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篇

人言明月好,明月无私照。
海水深不测,明月照无极。
九州浩茫茫,明月无遗光。
谁家高楼三百尺,上有浮云翳突兀。
浮云翳月月不知,楼头美人空叹息。
空叹息,何当赤手披云师,放出清光如白日。

作品评述

《明月篇》是李流谦创作的一首诗词,它描绘了明月的美丽和无私的照耀,以及人们对于明月的赞叹和渴望。以下是《明月篇》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明月篇

人们赞美明月的美好,明月无私地照耀着世间。海水的深度无法测量,而明月的照耀却没有极限。九州大地辽阔无边,明月的光芒无处不在。有座高楼屹立三百尺,楼顶上飘着浮云,遮掩了明月的光辉。浮云掩盖了明月,月亮不知情,高楼上的美人空慨叹。她无奈地叹息,希望自己能够像披云的仙人一样,放出明亮如白昼的光芒。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明月为主题,通过对明月的描绘,表达了明月的美丽和无私的特性。诗中的明月象征着高尚的品质和完美无瑕的美丽。明月照耀着世间,不分贵贱、善恶,以其无私的光芒给人们带来温暖和启示。

诗中的高楼和浮云象征着人世间的尘嚣和烦恼,它们阻挡了美人和明月的相会。美人对于浮云遮掩明月的现象感到遗憾和无奈,希望自己能够超越这种束缚,成为能够披云放光的仙人,以清澈明亮的光芒照亮世界。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明月的美丽和高尚,以及人们对于明月的景仰和追求。通过对于明月的描写,诗人传递了对于高尚品质和纯净美的追求,呼唤人们远离尘嚣,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超越世俗的境界。

这首诗词运用了自然景物的描绘,通过明月的形象寄托了人们对于高尚美好的向往。它表达了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同时也启发人们在喧嚣的世界中寻找内心的宁静和追求更高境界的勇气。

作者介绍

李流谦(一一二三~一一七六),字无变,号澹斋,德阳(今属四川)人。良臣子。高宗绍兴中以父荫补将仕郎,授成都灵泉尉,秩满,调雅州教授。虞允文宣抚蜀,招置幕下。寻以荐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出通判潼州府。孝宗淳熙三年卒,年五十四。遗着由子廉榘编次爲《澹斋集》八十九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八卷(其中诗八卷)。事见本集附录其兄益谦所撰《行状》及子廉榘《跋澹斋集后》。 李流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澹斋集》爲底本。另从《永乐大典》辑得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绮陌彤彤花照尘,王门侯邸尽朱轮。城南旧有山村路,欲向云霞觅主人。

和均玉管,政协璿衡。四序资始,万物含生。皇献允洽,至德惟明。为民祈福,克致精诚。

屡出专戎阃,遄归上政途。勋劳光竹帛,风采震羌胡。签帙新藏富,园林胜事殊。知公僊去日,遗恨一毫无。

投晓凭高雾满天,直疑和气酿丰年。殷勤北客还知否,不是南来有瘴烟。

三五月华新,遨游逐上春。相邀洛城曲,追宴小平津。楼上看珠妓,车中见玉人。芳宵殊未极,随意守灯轮。

凉雨声中草树,夕阳影里楼台。此时怀抱向谁开。屠龙中底用,说鬼要奇才。多谢凋零红叶,殷勤铺遍苍苔。杖藜着意自徘徊。南归双燕子,明岁可重来。

王舍多幽刹,林居访净人。旁行经叶古,宝色梵天春。风阁铃如语,烟溪树胜轮。道场聊抖擞,认得客衣尘。

韩子文同孟氏醇,陈言去尽只天真。君诗费却雕镌力,笔下应夸自有神。

将军虎须如刺针,胸中八阵瞿塘深。昔陪元戎事南事,宝剑入手双龙吟。麓川小丑据巢穴,沙木龙高瘴云热。岁金不贡抗王师,象阵横刀乱飞雪。将军前锋不作难,百骑驰突风雷寒。阵前妖星欲坠地,战久力尽先摧残。大军当时若相援,拜将岂得重筑坛。国殇多年归不得,血染蘼芜至今碧。

亲到贫时不算亲,蓝衫添得新泪痕。饥寒此日无人问,落上灵前爱子身。

二年岐路有西东,长忆优游楚驿中。虎帐谈高无客继,马卿官傲少人同。世危肯使依刘表,山好犹能忆谢公。此去此恩言不得,谩将闲泪对春风。

行旅忽闻雁,仰看天宇清。数声和月落,一点入云横。锦字回燕塞,新愁满洛城。疏灯孤馆夜,何限故园情。

霜压天街不动尘。千官环珮贺成禋。三竿阊阖楼边日,五色蓬莱顶上云。随步辇,卷香裀。六宫红粉倍添春。乐章近与中声合,一片仙韶特地新。

娇滴滴。婵娟影里曾横笛。曾横笛。一声肠断,一番愁织。隔墙频听无消息。龙吟海底难重觅。难重觅。梅花残了,杏花消得。

蚕麰今岁十分强,催得农家日夜忙。已缚桁竿等新麦,更将了木撑欹桑。

云木何时两翅翻,玉笼金锁只烦冤。真须强学人间语,举世无人解鸟言。

高天淮水澹悠悠,南向春江日夜流。极目烟花伤客思,金堤明月是扬州。

月树争枝影共寒,楂楂飞过屋头山。五陵年少多春闷,一弹千金落等闲。

山园手栽花,日夜数花时。花开亦已落,一欢自无期。劝君强自娱,勿作儿女悲;春风染柳条,不染君鬓丝。

静而无像,动而无功。湛兮秋下水,应也树头风。到处随缘成佛事,超情只个是神通。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