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弹琴者

至音淡薄谁曾赏,古意飘零自可怜。
不似秦筝能合意,满堂倾耳十三弦。

作品评述

《赠弹琴者》是宋代文人曾巩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弹琴的人,你的音律如此淡薄,又有谁曾赏识过呢?
古代的音乐情怀被风吹散,只能自我怜悯。
你的琴音无法像秦筝那样打动人的心,只能让满堂听众倾耳聆听十三弦的声音。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写弹琴者的表演,暗示了曾巩对当时音乐艺术的失落和衰退的忧虑。诗中提到的"至音淡薄"和"古意飘零"表明了弹琴者的音律不够深沉,无法传达出古代音乐所承载的深刻情感和文化内涵。与秦筝相比,这位琴师的琴音显得平淡无奇,无法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欢迎。

赏析:
《赠弹琴者》以简洁的语言和明确的意象展现了曾巩对当时音乐艺术的怀念和不满。通过对比秦筝和这位琴师的演奏,诗人表达了对古代音乐文化的向往和对现实音乐的失望。诗中的"满堂倾耳十三弦"形象地描绘了人们聚集在一起,专心倾听琴音的场景,同时也强调了音乐的力量和影响力。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和对时代的思考。它呈现了曾巩不满于当时音乐的浅薄和缺乏古典气质的情感,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古代音乐的向往和对音乐文化的推崇。这首诗词以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意境,让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音乐艺术的思索。

作者介绍

曾巩(一○一九~一○八三),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建昌军南丰县(今属江西)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歷官太平州司法参军、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兼判官告院,出通判越州,歷知齐、襄、洪、福、明、亳、沧诸州。神宗元丰三年(一○八○)判三班院,迁史馆修撰。五年,爲中书舍人。六年,病逝于江宁,年六十五。理宗时追謚文定。《宋史》卷三一九有传。曾巩出欧阳修门下,以散文着称。有《元丰类稿》五十卷,《续元丰类稿》四十卷,《外集》十卷。今仅存《元丰类稿》,并有宋刻《曾南丰先生文粹》十卷和金刻《南丰曾子固先生集》三十四卷传世。 曾巩诗九卷,以清康熙五十六年长洲顾崧龄刻《元丰类稿》爲底本,校以元大德八年东平丁思敬刻本(简称元刻本),并吸收清何焯《义门读书记》(简称读书记)中的校勘成果。参校本有:明正统十二年邹旦刻本(简称正统本),明嘉靖四十一年黄希宪刻本,有顾之逵跋并录何焯批校(简称顾校本),明嘉靖王抒刻本,有吴慈培录何焯校跋(简称吴校本),明隆庆五年邵廉刻本,有傅增湘校跋并录何焯校跋(简称傅校本),明万历二十五年曾敏才等刻本(简称万历本),明万历二十五年曾敏才等刻清顺治十五年重修本,有章钰校并录何焯、姚椿校(简称章校本),金刻本《南丰曾子固先生集》(简称曾子固集)等。集外诗附于编末。

诗词推荐

太宇星津曲,灵葩帝囿中。丹房忽三出,宝艳更双融。采绚仙囊露,香翻沛筑风。柔祇宁爱宝,元化自为工。草让中唐瑞,兰嗤下畹丛。甘泉宸象洽,无独赋青葱。

昏昏默默嗟衰朽,白白红红忆盛强。自古人惟称单父,至今我尚爱桐乡。刈时留取葵根在,拔处无令薤本伤。邑有澹台辈流否,不妨迎致向琴堂。

君颜贵茂不清羸,君句雄华不苦悲。何事遣君还似我,髭须早白亦无儿。

发轫期行志,鸣琴最得民。渊鱼何用察,桑雉本来驯。可叹双旌暮,犹歌五袴新。谁为良吏传,吾欲表斯文。

儿子与门生,东篱忆送迎。吾虽愧光禄,独幸识渊明。爱酒终成疾,工诗早得名。晁家难肋集,已足继新城。

予年十二,先君自虔州归,为予言:“近城山中天竺寺,有乐天亲书诗云:一山门作两山门,两寺原従一寺分。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清下界闻。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笔势奇逸,墨迹如新。”今四十七年矣。予来访之,则诗已亡,有刻石

薰风微动,方樱桃弄色,萱草成窠。翠帏敞轻罗。试冰簟初展,几尺湘波。疏帘广厦,寄潇洒、一枕南柯。引多少、梦中归绪,洞庭雨棹烟蓑。惊回处,闲昼永,但时时,燕雏莺友相过。正绿影婆娑。况庭有幽花,池有新荷。青梅煮酒,幸随分、赢得高歌。功名事、到头终在,岁华忍负清和

旱风烁我肤,饥火煎我肠。春夏犹自可,人秋始难当。簪珥陡顿尽,衾绸纤细将。夺从女奴手,并入米客囊。但冀喘息延,敢忧生理防。山州古硗瘠,岁计仰苏杭。发地流玉粒,浮天驾牙樯。如何水后郡,翻籴浙江粮。行路急促促,人情沸皇皇。焦枯望一雨,禬褥愿千万。云气亦偃蹇,魃妖

广寒仙子衣作裳,夜从宓妃款英皇。朝游洛蒲暮潇湘,红妆翠羽森成行。仙姿不作时世妆,或凝朝霞艳秋霜。临流顾影濯沧浪,游鱼属玉双鸳鸯。长良北斗相低昂,笑中如花语如香。徘徊醉著清漏长,炯然开奁照湖光。湖风吹水洒面凉,明珠落佩千鸣珰。碧筩宛宛中可觞,为君行歌酌天浆。

故国已云久,地馀风流情。山花不断市,江鸥长入城。青溪泓玉水,红楼调春声。斟酌飞仙过,枉辔一来行。

昔作瀛洲赏,今逢汶水春。可怜无并色,来对始衰人。温树遥知汉,仙桃尚记秦。临樽如旧识,争忍判芳辰。

风暖日高花动气,鸣鸠乳燕自求群。经营美景还诗匠,倾扫顽愁赖酒军。

丹刺罥人衣,芳香留过客。幸堪调鼎用,愿君垂采摘。

大夫噫气撼青冥,余韵萧骚入户庭。递到高山流水意,不知谁解眼中听。

诗人作事例迂疏,才见佳山拟卜居。湖海归来余一锸,买山生计竟何如。

已知无客到,亦复启晨扉。刺水新秧长,从人乳燕飞。书声隔篁竹,荷气透絺衣。百亩欣常稔,无嗟生事微。

山城桃李。催促春无几。日日为花须早起。犹□惜花无计。阿谁留得春风。长教绕绿围红。莫遣十分芳意,输他万点愁容。

京兆城中,章台街里,有个豪富杨姑。道庵创置,与子不尘居。燕处逍遥快乐,戴云包、酷好清虚。阴德积,怜贫爱老,设狱祭魂孤。环墙修十座,衣餐独赡,三处安厨。寿长年,出自道力相扶。腊月下旬有二,与真人、降诞无殊。功行累,将来定是,跨鹤赴仙都。

官路驱驰易折肱,官曹随处是愁城。随风片叶乡心动,过雨千峰病眼明。一脔何须尝世味,寸田久已废吾耕。羡君早作归欤计,屈指从今几合并。

晓立验樯乌,时闻鸟兽呼。斯须风力健,遮莫水程迂。赤岩石稠叠,白盐山独孤。眼前犹有险,不尽更危途。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