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颂

浚哲维商,长发其祥。
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
外大国是疆,幅陨既长。
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
玄王桓拨,受小国是达,受大国是达。
率履不越,遂视既发。
相士烈烈。
海外有截。
帝命不违,至于汤齐。
汤降不迟,圣敬日跻。
昭假迟迟,上帝是祗,帝命式于九围。
受小球大球,为下国缀旒,何天之休。
不竞不絿,不刚不柔。
敷政优优。
百禄是遒。
受小共大共,为下国骏厖。
何天之龙,敷奏其勇。
不震不动,不戁不竦,百禄是总。
武王载旆,有虔秉钺。
如火烈烈,则莫我敢曷。
苞有三蘖,莫遂莫达。
九有有截,韦顾既伐,昆吾夏桀。
昔在中叶,有震且业。
允也天子,降予卿士。
实维阿衡,实左右商王。

作品评述

商颂·长发翻译及注释

翻译
深远又智慧的我大国殷商,永远发散无尽的福祉瑞祥。遥想那洪荒时代洪水茫茫,大禹治水施政于天下四方。他以周边各诸侯国为疆域,扩张的天下幅员辽阔之极。有娀氏族部落正在崛起时,禹王立有娀氏为妃生下契。
先祖契号称玄王英姿天纵,授封他小国治得政通人和,授封他大国也能人和政通。他循礼守法从不逾越规矩,因此在群众中能得到响应。后继者相土也是极为英武,诸侯纷纷归其麾下呈一统。
正是因为我殷商不违天命,商才发展到汤这一代大兴。我祖汤王的诞生正应天时,他的圣明庄敬一天天提升。商汤光昭于上天久而不息,从来都是唯上天是尊是敬,上天授他管理九州的使命。
得授镇圭大圭等执政之宝,为天下诸侯树起伟大旗帜。多多承蒙上天的善意照拂,他既不争竞也不过于松弛,不过于刚硬也不过于柔和。施政理念始终是从容宽裕,因此无尽福禄降到他身躯。
得授小珙大珙等执政之璧,为天下诸侯当好领头骏马。多多承蒙上天的恩宠关爱,他奋马扬鞭上阵英勇冲杀。不为强敌所震也不被吓倒,因为他既不怯懦也不惧怕,无尽的福禄都往他身上加。
汤王乘坐的兵车战旗烈烈,他诚敬地持着讨逆的权杖。冲锋陷阵的大军勇猛如火,没有谁敢把我的攻势阻挡。一丛竹根可生出三棵嫩芽,决不能让他出土让他成长!九州天下要想实现大一统,就要先去讨伐韦国和顾国,再去讨伐昆吾国和夏桀王!
过去在我殷商中世的时候,国家一度深陷于危难之中。实在是我们天子圣明诚敬,把治国重任交给伊尹爱卿。伊尹确实配得上阿衡职位,确实起了辅佐商王的作用。

注释
1.长:长久。发(fā):兴发。
2.濬(jùn)哲:明智。濬,“睿”的假借。商:指商的始祖。
3.祥:福祥。
4.芒芒:茫茫,水盛貌。
5.敷:治。下土方:“下土四方”的省文。
6.外大国:外谓邦畿之外,大国指远方诸侯国。疆:疆土。句意为远方的方国都归入疆土。
7.辐陨(yǔn):幅员。长:广。
8.有娀(sōng):古国名。这里指有娀氏之女,古时妇女系姓,姓氏无考,以国号称之。《说文》:“娀,帝高辛之妃,偰母号也。”将:壮,大。
9.帝立子生商:《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汤。”有娀氏之女生契,契被奉为商的始祖。
10.玄王:商契。契生前只是东方的一个国君,由小渐大,并未称王,下传十世至太乙(汤)建立商王朝,追尊契为王。根据“玄鸟生商”的神话,称为玄王。桓拨:威武刚毅。
11.达:开,通。受小国、大国是达,二句疏释多歧。郑笺:“玄王广大其政治,始尧封之商为小国,舜之末年乃益其地为大国,皆能达其教令。”
12.率履:遵循礼法。履,“礼”的假借。
13.遂视既发:视,巡视;发,施。旧解多歧。朱熹《诗集传》:“言契能循礼不过越,遂视其民,则既发以应之矣。”
14.相土:人名,契的孙子。契生昭明,昭明生相土,是商的先王先公之一。烈烈:威武貌。
15.海外:四海之外,泛言边远之地。有截:截截,整齐划一。
16.汤:成汤,帝号天乙,商王朝的建立者,他以武力推翻夏桀的统治,建立商王朝。齐:齐一,一样。
17.降:降生。
18.跻:升。
19.昭假(gé):向神祷告,表明诚敬之心。迟迟:久久不息。
20.祗(zhī):敬。
21.式:法,执法。九围:九州。
22.球:一说球为玉器.小者尺二寸,大者三尺;一说通“捄”,训“法”。兹取前一说。
23.下国:下面的诸侯方国。缀旒(liú):表率、法则。
24.何:同“荷”,承受。休:“庥”的假借,庇荫。
25.絿(qiú):急。
26.优优:温和宽厚。
27.遒:聚。
28.共:历代训释不一,一说通“珙”,璧;一说通“拱”,法;一说通“供”,为祭名或祭物,均可通。
29.骏厖(páng):骏,大。余培林引《诗经世本古义》:“《说文》云:石大也。‘为下国骏厖’者,下国诸侯恃汤以安,如依赖于磐石然。”
30.龙:“宠”的假借,恩宠。
31.敷奏:施展。
32.不震不动:郑笺:“不可惊惮也。”
33.戁(nǎn)、竦:恐惧。
34.总:聚。
35.武王:成汤之号。载:始。旆:旌旗,此作动词。
36.有虔:威武貌。秉钺:执持长柄大斧。钺是青铜制大斧,国王近卫军的兵器,国王亲征秉铖。《史记·殷本纪》:“汤自把铖以伐昆吾,遂伐桀。”即此诗所写。
37.曷(è):通“遏”,阻挡。
38.苞有三蘖(niè):苞,本,指树于;蘖,旁生的枝桠嫩芽。朱熹《诗集传》:“言一本生三蘖也,本则夏桀,蘖则韦也,顾也,昆吾也,皆桀之党也。”
39.遂:草木生长之称。达:苗生出土之称。
40.九有:九州。截:整齐。
41.韦:国名,在今河南滑县东,夏桀的与国。顾:国名,在今山东鄄城东北,夏桀的与国。
42.昆吾:国名,夏桀的与国,与韦、顾共为夏王朝东部屏障。据史实,成汤先将韦、顾、昆吾分割包围,先歼灭左边的韦,再歼灭右边的顾。然后两面夹击昆吾,最后伐孤立之桀,决战于鸣条(今河南封丘县东)之野,消灭了夏桀的主力。
43.中叶:中世。商朝立国从契始,到十世成汤建立王朝,从开国历史年代说正值中世。
44.震:威力。业:功业。
45.允:信然。
46.降:天降。
47.实维:是为。阿衡:即伊尹,辅佐成汤征服天下建立商王朝的大臣。他原来是一个奴隶,成汤发现他的才干,破格重用。
48.左右:在王左右辅佐。

商颂·长发鉴赏

  这是一首记述殷商发迹史特别是歌颂商汤功德的长篇颂诗。全诗七章,每章句数不等,其结构形式与《诗经》大多数篇章整齐的四言体等句分章不同。有韵,又与《周颂》各篇大多无韵不同。其内容以歌颂成汤为主并追述先王功业,并兼及功臣,也与其他祭颂之诗不同。

  第一章追述商国立国历史悠久,商契受天命出生立国,所以商国一直蒙承天赐的吉祥。第二章歌颂商契建国施政使国家发展兴盛,以及先祖相土开拓疆土的武功。下章即转入歌颂成汤。第三章歌颂成汤继承和发展先祖功业,明德敬天,因而受天命而为九州之主。第四章歌颂成汤奉行天意温厚施政,刚柔适中,为诸侯表率,因得天赐百禄。第五章歌颂成汤的强大武力可以保障天下的安宁,为诸侯所依靠,因得天赐百禄。第六章歌颂成汤讨伐夏桀及其从国而平定天下。第七章歌颂成汤是上天之子,上帝降赐伊尹辅佐他建立功业。

  全诗从头到尾贯穿着殷商统治阶级的天命论思想:“君权天授”,他们是天帝的嫡裔,他们立国、开辟疆土、征伐异族、占有九州而统治各族人民,都是奉行上天的意旨,得到天的庇佑;他们建立的新王朝的统治权以及所有的福禄——权力、财富和显赫的荣耀,都得之于天,因为他们是天子及其嫡裔。统治阶级的这种意识形态,是他们建立统治的理论基础。诗中歌颂武功,即暴力掠夺和扩张,如“相土烈烈,海外有截”,“如火烈烈,则莫我敢曷”,“敷奏其勇,百禄是总”,统治权和享受的百禄,都来自运用本身强大力量进行的战争。崇尚勇武和战争,为侵略、镇压、掠夺和统治披上“天意”的伪装.正是殷商天命论的实质。

  诗中塑造了商王朝创造者成汤的形象。他继续祖业而积极进取,开创新王朝基业。他恭诚敬天,“帝命不违”,奉行天意,“上帝是祗”,因而获得天佑,“百禄是遒”,是忠诚的天之子;他英武威严,战无不克,“武王载旆,有虔秉钺”,冲锋敌阵,其气势“如火烈烈,则莫我敢曷”,既蔑视敌人,英勇无畏,又能采取正确的战略,从而征服天下,是智勇双全的英雄;他又是贤明的执政者,“不竞不絿,不刚不柔”,“圣敬曰跻,昭假迟迟”,励精图治,选贤与能,作诸侯的表率,是诸侯的依靠。《孟子·离娄下》也谈到商汤此人:“汤执中,立贤无方。”“执中”,即指汤“不竞不絿,不刚不柔”而言,是执政的必备品格;“立贤无方”,即“不拘一格”任用人才,指重用伊尹而言,传说伊尹本是奴隶,汤发现了他的才干,予以信任和重用,在伊尹辅佐下汤得以完成大业。诗中歌颂的成汤的这些品格,正是古代奴隶主贵族阶级的理想品格。对于汤,周代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也是赞扬的,因为他的品格也是周代统治者的理想品格;不过,他们吸取殷商覆亡的教训,把殷商的天命论加以发展和改造,提出“天命无常,唯德是从”,认为天命不是永久不变的,上帝是道德神,仁德爱民才能获得和保持天命不变,因而突出执政者的道德,同时对理想人格也加以丰富和发挥,推动历史前进一大步。这些内容,从《周颂》和《大雅》都可以体会到。

  此诗具有史诗的因素,叙述的事件以殷商的史实为基础,同时像各民族上古的史诗一样,吸取了上古的许多神话传说素材,但又根据殷商统治阶级的功利及其意识形态,对神话传说有所取舍和改造。

  诗的结构形式并不整齐。在得以保存下来的五篇《商颂》中,这是章句和句式最不整齐的一篇。可能限于流传的版本不全,或资料不足,有所减略或增益,因而全诗叙事和各章内容详略不等。近人也有怀疑此诗有因错简而章次颠倒之处,如张松如《商颂绎释》,就将第四、五两章移为最后两章。

  此诗的叙述并不平直板滞,善于运用一些形象的语言,描写较为生动。韵律也较为整齐,除全诗末两句外,句句用韵,每章换韵。在句式上,多用对句,或上下句相对,或双句相对,或章句相对,行文变化多姿,使语言整齐匀称,内容凝炼集中,有较强的节律感,当是中国后世诗词对仗的滥觞。

商颂·长发创作背景

  这是殷商后王祭祀成汤及其列祖,并以伊尹从祀的乐歌。《毛诗序》云:“《长发》,大禘也。”根据《礼记》,大禘是国君祭天,以自己的祖先陪享的一种祭祀仪式。这种祭祀乐歌经过春秋时代殷商后裔宋国人的整理改定,用作宋国的宗庙乐歌。

作者介绍

佚名,应月泉吟社徵诗(《月泉吟社诗》)。

诗词推荐

稻香山色叠,平野接荒陂。莲折舟行远,萍多钓下迟。坏堤泉落处,凉簟雨来时。京口兵堪用,何因入梦思。

乐歌

曾驱万马上天山,风去云回顷刻间。今日海门南面事,莫教还似凤林关。

乐歌

秋风多客思,行旅厌艰辛。自洛非才子,游梁得主人。文章参末议,荣贱岂同伦。叹逝逢三演,怀贤忆四真。情因恩旧好,契托死生亲。所愧能投赠,清言益润身。

乐歌

朝钦厥庸。出尹京畿。回受太仆。四牡騑騑。绿耳盈箱。翠华葳蕤。勋齐庭实。增国之晖。

乐歌

两色桃花相映开,武陵移就小园栽。玉环不奈蒲萄重,一半红潮玉脸来。

乐歌

山光水色染秋客,天际明霞一线红。冉冉有香来鼻观,广寒花气散晴空。

乐歌

菩提无树镜非台,虚净光明不受埃。照处易分雪里粉,转时难辨墨中煤。鸟归无影树头宿,华在不萌枝上开。际会风云底时节,寒梭出蛰一声雷。

乐歌

今晨起何早,盥漱坐南轩。啄木响高柳,春渠鸣乱泉。悠然此时心,默默谁与言。焚香阅素书,濯手开灵篇。神爽道自合,体和真亦全。萧萧毛发轻,浩气驱昏烦。呼童策藜杖,蹑露开中园。撷彼杞与菊,归烹助盘飧。既饱谁与乐,登高望南山。还归酌美酒,兴罢复陶然。

乐歌

三光五岳,孕乾坤英彩,非金非玉。赫赫岩岩真相种,来驾横空仙鹄。十万儿童,和丰堂下,齐指梅山祝。黑头难老,岁寒苍桧修竹。须信自有家传,中庸一卷,是长生真箓。借问洛阳归去后,几度桃开桃熟。十九年间,梦回天上,再见棠阴绿。相将促观,已闻沙路新筑。

乐歌

嵇叔夜,鼓琴饮酒无闲暇。若使当时闻此歌,抛掷广陵都不藉。刘伯伦,虚生浪死过青春。一饮一硕犹自醉,无人为尔卜深尘。

乐歌

社日年年雨,江花处处春。渐成垂白老,不见踏青人。榆柳边声杂,龙蛇岁事新。端来近城郭,犹自厌风尘。

乐歌

掩笑轻抬袖,慵妆浅画眉。嫩晴帘箔玉梅飞。门外寒轻疏柳、趁黄时。绾带香罗结,交钗绿玉枝。看看又误踏青期。倚遍栏干心事、只春知。

乐歌

春无再至,花无再开。人无再少,时无再来。

乐歌

茅屋东溪兴可乘,竹篱随意挂鱼罾。三冬雪压千年树,四月花繁百尺藤。

乐歌

依然红日照窗楣,还是去年消息时。妙理不须寻辙迹,只於生处验新知。

乐歌

不用为鼠何数奇,饭牛南山聊自怡。探穴取虎有奇祸,守株伺兔非全痴。文成雕龙成卷轴,画蛇失杯坐添足。走马章台忆旧游,岁月才惊羊胛熟。羊窗要不自猕猴,异□无应心日休。白衣苍狗变化见,世事何如牧猪戏。

乐歌

别传眼法定何如,不用平平许负书。贵客逢轩乘有分,道人得玉食无余。钧天万舞知新奏,华表千年识故居。田屋老翁亏鉴戒,伴鸡同放不知渠。

乐歌

漫惜故城东,良田野草生。说向县大夫,大夫劝我耕。耕者我为先,耕者相次焉。谁爱故城东,今为近郭田。

乐歌

松梢台殿郁高标,山转溪回一水朝。不惜褰裳呼小渡,夜来春涨失浮桥。

乐歌

访古登岘首,凭高眺襄中。天清远峰出,水落寒沙空。弄珠见游女,醉酒怀山公。感叹发秋兴,长松鸣夜风。

乐歌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