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方山诗

寒鸟树间响。
落星川际浮。
繁霜白晓岸。
苦雾黑晨流。
鳞鳞逆去水。
弥弥急还舟。
望乡行复立。
瞻途近更修。
谁能百里地。
萦绕千端愁。

作品评述

《下方山诗》是一首南北朝时期的诗词,作者是何逊。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寒鸟树间响。
落星川际浮。
繁霜白晓岸。
苦雾黑晨流。
鳞鳞逆去水。
弥弥急还舟。
望乡行复立。
瞻途近更修。
谁能百里地。
萦绕千端愁。

译文:
寒冷的鸟儿在树间鸣叫。
落下的星星浮游在河川之间。
繁密的霜雪覆盖着白色的岸边。
苦涩的雾气在黑色的晨光中流动。
鳞鳞的涟漪逆流而上。
急迫的船只回航。
望着故乡,行走又停留。
眺望前方的路途愈加崎岖。
有谁能够穿越百里之地,
纠缠着千百种忧愁。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离乡之苦、思乡之情的感受。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将自己内心的痛苦与外在的环境相结合,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的开头以寒鸟的鸣叫作为引子,寒冷的季节和凄凉的声音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寂寞。接着,诗人用"落星川际浮"的形象,描绘了离乡之人思念故乡的心情,仿佛流浪的星星漂泊在陌生的河川之间。

接下来的两句"繁霜白晓岸。苦雾黑晨流"通过形容词的运用,展示了冰冷的晨光和苦涩的雾气,形象地描述了诗人离乡的艰辛和无奈。

接下来的两句"鳞鳞逆去水。弥弥急还舟"描述了涟漪逆流和急迫的船只回航,表达了诗人渴望回到故乡的强烈愿望。

最后两句"望乡行复立。瞻途近更修"表达了诗人眺望故乡,行走又停留的心情,同时也展示了前方路途的艰难险阻。

最后两句"谁能百里地。萦绕千端愁"表达了诗人对于能够回到故乡的渴望,但又感到无法逾越百里之地的无奈和心头的无数忧愁。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将诗人内心的离愁别绪与外在的环境相结合,寄托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它表达了一个离乡背井的人对故乡的追忆和思念,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于命运的无奈和无尽的苦闷。

诗词推荐

新篁才解箨,寒色已青葱。冉冉偏凝粉,萧萧渐引风。扶疏多透日,寥落未成丛。惟有团团节,坚贞大小同。

饮非其人茶有语,闭门独啜心有愧。

江边有微行,诘曲背城市。平湖春草合,步到栖禅寺。堂空不见人,老稚掩关睡。所营在一食,食已宁复事。客来岂无得,施子净扫地。风松独不静,送我作鼓吹。

铁山正月雪交加,欲探东风未有涯。才过青泥春便好,水边林下见梅花。

无苗何处寻黄犊,露地谁家觅白牛。

闭户全无事,窥园颇自由。不堪箝纸尾,乍可把锄头。避树斜开径,邀泉曲放沟。吾心元自直,儿辈勿相尤。

芳酒一樽虽甚□,故人千里奈思何。柳挼池阁条偏细,花近檐楹香更多。

车如流水马如龙,仙史高台十二重。天上初移衡汉匹,可怜歌舞夜相从。

不期而会,不约而同。晴光烁烁,和气融融。际遇两朝圣主,中兴徽庙禅丛。良田天锡平如砥,坐对灵苗岁岁丰。

妙年声落落,晚岁陈堂堂。政出诸公右,吾宁一老傍。园林春婉娩,坟土泪凄凉。孝友无馀事,新诗入锦囊。

穹崇千尺压群峦,终日登临兴未阑。佳趣清幽尘自涤,升天犹有许君坛。

上将风戈赏罚明,矛鋋严闭亚夫营。人君却禀将军令,按辔垂鞭为缓行。

江夏无双士,嘉禾百里君。信非今日吏,要与古人群。阅世卧松柏,过前纷蚋蚊。薰莸自我别,青白在渠分。

鲤非悭授伋,点岂吝传参。内弃元和脚,旁求一祖心。能容石攻玉,会使铁成金。十诀先传九,余其默自寻。

十年江浦卧郊园,闲夜分明结梦魂。舍下烟萝通古寺,湖中云雨到前轩。南宗长老知心法,东郭先生识化源。觉后忽闻清漏晓,又随簪珮入君门。

中有桃源天地宽,杳然溪照武陵寒。莫言洞府无由入,试向桃看背后看。

的皪光明色照人,枝头已有十分春。我惊唤作菩提树,为是如来幻化身。

朝衣无色如霜叶,将奈云安别驾何!钟鼎山林俱不遂,声名官职两无多。低昂未免闻鸡舞,慷慨犹能击筑歌。头白伴人书纸尾,只思归去弄烟波。

开德之舞,四朝用康。有如姬姒,助集同邦。威克厥爱,居安不忘。风旋山立,济济皇皇。

智力苦不足,黎甿殊未安。忽从新命去,复隔旧僚欢。晓路整车马,离亭会衣冠。冰坚细流咽,烧尽乱峰寒。耆老相饯送,儿童亦悲酸。桐乡寄生怨,欲话此情难。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