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苦有怀子由弟二首

西来烟障塞空虚,洒遍秋田雨不如。
新法清平那有此,老身穷苦自招渠。
无人可诉乌衔肉,忆弟难凭犬寄书。
自笑迂疏皆此类,区区犹欲理蝗馀。
霜风渐欲作重阳,熠熠溪边野菊黄。
久废山行疲荦确,尚能村醉舞淋浪。
独眠林下梦魂好,回首人间忧患长。
杀马毁车従此逝,子来何处问行藏。

作品评述

《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苦有怀子由弟二首》是苏轼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西来烟障塞空虚,洒遍秋田雨不如。
新法清平那有此,老身穷苦自招渠。
无人可诉乌衔肉,忆弟难凭犬寄书。
自笑迂疏皆此类,区区犹欲理蝗馀。
霜风渐欲作重阳,熠熠溪边野菊黄。
久废山行疲荦确,尚能村醉舞淋浪。
独眠林下梦魂好,回首人间忧患长。
杀马毁车従此逝,子来何处问行藏。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苏轼在浮云岭山行捕蝗过程中的疲惫和内心的思考。诗人感叹西方烟雾笼罩着辽阔的空虚,洒落在秋田上的雨水无法与之相比。他对新法带来的清平生活感到不屑,认为自己的老身穷苦并非无法自招。无人可诉他乌衔肉的辛酸,他却难以通过犬寄书来与思念的弟弟联系。他自嘲自己的迂腐和愚昧,但仍然怀着消除害虫的渴望。随着霜风的逐渐增强,重阳节将至,溪边的野菊金黄灿烂。尽管长时间的山行使他疲惫不堪,但他仍能在村子里陶醉舞蹈,享受自由自在的快乐。他独自躺在林下,喜欢做梦,但回首望向人间,忧患仍然存在。他说他愿意放弃马和车,离开这一切,询问子由弟弟身在何处。

赏析:
这首诗词展示了苏轼的情感和思想。诗中描述了他疲惫的旅途,但也反映出他对自然景色的感受和对清平生活的不满。他思念弟弟,但又无法与之相聚,表达了内心的孤独和牵挂。尽管面对困苦和忧患,他仍然保持着自嘲和乐观的态度。他渴望改变现状,理清社会问题,同时也展现了他对自由和快乐的向往。整首诗词以山水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与诗人内心的对比来表达情感。苏轼以独特的方式展示了他的思考和对生活的态度,使这首诗词具有深远的意义。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秋负来江皋,槌鼓谁载酒。徒羡谪仙人,百篇醉一斗。将军告身在,尚可易醇酎。万事休皱眉,一笑且开口。

自知名出休呈卷,爱去人家远处居。时复打门无别事,铺头来索买残书。

绡帕藏春,罗裙点露,相约莺花丛里。翠袖拈芳,香沁笋芽纤指。偷摘遍、绿迳烟霏。悄攀下、画阑红紫。扫花阶、褥展芙蓉,瑶台十二降仙子。芳园清画乍永,亭上吟吟笑语,妒*夸丽。夺取筹多,赢得玉当瑜珥。凝素靥、香粉添娇,映黛眉、淡黄生喜。绾胸带、空系宜男,情郎归也

是处移花是处开。古今兴废几池台。背人翠羽偷鱼去,抱蕊黄须趁蝶来。掀老瓮,拨新醅。客来且尽两三杯。日高盘馔供何晚,市远鱼鲑买未回。

谷雨初干可自由,荷锄原上倦还休。醉迷芳草生春梦,谁识东陵是故侯。

冰肌玉容。情真意浓。小楼几度春风。醉琉璃酒钟。关山万重。何时又逢。思量雨迹云踪。似襄王梦中。

露萱钳宿蝶,风木撼鸣鸠。屋头风过雁,灯背月移窗。霜林五色锦,烟渡一萦丝。午簟展风供睡课,夜窗扃雨办诗逋。眼昏书字不著纸,耳重听言常问人。

远望阳城湖,八九云梦吞。白云宿殿罅,青藓埋松根。樵唱林间路,渔歌寺外村。避喧嗜飞阁,未若叩禅门。

今朝日南长至,黑豆生芽。大众恭惟懽庆,铁树开花。如何结果,龙驰虎骤,撒土抛沙。

梅蕊新妆桂叶眉,小莲风韵出瑶池。云随绿水歌声转,雪绕红绡舞袖垂。伤别易,恨欢迟,惜无红锦为裁诗。行人莫便消魂去,汉渚星桥尚有期。

恰归旧隐再逢春,村巷荒凉草没人。犬坏园中门作窦,盗规坟上树为薪。官如巫祝难羞贱,家似樵渔敢讳贫。闻说邻醅低价卖,病夫一滴未沾唇。

诲盗须知有自来,贪官污吏祸之胎。杀人越货甘残忍,入市怒气金不忌猜。谁与清朝申典宪,合将若属寘渠魁。书生锐欲排阊阖,先诵民谣献外台。

病起犹余觅句勤,要题柿叶厌缤纷。陟厘尽付五十万,今代谁为王右军。

将军陷虏围,边务息戎机。霜雪交河尽,旌旗入塞飞。晓光随马度,春色伴人归。课绩朝明主,临轩拜武威。

流水长烟何缥缈。诘□□□,□逗渔舟小。夹岸桃花烂□□。□□□□□□□。萧闲村落田畴好。避地移家,□□□□□。□□殷勤送归棹。闲边勿为他人道。

记得山居暑服轻,石榴低照酒尊明。彩葺花里占诗句,角黍盘中脱锦绷。老去容身惟有睡,午宜采药懒能行。谩令门外簪蒿艾,且免炎乡瘴厉生。

不与老为期,因何两鬓丝。才应免夭促,便已及衰羸。昨夜梦何在,明朝身不知。百忧非我所,三乐是吾师。闭目常闲坐,低头每静思。存神机虑息,养气语言迟。行亦携诗箧,眠多枕酒卮。自惭无一事,少有不安时。

吾身如浮云,缥缈归无家。又如孤飞雁,不鸣跧蓼花。路傍多青草,无语阅岁华。野外亦有兰,抱香委泥沙。夫岂造物者,故欲孤此邪。

宣城王道士,爱着芰荷衣。一自清江别,三年白雁飞。酒徒随处有,沽客向来希最忆青城夜,狂歌不肯归。

残骸已废自知休,少不愁穷老岂愁。坎止流行聊尔耳,一身随世作虚舟。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