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别来长记西楼事,结遍兰襟。
遗恨重寻。
弦断相如绿绮琴。
何时一枕逍遥夜,细话初心。
若问如今。
也似当时著意深。

作品评述

《采桑子》是一首宋代晏几道创作的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别来长记西楼事,
结遍兰襟。
遗恨重寻。
弦断相如绿绮琴。
何时一枕逍遥夜,
细话初心。
若问如今。
也似当时著意深。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过去事情的思念和对现在的反思。诗人回顾了与别离有关的往事,感慨万分,内心充满了遗憾和伤感。他用音乐的比喻,将离别的痛苦与相如(古代文人)所弹奏的绿绮琴的弦断相联系。诗人希望能够找到逍遥自在的时刻,与他人细细交谈,诉说自己最初的心愿。最后,诗人表示自己现在的心情与过去一样深沉,思考着当时的用意。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诗人通过回忆过去的别离经历,展示了他对逝去时光的留恋和对过去事情的思念。他以弦断相如绿绮琴的意象,将离别的痛苦深情地描绘出来。诗中的"逍遥夜"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由和无拘束的心愿,而"细话初心"则表现了他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可以坦诚交谈的对象,诉说自己最初的心愿。最后两句"若问如今,也似当时著意深"表明诗人在现在的境遇下,心情依然与过去没有太大的变化,思考着当初的用意。

这首诗词通过简练而深情的词句,表达了人们对过去时光的留恋和对情感的思索。它揭示了诗人对于离别的痛苦,以及追求自由和坦诚的渴望。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思和共鸣的空间。

作者介绍

晏几道(一○三○?—一一○六?)(《唐宋词人年谱·二晏年谱》),字叔原,号小山,江西临川(今属江西)人。殊子。仁宗至和中,爲太常寺太祝(《文忠集》卷二二《侍中晏公神道碑铭》)。曾监颖昌许田镇(《山谷集》卷一六《小山集序》)。徽宗崇宁四年(一一○五),由干宁军通判转开封府推官(《摛文堂集》卷五《通判干宁军晏几道开封府判官制》)。转管勾使院(《宋会要辑稿》刑法四之八六)。几道以乐府着称,有《小山词》传世。今录诗七首。

诗词推荐

陶令辞彭泽,梁鸿入会稽。我寻高士传,君与古人齐。云卧留丹壑,天书降紫泥。不知杨伯起,早晚向关西。

采桑子

日暮空归里,时艰未到家。稼收迁野鼠,柿熟乱慈鸦。冬暖生芦笋,人閒对菊花。亡书何处补,无用自咨嗟。

采桑子

云衣轻拂下层峦,松桧生风触袖寒。谁问亲游乳峰意,百千年后与谁看。

采桑子

门外倚车辕,颓然就醉昏。栈余羊绝美,压近酒微浑。一洗穷边恨,重招去干魂。客中无晤语,灯烬为谁繁?

采桑子

幽人新制葛衣成,二寸藤冠觉发轻。净扫中庭延月色,缓拖拄杖听蝉声。微凉便欲疏纨扇,小醉何妨倒玉罂。八尺风漪真美睡,故应高枕到窗明。

采桑子

西极层云最上层,碧云峰著白云楞。六龙顶佩斜阳下,恰似青纱一点灯。

采桑子

海内标元礼,毫端跨子长。学如开武库,材何壮明堂。忧患双蓬鬓,功名一郡章。汗青须好传,公死未应亡。

采桑子

前尹赫赫,具瞻允若。后尹熙熙,具瞻允斯。

采桑子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采桑子

一篇破体写哀呻,泪墨模糊两不分。空识归来陶令句,莫知存殁李华文。茫茫入梦应迷向,恻恻吞声竟断闻。四万义军同日尽,世间儿子漫纷纷。

采桑子

得道云林久,年深暂一归。出山逢世乱,乞食觉人稀。半偈初传法,中峰又掩扉。爱憎应不染,尘俗自依依。

采桑子

翰林院北厅花下作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新昌窦给事宅南亭花下作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晴明落地犹惆怅,何况飘零泥土中。

采桑子

回岩客子卖墨人,诸孙卖笔笔有神。墨翁已入蓬莱殿,笔孙有愧中书君。迩来小孙兼好画,两幅溪藤七匹马。虎狼避路狐免藏,逆风吹沙霜满野。邛崃关头大渡河,使君五马千丈坡。猎将一围看蛮走,醉敲铜鼓蛮踏歌。急收此画人莫识。矍铄之翁夸笔墨。不知再泛洞庭船,袖中一剑随飞仙。

采桑子

临发汉中时,精诚见表辞。此心谁尽了,死后有天知。

采桑子

诗家偏为此伤情,品韵由来莫与争。解笑亦应兼解语,只应慵语倩莺声。

采桑子

绿珠楼下堪惆怅,宋玉墙头又别离。

采桑子

生身有五乐,居洛有五喜。人多轻习常,殊不以为事。吾才无所长,吾识无所纪。其心之泰然,奈何人了此。

采桑子

凛如秋月照虚空,遇水留形处处同。一瞬自成千亿月,精神依旧满胸中。〈俗言:“以镜予人,损己精神。”故解之云。〉

采桑子

道人北山来,问松我东冈。举手指屋脊,云今如此长。开田故岁收,种果今年尝。告叟去复来,耘锄尚康强。死狐正首丘,游子思故乡。嗟我行老矣,坟墓安可忘。

采桑子

谷熟豆熟,粥足饭足。仰面看天,两手扪腹。

采桑子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