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宋肇惠澄心纸二首

诗老囊空一不留,百番曾作百金收。
(永叔以澄心百幅遗圣俞,圣俞有诗。
)知君也厌雕肝肾,分我江南数斛愁。
君家家学陋相如,宜与诸儒论石渠。
古纸无多更分我,自应给札奏新书。

作品评述

《次韵宋肇惠澄心纸二首》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老囊空一不留,
百番曾作百金收。
(永叔以澄心百幅遗圣俞,圣俞有诗。)

知君也厌雕肝肾,
分我江南数斛愁。
君家家学陋相如,
宜与诸儒论石渠。
古纸无多更分我,
自应给札奏新书。

中文译文:
老去之诗已无所留,
百度辗转卖为百金。
(永叔曾以澄心纸百幅遗留给圣俞,圣俞也有诗。)

知道你也对琢磨经书烦腻,
将江南数斛忧愁分与我。
你家的学问还不如相如,
更适合与其他儒者讨论石渠经典。
珍贵的古纸不多,还是分给我吧,
我应该用来记录新的作品。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苏轼的自嘲之作,描写了他自己的境遇和对诗文的看法。诗人表示自己老去,已经没有留下什么优秀的作品,曾经辛苦创作的诗文如今被卖掉换得了一些金钱。诗中提到了永叔将自己珍藏的澄心纸百幅留给了圣俞,而圣俞也有诗作。这里可以看出苏轼对于自己的才华和成就有所怀疑和自嘲。

接着,诗人以一种讽刺的语气表达了对另一个人的不满,这个人对于研究经书已经感到厌倦,而将他的忧愁和烦恼交给了诗人。诗人称这个人的家族学问水平低下,不如古代的学者相如,更适合与其他儒者一起讨论石渠经典(《石渠宝笈》是一部古代经学著作)。最后,诗人希望能获得更多珍贵的古纸来记录自己的新作品,表达了他对于创作和文学的执着和渴望。

整首诗词通过自嘲和讽刺的手法,表达了苏轼对自己才华的怀疑和对文学境遇的不满。他既自嘲自己的诗文已无所留,又讽刺了一个对学问烦腻的人将自己的忧愁转嫁给他。这首诗词展现了苏轼对于文学创作的追求和对于学问的尊重,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自身命运的思考。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杜康桥下水如倾,九里罔头路转城。风雨小楼清梦远,山河古道风人行。别怀渐觉伤安古,祖席何曾傲正平。珍重去逢南国友,为言白发老书乐。

爱日烘晴书,轻寒护晓霜。小春庭院绕天香。仙风珊珊来自、五云乡。庭下芝兰秀,壶中日月长。要看发绿与瞳方。一笑人间千岁、饮淋浪。

乘暇寻幽事,名香手自焚。浇花分细草,玩鸟得孤云。天拥青山近,风飘白日曛。长歌思隐士,终老谢尘纷。

边云寒色与愁浓,酒味何由入颊红。眼看飞鸢来堕水,心随去骑欲追风。亲朋立望千山外,笑语殊思一饷同。问舍求田吾已决,不于湖海较穷通。

闺夕绮窗闭,佳人罢缝衣。理琴开宝匣,就枕卧重帏。夜久灯花落,薰笼香气微。锦衾重自暖,遮莫晓霜飞。

铜盘捧露几何年,渭水秋风泪泫然。已向山中闲袖手,为谁半壁更擎天。

破衣衫中破布裙,逢人便说会烧银。君何不自烧些用,担水河头卖与人。

五日皆休沐,三泉独不归。池台金阙是,尊酒玳筵非。巷静游禽入,门闲过客稀。唯馀昔年凤,尚绕故楼飞。昔下天津馆,尝过帝子家。夜倾金屋酒,春舞玉台花。试马依红埒,吹箫弄紫霞。谁言东郭路,翻枉北门车。

打贼贼恐怖,看客客喜欢。亦有客是贼,切莫受伊谩。乐哉贫儿家,无事役心肝。既无贼可打,岂有客须看。

柳梢烟软已璁珑。娇眼试东风。情丝又逐青丝乱,剩寒轻、犹恋芳栊。笋玉新裁早燕,杏钿时引晴蜂。当时兰柱系花骢。人在小楼东。莺娇戏索迎春句,爱露笺、新染香红。未信闲情便懒,探花拚醉琼钟。

急催银漏。渐渐纱窗明欲透。点检花枝。晓笛吹时几片飞。淡烟初破。仿佛夜来飞几朵。浅粉馀香。晨起佳人带晓妆。

阿翁年刀老,生计在纶丝。野不无人占,扁舟逐处移。数鳞新柳串,一笛小儿吹。有酒人家醉,公卿要识谁。

洛阳处天下之中,挟崤渑之阻,当秦陇之襟喉,而赵魏之走集,盖四方必争之地也。天下当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先受兵。予故尝曰:“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方唐贞观、开元之间,公卿贵戚开馆列第于东都者,号千有余邸。及其乱离,继以五季之酷,其池塘竹树,兵车蹂践,

早岁参道风,放情入寥廓。重因息心侣,遂果岩下诺。敛迹辞人间,杜门守寂寞。秋风翦兰蕙,霜气冷淙壑。山牖见然灯,竹房闻捣药。愿言舍尘事,所趣非龙蠖。

竹爆腊寒尽,桃符春事来。和风已披拂,暖日便徘徊。曳杖閒挑菜,攀枝齼摘梅。太牢虽有味,岂必胜登台。

微光动海门,色界一层新。玄雾横金阙,丹英吐玉津。长疑浴日处,上有饮霞人。顷刻晨烟合,纷纷乱野尘。

诏赴天长,敕修堂宇,道弘一布归真。我师玄化,谭马并加恩。七朵金莲显异,清朝喜、优渥惟新。重宣至,车乘驷马,祝谢圣明君。皆成诸法会,亲王宰职,里外忠臣。遇太平真乐,道德洪因。更望参玄众友,遵三教、千古同欣。齐回向,吾皇万寿,永永御枫宸。

波环颍曲持竿石,云拥嵩岩鍊药炉。尽是他年归隐计,更凭猿鹤作前驱。

落花愁杀未归人,乱后思家梦更频。纵有溪头茅屋在,也应芳草闭深春。

稻垅枫林锦缬文,秋郊乐事压芳春。为山谷访竹尊者,介卫公寻石丈人。午暑缓觞休北寺,夕曛趣驾度东津。胜游偶际文书暇,一笑溪山面目亲。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