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过清虚庵

绝境惟闻天籁音,山游重缀壁龛吟。
春生仙甕新篘酒,尘锁书床旧调琴。
丹井月空梧积满,瑶台雨渍藓埋深。
明朝襆被归城市,万叠苍峦有梦寻。

作品评述

《重过清虚庵》是宋代董嗣杲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根据您提供的信息,为您写出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重过清虚庵

绝境惟闻天籁音,
山游重缀壁龛吟。
春生仙甕新篘酒,
尘锁书床旧调琴。
丹井月空梧积满,
瑶台雨渍藓埋深。
明朝襆被归城市,
万叠苍峦有梦寻。

译文:
置身绝境,只能听到天籁之音,
在山中游历,再次吟唱壁龛之间。
春天孕育出美酒,犹如仙人的甕和篘,
尘土覆盖着书床,旧时的古琴调。
红色的井口下,月光空洞,梧桐叶堆满,
瑶台上雨水淋湿苔藓,深深地覆盖。
明天早晨,我将离开这庵,回到城市,
千重叠峦间,我有一个梦想要去追寻。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幽宁静的山中庵院。诗人置身于绝境,无法自拔,只能依靠天籁之音来寻求心灵的寄托和安慰。他在山中游历,再次来到壁龛之间,默默吟唱,表达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中提到的春天,象征着希望和新生。仙人的甕和篘代表着高贵和纯洁,与春天的美酒相得益彰。然而,诗人的床上尘土覆盖,琴声也逐渐被尘锁所困,暗示了岁月的流逝和物是人非的变迁。

诗中的丹井、月空、梧桐和瑶台,给人一种幽静和宁谧的感觉。丹井下的月光洞穴,瑶台上被雨水淋湿的苔藓,都映衬出庵院的幽雅和古朴。这些景象与诗人内心的寂寞和追求形成了对比。

最后两句诗描述了诗人明天将离开庵院,回到城市的场景。千重叠峦间,诗人怀揣着一个梦想,渴望去追寻。这里的苍峦象征着生活的曲折和困难,而诗人心中的梦想则代表着追求和希望。

整首诗以山中庵院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它展示了对寂寞和困境的抒发,以及对希望和追求的向往,体现了宋代文人的独特情怀和审美追求。

作者介绍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爲道士,改名思学,字无益。着作除《西湖百咏》二卷外,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庐山集》五卷、《英溪集》一卷。事见《西湖百咏》自序及本集有关诗篇,《绝妙好词笺》卷六有传。 董嗣杲词,一至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庐山集》爲底本,第六卷以《四库全书·英溪集》爲底本,七、八两卷以清光绪丁氏嘉惠堂刊《西湖百咏》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从《诗渊》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九卷,从《永乐大典》等书辑得之诗编爲第十卷。

诗词推荐

海棠著雨透胭脂。

平生始识真梅,不数朱唇皓齿。小立寒梢注目,幽香已着人衣。

清溪咽。霜风洗出山头月。山头月。迎得云归,还送云别。不知今是何时节。凌歊望断音尘绝。音尘绝。帆来帆去,天际双阙。

有玺节金,有册镂瑶。汝使汝介,持节以行。礼邕文德,过于穆清。是恪是虔,依我和声。

停骖问前路,路在秋云里。苍苍县南道,去途从此始。绝顶忽上盘,众山皆下视。下视千万峰,峰头如浪起。朝经韩公坡,夕次蓝桥水。浔阳近四千,始行七十里。人烦马蹄跙,劳苦已如此。

一剪梅花万样娇。斜插梅枝,略点眉梢。轻盈微笑舞低回,何事尊前拍误招。夜渐寒深酒渐消。袖里时闻玉钏敲。城头谁恁促残更,银漏何如,且慢明朝。

狐裘尨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雪尽径泥乾,团栾绕树看。玉梅呈素艳,霜重月华寒。一萼半含春意密,数苞未破胭脂粒。斜枝倒浸碧池深,罗衣暗惹香风湿。须知贾午最多情,绣囊偷佩芳筵惊。又疑仙人下姑射,玉容寂寞幽态清。去年梅花开,干戈犹未扫。今年梅花开,劝君休草草。莫待子规啼,梅花满地蝴蝶飞。

郏鄏城中同德友,凤凰楼下会中秋。芳樽倒尽人归去,月色波光战未休。

游子惊车破,农人念稼伤。

湖阔疑无地,河回忽见山。登临聊自试,衰疾致身闲。四壁宁虞盗,多方莫驻颜。无风回远笛,有月待人还。

传衣传钵理难论,绮靡销磨二雅尊。不许姓名留月观,终携瓶锡去云门。窗间挂烛通宵在,竹上题诗隔岁存。珍重荆门郑从事,十年同受景升恩。

柴车朝出暮柴扉,麋鹿情通麋鹿知。寓目每因思旧约,破颜时幸读新诗。妻儿债负真冤境,祖佛因缘即妙医。救火抱薪还止火,只嫌虚幻没休时。

绛烛朱笼相随映,驰绣毂、尘清香衬。万金光射龙轩莹。绕端门、瑞雷轻振。元宵为开圣景。严敷坐、观灯锡庆。帝家华英乘春兴。搴珠帘、望尧瞻舜。

握手不禁别,庭梧声欲秋。云霄生脚底,田里付眉头。敬是褆身柱,和为应物舟。卷旗蒲柳市,茶鼎雨飕飕。

一画起于乾,先天至后天。灵岩天一线,想在伏羲前。

人情畏所见,假善以自欺。不畏或未死,心伪谁能医。风雷动渊默,日月行屏帏。念起物自形,矢决犹可追。而乃如琴张,堂堂亦何为。君子非恶文,文胜质乃衰。试看堂前草,安得青如兹。

别来五百岁,於焉驻飙驭。吴市梅子真,解后亦神遇。

直视无前气吐虹,五湖三岛在胸中。相逢莫怪不相揖,只见山僧不见公。

门当车马道,帘隔利名尘。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