍修门乏壮图,侵寻华发欲捐书。貂裘平日敝尘土,茅屋晚岁依江湖。落落青天月上后,萧萧红叶雁来初。故人载酒端好事,遣吾陶然忘旧庐。

断碑唐日寺,遗像晋时僧。

微云薄霭新晴後,小盖轻舆古道遥。林杪幽禽初学啭,墙阴冻雪未全消。酒垆日暮收青旆,市步人归拥画桡。欹帽扪髯常半醉,逢人谁与话无憀?

一箭和风,秾熏许多春意。闹蛾儿、满城都是。向深闺,争翦碎、吴绫蜀绮。点妆成,分明是、粉须香翅。玉容似花,全胜故园桃李。最相宜、鬓云秋水。怎教他,却去与、庄周同睡。愿年年,伴星球、烂游灯市。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