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方丈园亭

旧别雪鳞鳞,重来及仲春。
马能穿绿竹,鹤亦认乌巾。
山沼松舟小,春茶石灶新。
鹿门堪避俗,他日愿为邻。

作品评述

《过方丈园亭》是明代王稚登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旧别雪鳞鳞,重来及仲春。
马能穿绿竹,鹤亦认乌巾。
山沼松舟小,春茶石灶新。
鹿门堪避俗,他日愿为邻。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重返方丈园亭的情景。雪刚刚融化,已是仲春时节。诗人看到马儿能够穿行在绿竹之间,鹤也认识了戴着黑色头巾的僧人。在山和湖泊之间,有一个小小的松木船,春茶正在新的石灶上烹制。诗人觉得这里是避开尘嚣的好地方,他希望将来能够成为这里的邻居。

赏析:
《过方丈园亭》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和谐的场景。诗人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将大自然与人文景观相结合,展现了一幅宁静、美丽的画面。

诗中雪鳞鳞的描绘让人感受到冬天的残留,同时也象征着岁月的流逝。重返园亭的诗人,正是在这个时候,春天已经来临,万物复苏。马儿穿行在绿竹之间,展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而鹤认识了戴着乌巾的僧人,也显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诗中的山沼、松木船和石灶等细节描写,增添了诗意的层次和丰富度。山沼与松木船呼应了自然景观,而新的石灶上烹制的春茶则象征着新生和希望。这些描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细致观察,并通过这些细节传达了对宁静、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这个地方的喜爱和向往。他认为这里是一个可以避开尘嚣、远离俗世的地方,他希望将来能够成为这里的邻居,与这宁静美好的环境长久相伴。整首诗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表达了对宁静和理想生活的向往,给人以宽慰和愉悦的心境。

诗词推荐

倚江楠树草堂前,故老相传二百年。诛茅卜居总为此,五月仿佛闻寒蝉。东南飘风动地至,江翻石走流云气。干排雷雨犹力争,根断泉源岂天意。沧波老树性所爱,浦上童童一青盖。野客频留惧雪霜,行人不过听竽籁。虎倒龙颠委榛棘,泪痕血点垂胸臆。我有新诗何处吟,草堂自此无颜色。

莫怪逢君泪每盈,仲由多感有深情。陆家幼女托良婿,阮氏诸房无外生。顾我自伤为弟拙,念渠能继事姑名。别时何处最肠断,日暮渭阳驱马行。

柳以柔故重,枣以弱故惛。凛凛首阳人,何赖东皇君。

明发启帐房,冷气迸将入。饥鹰傍人飞,瘦马对人立。御寒挟貂裘,蒙头帽氈笠。凄然绝火烟,阴云压身湿。赖有葡萄醅,借暖敌风急。

柳叶蛾眉绿,花枝粉脸红。金鬟笼细雾,绣幕护香风。夜气三更后,春光二月中。梨云随蝶梦,来往绕帘栊。

瘴雨蛮烟此后稀,山童亦与借余辉。争看狂穉相呼唤,下吸饥鸟自匹妃。苦乏貂裘堪夜永,喜无蝝子着冬饥。兴来那况山阴客,为我扁舟倚石矶。

腐朽神奇,梦幻吞侵,朝昏变迁。怅残灯旧岁,鸡声竞早,春风归兴,雁影相先。南渡崩奔,东屯留滞,世事悠悠白发边。虚名误,遍人间浪走,恰到求田。青红花柳争妍。意醉眼、天公也放颠。更云雷怒卷,颓波一注,冰霜冷看,老桧千年。园令家居,陶潜官罢,无酒令人意缺然。从教去

蜀葵鄙下兼全落,菡萏清高且未开。赫日迸光飞蝶去,紫薇擎艳出林来。闻香不称从僧舍,见影尤思在酒杯。谁笑晚芳为贱劣,便饶春丽已尘埃。牵吟过夏惟忧尽,立看移时亦忘回。惆怅寓居无好地,懒能分取一枝栽。

吾生良可嗟。

天可度,地可量,唯有人心不可防。但见丹诚赤如血,谁知伪言巧似簧。劝君掩鼻君莫掩,使君夫妇为参商。劝君掇蜂君莫掇,使君父子成豺狼。海底鱼兮天上鸟,高可射兮深可钓。唯有人心相对时,咫尺之间不能料。君不见李义府之辈笑欣欣,笑中有刀潜杀人。阴阳神变皆可测,不测人间

鸦啼残照下层城,僧舍初寒夜气清。风乱竹枝垂地影,霜乾桐叶落阶声。不遑将母伤今日,无以为家笑此生。都下苦无书信到,数行归雁月边横。

于皇帝室,休运贻孙。重熙疊庆,祗进号荣。爰授兹册,必躬必亲。天子圣孝,万邦行刑。

客至当饮酒,醉此金粟堆。秋风何时到,丛树参差开。馨香逆人鼻,蓓蕾藏圣胎。攀枝折其荣,落穗浮酒杯。后夜有佳月,弄影须徘徊。红袖歌未终,画角毋庸催。

曳筇独独倚柴扉,翠泼西山漾落晖。衲子顶云随雁远,牧章腰笛挽牛归。

赵君胸中何瑰奇,白日照耀珊瑚枝。新诗哦成七字句,孤桐赠我千金资。人间皓齿蛾眉斧,筝笛纷纷君未许。自言工作古谁骚,十指黄钟挟大吕。芙蓉清江薜荔塘,灵均一去乘鸾凰。君试一弹来故乡,荷衣蕙带芳椒堂。往时嵇阮二三子,能以遗音还正始。谁令窈窕从户窥,曾闻长卿心好之。

洞前春水漾桃溪,洞后数声青鸟啼。二十四岩风雨夜,神仙过此话刀圭。

断桥高下路横斜,隔水人烟四五家。雨后一枝红带雪,风流不道有岩花。

恨未澄清尽,孤踪已不安。缪悠臣罪大,感激上恩宽。乡国三千里,人心百八盘。梦归今始验,为我谢言官。

细竹横塘晚更幽,暖风纤月画船游。斜穿绿屿轻烟散,忽送清尊碧树稠。寂寞鱼龙窥醉语,留连花鸟放春愁。杳然身世蓬瀛在,不道人间有十洲。

四十年来住此山,入朝无补又东还。倚阑莫怪多时立,为爱孤云尽日闲。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