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塘泛舟

细竹横塘晚更幽,暖风纤月画船游。
斜穿绿屿轻烟散,忽送清尊碧树稠。
寂寞鱼龙窥醉语,留连花鸟放春愁。
杳然身世蓬瀛在,不道人间有十洲。

作品评述

《南塘泛舟》是明代江以达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南塘泛舟

细竹横塘晚更幽,
暖风纤月画船游。
斜穿绿屿轻烟散,
忽送清尊碧树稠。

寂寞鱼龙窥醉语,
留连花鸟放春愁。
杳然身世蓬瀛在,
不道人间有十洲。

译文:

在南塘上泛舟,
细竹横在塘中,夜更加幽静。
暖风轻拂,纤细的月光如画,船只漂游。
斜穿过绿色的小岛,轻烟散开,
突然送来清酒,碧绿的树丛茂密。

寂寞的鱼龙窥视着喝醉的人们说话,
情不自禁地陶醉其中。
沉浸在花鸟放春的忧愁之中。
我仿佛置身于蓬瀛仙境,
忘却了人世间还有其他九州。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南塘泛舟的景色和情感。南塘是一个宁静的地方,夜晚更加幽静,细竹横在塘中,增添了一种雅致的氛围。暖风轻拂,纤细的月光照在画船上,船只在水面上自由自在地漂游。绿色的小岛斜穿其中,散发着轻烟。突然间,有人送来清酒,碧绿的树丛茂密,为船上的人们增添了一丝欢愉。

诗中描绘的景色给人以宁静、优雅的感觉,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忧愁的情绪。寂寞的鱼龙窥视着喝醉的人们说话,暗示着人们在醉酒中流露出真情实感,他们陶醉其中,忘却了自己的忧愁。花鸟放春的景象让人心生留连之情,似乎忘却了尘世的烦恼。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他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忘却了人世间的纷扰,不再关心其他九州的存在。这种情感表达了对于宁静、美好的追求,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对人间纷扰的疏离感。

整首诗以景物描绘为主,融入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给人以静谧、优雅的意境。通过描绘南塘的景色和情感,江以达成功地传达了他对于宁静、美好的追求,以及对于尘世纷扰的疏离感。

诗词推荐

谁云造化本无情,利害乘除理甚平。莫逐众情生愠喜,君看三四孰亏盈。

爱竹高风已自贤,兴来更泛剡溪船。枝间清响风惊雪,忆得东林夜宿年。

彭蠡古来险,汤汤贯侯卫。源长云共浮,望极天无际。传闻五月交,兹时一阴至。飓风生海隅,馀力千里曀。万竅争怒号,惊涛得狂势。涌恐楚山拔,声疑夏鼎沸。妖蜃吐浓烟,层台夸壮丽。奔雷鸣大车,连鼓声粗厉。岂诚阴阳争,长忧天地闭。孤舟一叶轻,飘如斿在缀。所以泝沿人,未尝

送客此凭栏,僧闲鱼更闲。尘劳聊一释,乐意更相关。诱我皆为物,怡人独有山。何时重到此,着履点苔班。

老客天涯心尚孩,惜春直欲挽春回。长绳纵系斜阳住,右手难移故国来。暑近蚊雷先隐辚,雨前螘垤正崔嵬。茹芝却粒终无术,万事惟须付一杯。

柳带分阴接殿基,笙歌还拥翠华归。前宫晓赭匀妆脸,别馆春红晒舞衣。槐影对笼苔点细,桐花西倚夕阳稀。夜来梦上檀香阁,犹映珠帘避贵妃。

斗柄转春城,向暖小桃开彻。不似今年正月,过深冬时节。故将新巧发阴机,春事未容说。且就驱云风帚,埽西山晴雪。

五鼓孤眠内守。湛寂无中得有。应物处真常,自是神丹无漏。无漏。无漏。显现胎仙清秀。

偶其贤德,辅成已职。永配玉音,服之无敛。

稍傍夕楼明,娟娟底有情。眉织鬬蛾出,鉤曲误鱼惊。欲暗犹衔岫,将斜更上楹。刀头君自晚,莫枉桂初生。

可怜映竹深深见,似为催诗特特开。湖上林逋今老矣,扬州何逊未归来。前村欲雨鸠呼妇,断垅收晴雉应媒。幻境应当如是观,道人深悟劫池灰。

伊轧篮舆不受催,湖南秋色更佳哉。青裙玉面初相识,九月茶花满路开。

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楞伽堆案前,楚辞系肘后。人生有穷拙,日暮聊饮酒。只今道已塞,何必须白首。凄凄陈述圣,披褐鉏俎豆。学为尧舜文,时人责衰偶。柴门车辙冻,日下榆影瘦。黄昏访我来,苦节青阳皱。太华五千仞,劈地抽森秀。旁古无寸寻,一上戛牛斗。公卿纵不怜,宁能

吾子才如千里驹,肯同泛泛水中凫。乘时早取封侯印,莫惮郊原骨已枯。

君家自有神奇在,底用浓熏到马班。黄石一编灯火外,紫芒双剑斗牛间。谁能莫府初开印,闻有诗人便入山。雨过勘厅春草绿,与吾意思政相关。

忽见平安字,封题是老亲。自惊为客久,不敢述家贫。松菊纵多故,路途惟一身。临风应不尽,还问寄书人。

成王小心似文武,周召何妨略不同。不须要出我门下,实用人材即至公。

北客入西京,北雁再离北。秋寝独前兴,天梭星落织。耽玩馀恬爽,顾盼轻痾力。旅途少颜尽,明镜劝仙食。出门路纵横,张家路最直。昨夜梦见书,张家厅上壁。

故人分袂几何年,不谓乘轺到海边。我守丘园甘已矣,君驰原隰尚依然。有怀风月空相忆,无计杯觞可共传。了处不齐徒怅望,夕阳衰草自连天。

天盖地载,成团成块。周法界而无边,折邻虚而无内。及尽玄微,谁分向背。佛祖来偿口业债,问取南泉王老师,人人只喫一茎菜。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