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窦拾遗秋日见呈(时此公自江阴令除谏官)

孤城永巷时相见,衰柳闲门日半斜。
欲送近臣朝魏阙,犹怜残菊在陶家。

作品评述

《酬窦拾遗秋日见呈(时此公自江阴令除谏官)》是唐代皇甫曾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

孤城永巷时相见,
独立城中小巷,偶然相逢,
In the solitary city's eternal lanes, we meet in passing,

衰柳闲门日半斜。
柳树渐凋零,门扉静谧,太阳偏斜。
the withering willow leans over the gate as the day turns half-slant.

欲送近臣朝魏阙,
欲将亲近的臣子送入魏阙朝廷,
Intent on sending a close official to the Wei court,

犹怜残菊在陶家。
依然怜惜残留的菊花在陶家。
still cherishing the remaining chrysanthemums at the Tao residence.

诗意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秋日的情景,通过对城市景象和人物情感的描写,表达了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主题。诗人在这个时刻中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情感以及对残秋景象的感叹。

诗中的“孤城永巷时相见”描绘了一个偶然的相遇,诗人和友人在街头巷尾相见,这种相逢似乎带有一种命运的安排,强调了时光流转中人与人之间的短暂相遇。

“衰柳闲门日半斜”描绘了秋日的景象,柳树开始凋零,太阳的位置偏斜,呈现出秋天的寂静和衰老。这一景象与友人的离别相呼应,传达出人事易变、时光匆匆的情感。

“欲送近臣朝魏阙”表达了诗人的友人即将前往朝廷任职的情况,这也可被视为对友人的祝愿和关切。

最后两句“犹怜残菊在陶家”传达出诗人对残存的菊花的怜惜之情。菊花象征坚强和高洁,它们依然在陶家中绽放,犹如诗人对友人的关爱,虽然面对变迁,但情感仍然保留。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秋日景象、友情离别和光阴流转的描写,表达了人生短暂和情感变迁的主题,展现了唐代文人豁达深沉的情感。

诗词推荐

桑杨已零落,藻荇亦消沈。园宅在人境,岁时伤我心。强穿西埭路,共望北山岑。欲觅道人语,跨鞍聊一寻。亲朋会合少,时序感伤多。胜践聊为乐,清谈可当歌。微风淡水竹,净日暖烟萝。兴极犹难尽,当如薄暮何。

买得龙媒越水濆,轻桃细杏色初分。秋归未过阳关日,夜魄忽销阴塞云。吴练已知随影没,朔风犹想带嘶闻。临轩振策休惆怅,坐致烟霄只在君。

鸾胶曲子久喧传,烈祖英明素薄焉。语草探怀周[以下残缺]

河有冰兮山有雪,北户墐兮行人绝。独坐山中兮对松月,怀美人兮屡盈缺。明月的的寒潭中,青松幽幽吟劲风。此情不向俗人说,爱而不见恨无穷。

达磨东来不记年,一灯然处百灯然。顾从清净求明了,应喜晨斋学省缘。

雪花飞暖融香颊。颊香隔暖飞花雪。欺雪任单衣。衣单任雪欺。别时梅子结。结子梅时别。归不恨开迟。迟开恨不归。

自唐中微北方沸,胡马长鸣饮清渭。李公守节陷贼庭,身死骷髅行万里。百年事往谁复省,一丘榛莽无人祭。荒碑半折就磨灭,后人空解传其字。杀身不畏真丈夫,自古时危知烈士。俗书小技何足道,嗟我但欲扬其事。寥寥获麟数千载,末学褒贬多非是。高文大笔谁复作,黜臣饿夫须有待。

小楼呼酒揖青山,翠碧珑璁一笑间。山若有情应问我,如何犹似野人閒。

银河翻浪拍空流,玉女停梭清露秋。天上一年真一日,人间风月自生愁。

清明公正复慈祥,触眼平生见未尝。自幸来依骠骑幕,如何又趣舍人装。云霄去路日千里,萍梗微踪天一方。独有此心无远近,岁寒犹欲试冰霜。

棱棱玉台冰,莹洁绝织向。无人手自将,台之霜台下。海东闻鹤咏,清思方在野。迟胆有公事,匆匆摧上马。

塞草黄云万里哀,胡天漠漠鸟飞回。汉家几见封侯印,曾系沙场白骨来。

淮南悲木落,而我亦伤秋。况与故人别,那堪羁宦愁。荣华今异路,风雨昔同忧。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

胜境宜长望,迟春好散愁。关连四塞起,河带八川流。复磴承香阁,重岩映彩楼。为临温液近,偏美圣君游。

闲居岂无事,一动百艰难。水为斋僧惜,花因供佛残。喜闻多死士,厌话小长安。香火同缘客,饥肠先永叹。

遥夜支颐坐,春醪负十分。碧烟沈宿霭,清月入微云。真妄怯多病,翔潜喜不闻。秋鞑人乐处,十载怆离群。

蹇步还依列宿边,拱辰重认旧云天。自嗟多难飘零困,不似当年胆气全。鸡树晚花疏向日,龙池轻浪细含烟。从来不解为身计,一叶悠悠任大川。

客思残荷外,农功晚稻前。祭多巫得职,税足吏无权。浦漵家家钓,村墟点点烟。归舟葛衣薄,始觉是秋天。

为忆娃宫与虎丘,玩君新作不能休。蜀笺写出篇篇好,吴调吟时句句愁。洛下林园终共住,江南风月会重游。由来事过多堪惜,何况苏州胜汝州。

暮年鼻塞等薰莸,高摘浓薰两罢休。奴折长枝汲薪水,老夫不复置香篝。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