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到浙西

临平水竭蒹葭死,里社萧条旅馆秋。
尝叹晋郊无乞籴,岂忘吴俗共分忧。
野悲扬目称嗟食,林极翳桑顾所求。
苛政尚存犹惕息,老人偷拜拥前舟。

作品评述

《却到浙西》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作品。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浙西地区的一次旅行中所见所感,抒发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对乡土情怀的怀念之情。

《却到浙西》中的“临平水竭蒹葭死,里社萧条旅馆秋”描绘了当时的临平水已经干涸,蒹葭枯死,而乡村社稷之间萧条凄凉,旅馆也是秋天萧瑟的景象。作者在这样的环境中叹息晋国国都没有实施供应乞籴措施,以解决民众的生活困难,然而他也不忘记吴地的人们也同样面临着分忧的境况。

诗中的“野悲扬目称嗟食,林极翳桑顾所求”反映出农民们屈辱地要采集食物,他们捕鱼、采菜,唯恐得不到所需。而社稷已经被浓密的树林所遮蔽,他们盼望着政府能够给予帮助。

最后两句“苛政尚存犹惕息,老人偷拜拥前舟”抒发了老百姓对于苛政的惋惜,他们心存希望,但同时也感到惧怕。在政府仍旧实行苛政之时,一位老人 stw尽管偷偷将船拜借给政府使用,但是他的内心仍然充满了担心和不安。

这首诗虽然篇幅不长,但通过描绘浙西旅行的景物和民众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局的担忧以及对吴地乡土情怀的怀念之情。诗歌中运用了生动的描写手法和质朴的语言,抒发了作者对于社稷民生的深切关注,具有浓厚的乡土情怀,展示了唐代时期社会风貌和民众生活的一幅画卷。

作者介绍

李绅,字公垂,润州无锡人。为人短小精悍,于诗最有名,时号短李。元和初,擢进士第,补国子助教,不乐辄去。李锜辟掌书记,锜抗命,不为草表,几见害。穆宗召为右拾遗、翰林学士,与李德裕、元稹同时号三俊。歷中书舍人、御史中丞、户部侍郎。敬宗立,李逢吉搆之,贬端州司马,徙江州长史,迁滁、寿二州刺史,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太和中,擢浙东观察使。开成初,迁河南尹、宣武节度使。武宗即位,召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进尚书右僕射,封赵郡公。居位四年,以检校右僕射平章事节度淮南。卒,赠太尉,谥文肃。《追昔游诗》三卷,杂诗一卷,今合编为四卷。 李绅字公垂,润州无锡人,登元和元年武翊黄榜进士第,武宗会昌六年卒。补诗一首。

诗词推荐

工部文章裕后昆,桥斋遗稿炯然存。偶拈同谷悲歌句,又把愁肠搅一番。

秋天

渔父醉,钓竿闲。柳下呼儿牢系船。高眠风月天。

秋天

吴质车中载甲兵,辛毗颈上毛轻。孔明才略何堪算,十倍曹丕是宪英。

秋天

万里江南客,三年泽畔身。惊弦已疮雁,涸辙欲穷鳞。日月奔腾晚,烟花感慨春。谁能为此曲,无乃数奇人。

秋天

谪仙读书处,零落依长松。世人皆欲杀,头白想飘蓬。

秋天

正尔元无事,胡然不自聊。髯衰纷若雪,梅早缀如椒。太白倾残榼,方炉爇柿樵。宦才成此味,隐莫待渠招。

秋天

阑干风冷雪漫漫,惆怅无人把钓竿。时有官船桥畔过,白鸥飞去落前滩。

秋天

西州余一老,六月上穷山。仲子何时到,三吴说鬓斑。土风添药费,圣代有生还。归梦商於近,音书报是间。

秋天

四海兵初偃,平津阁正开。谁知大炉下,还有不然灰。

秋天

强栽髭鬓较锱铢,眼底精神不解枯。许我苍颜殿诸老,可能同读远游无。

秋天

正堪休手足,好事降为奴。具眼感君惠,无心真我徒。耐寒曾得友,蒙耻恐非夫。却羡木居士,盘鸠赐策扶。

秋天

快马常苦瘦,剿儿常苦贫。黄禾起羸马,有钱始作人。

秋天

初霁独登赏,西楼多远风。横烟秋水上,疏雨夕阳中。高树下山鸟,平芜飞草虫。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

秋天

阙角孤高特地迷,迷藏浑忘日东西。江流入海情无限,莫雨连山醉似泥。梦里兴亡应未觉,后来愁思独难齐。只堪留作游观地,看遍峰峦处处低。

秋天

玉皇重赐瑶池宴,琼筵第二十四。万象澄秋,群裾曳玉,清澈冰壶人世。鳌峰对起。许分得钧天,凤丝龙吹。翠羽飞来,舞鸾曾赋曼桃字。鹤胎曾梦电绕,桂根看骤长,玉干金蕊。少海波新,芳茅露滴,凉入堂阶彩戏。香霖乍洗。拥莲媛三千,羽裳风佩。圣姥朝元,炼颜银汉水。

秋天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

秋天

一念爱亲无彼此,向来情义笃年家。稍伸九地幽幽恨,此事期君可咄嗟。

秋天

薄衾小枕天气。乍觉别离滋味。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毕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也拟待、却回征辔。又争奈、已成行计。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恁寂寞厌厌地。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秋天

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秋天

昨夜报春来,的皪岭梅开雪。携手玉人同赏,比看谁奇绝。阑干倚遍忆多情,怕角声呜咽。与折一枝斜戴,衬鬓云梳月。

秋天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