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节度阳城郡王新楼成王请严侍御判官赋七

楼上炎天冰雪生,高飞燕雀贺新成。
碧窗宿雾濛濛湿,朱栱浮云细细轻。
杖钺褰帷瞻具美,投壶散帙有馀清。
自公多暇延参佐,江汉风流万古情。

作品评述

诗词:《江陵节度阳城郡王新楼成王请严侍御判官赋七》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楼上炎天冰雪生,
高飞燕雀贺新成。
碧窗宿雾濛濛湿,
朱栱浮云细细轻。

杖钺褰帷瞻具美,
投壶散帙有馀清。
自公多暇延参佐,
江汉风流万古情。

中文译文:
楼上炎天冰雪生,
高飞燕雀贺新成。
碧窗宿雾朦朦湿,
朱栱浮云细细轻。

杖钺褰帷瞻具美,
投壶散帙有余清。
自公多暇延参佐,
江汉风流万古情。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赞颂了阳城郡王在江陵节度使任上新建的楼阁。诗人通过描绘楼上的景象,表达了对阳城郡王的赞美和祝贺。

首先,诗人描述了楼上的景象,炎热的天气下却出现了冰雪,象征着阳城郡王的功绩和建设的成就。高飞的燕雀也纷纷前来祝贺,象征着吉祥和繁荣。

接着,诗人描绘了楼内的景象。碧窗透出的宿雾朦朦,湿润了窗棂,朱栱上浮动的云彩细细轻盈。这些描写带给读者一种清新、明亮的感觉,也象征着阳城郡王的建筑之美。

诗的下半部分,诗人提到自己手持杖钺,掀开帷幕,赞叹阳城郡王的建筑之美。诗人还提到阳城郡王经常邀请参佐一起欣赏美景,享受闲暇时光。最后一句"江汉风流万古情"表达了诗人对江汉地区风景和历史的热爱,也暗示了阳城郡王的风采和卓越。

整首诗描绘了楼阁的壮丽景象,以及阳城郡王的建筑成就和风采。通过景物描写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阳城郡王的钦佩和敬意,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江汉地区风景和历史的热爱。这首诗以其细腻的描写和饱满的情感,展示了杜甫的艺术才华和对美的追求。

作者介绍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诗词推荐

去头红上三竿日,烟际青来数点峰。桑识此行无可意,往来俱被打头风。

初闻灭度指三弹,俄报荼毗鼻一酸。始悟杖头挑布袋,不如龛里坐蒲团。故交相与归函骨,弟子谁来会涅槃。犹喜喝衣无一物,洞开方丈与人看。

倒樽醉卧菊篱边,嘴段风流亦偶然。要识先生独醒处,平生心事在寒泉。

一别二十年,蓦地又相见。如百炼精金,如终色不变。请我转法轮,增长菩提愿。直下绝狐疑,便悟本来面。

涉江今日恨偏多,援笔长吁欲奈何。倘使泪流西去得,便应添作锦江波。

暝从石门宿,摇落四岩空。潭月漾山足,天河泻涧中。杉松寒似雨,猿鸟夕惊风。独卧不成寝,苍然想谢公。

人物晨星似,如公正献家。皂囊真相业,黄卷旧生涯。胡不憗遗老,而兴大耋嗟。天高那可问,泪眼为麻查。

士非耕钓者,而从蓑笠翁。人生贵适志,莘渭亦时中。

竹根蟋蟀太多事,唤得秋来篱落间。又过暑天如许久,未偿诗债若为颜。肝肠与世苦相反,岩壑嗔人不早还。八月放船飞样去,芦花丛外数青山。

赤矢生名族,乌衣媲德门。萱堂登九秩,兰砌颔重孙。乐饮占蛇日,翻随药兔魂。一生参具叶,梦幻了无痕。

髯驾已闻攀鼎水,劫灰又见话昆池。剑藏玉几山中记,笔记玄卿天上碑。旧谱紫霞吹鹤骨,新章白雪写乌丝。逃身我未学仙去,何处还丹日月迟。

秋日留连野老家,朱盘鮓脔粲如花。已炊藟散真珠米,更点丁坑白雪茶。

溪水清。溪水浑。溪上人家数亩园。垂杨深闭门。青罗裙。白罗裙。采尽青蘩到白苹。江南三月春。

赫赫温风扇,炎炎夏日徂。火威驰迥野,畏景铄遥途。势矫翔阳翰,功分造化炉。禁城千品烛,黄道一轮孤。落照频空簟,馀晖卷夕梧。如何倦游子,中路独踟蹰。

小松初数尺,未有直生枝。闲即傍边立,看多长却迟。

阳林小春醉风日,老面得酒须臾欢。不妨桃李妍冬谷,正要松篁用岁寒。

烈烈李公,实备全德。义动幽明,气贯金石。扈跸敌营,爰究忠烈。杞人之忧,废立大厄。公挺不雇,二将面叱。勇甚雷霆,天地动色。命轻鸿毛,名高斗极。燎炎之焚,不变蓝璧。滔天之溺,砥柱独立。死得其所,震耀方册。

新秋过雨月如霜,缓足蓬莱彻上方。翠木玲珑藏宝界,白烟浓淡锁华堂。书名越艳谁兴发,角动单于自感伤。山似卧龙天似水,却疑身在海中央。

客倦南来路,河分向北流。明朝望乡泪,流不到江头。

田园隐密白牛闲,近揖湖光远对山。何似踏翻无寸土,上方香积在其间。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