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作品评述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翻译及注释

翻译
太平时闲游有趣却是无能,闲爱天上孤云安静爱山僧。
我愿手持旌麾去吴兴上任,乐游原上再望望风雨昭陵。

注释
⑴吴兴:即今浙江省湖州市。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高敞,可以眺望,是当时的游览胜地。
⑵“清时”句:意谓当这清平无所作为之时,自己所以有此闲情。
⑶一麾(huī):旌旗。
⑷昭陵:唐太宗的陵墓。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于公元850年(唐宣宗大中四年)将离长安到吴兴(今浙江湖州)任刺史时所作。杜牧出身于官宦世家:他的远祖杜预是西晋著名的学者和军事家;曾祖杜希望为唐玄宗时的边塞名将;祖父杜佑则是中唐时期卓越的政治家、史学家,历任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宰相;父亲杜从郁官至驾部员外郎,可惜英年早逝。杜牧自己不但文采绝佳,而且颇有政治才能,一心想报效国家。他曾在京都长安任吏部员外郎,职位清闲,难有作为。他不想这样无所事事地虚度年华,所以这次请求外放,得到批准后,便写下了这首诗表达心情。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鉴赏

  在唐人七绝中,也和在整个古典诗歌中一样,以赋、比二体写成的作品较多,兴而比或全属兴体的较少。杜牧这首诗采用了“托事于物”的兴体写法,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情,称得上是一首“言在此而意在彼”、“言已尽而意有余”的名篇。

  杜牧不但长于文学,而且具有政治、军事才能,渴望为国家作出贡献。当时他在京城里任吏部员外郎,投闲置散,无法展其抱负,因此请求出守外郡。对于这种被迫无所作为的环境,他当然是很不满意的。诗从安于现实写起,反言见意。武宗、宣宗时期,牛李党争正烈,宦官擅权,中央和藩镇及少数民族政权之间都有战斗,根本算不上“清时”。诗的起句不但称其时为“清时”,而且进一步指出,既然如此,没有才能的自己,倒反而可以借此藏拙,这是很有意趣的。次句承上,点明“闲”与“静”就是上句所指之“味”。而以爱孤云之闲见自己之闲,爱和尚之静见自己之静,这就把闲静之味这样一种抽象的感情形象地显示了出来。

  第三句一转。汉代制度,郡太守一车两幡。幡即旌麾之类。唐时刺史略等于汉之太守。这句是说,由于在京城抑郁无聊,所以想手持旌麾,远去江海。(湖州北面是太湖和长江,东南是东海,故到湖州可云去江海。)第四句再转。昭陵是唐太宗的陵墓,在长安西边醴泉县的九嵏山。古人离开京城,每每多所眷恋,如曹植诗:“顾瞻恋城阙,引领情内伤。”(《赠白马王彪》)杜甫诗:“无才日衰老,驻马望千门。”(《至德二载自京金光门出乾元初有悲往事》)都是传诵人口之句。但此诗写登乐游原不望皇宫、城阙,也不望其他已故皇帝的陵墓,而独望昭陵,则是别有深意的。唐太宗是唐代、也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杰出的皇帝。他建立了大唐帝国,文治武功,都很煊赫;而知人善任,惟贤是举,则是他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诗人登高纵目,西望昭陵,就不能不想起当前国家衰败的局势,自己闲静的处境来,而深感生不逢时之可悲可叹了。诗句虽然只是以登乐游原起兴,说到望昭陵,戛然而止,不再多写一字,但其对祖国的热爱,对盛世的追怀,对自己无所施展的悲愤,无不包括在内。写得既深刻,又简练;既沉郁,又含蓄,真所谓“称名也小,取类也大”。

作者介绍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人。太和二年,擢进士第,復举贤良方正。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擢监察御史。移疾,分司东都,以弟顗病弃官。復为宣州团练判官,拜殿中侍御史、内供奉。累迁左补阙、史馆修撰,改膳部员外郎,歷黄、池、睦三州刺史。入为司勋员外郎,常兼史职,改吏部,復乞为湖州刺史。踰年,拜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卒。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病利尤切。其诗情致豪迈,人号为小杜,以别甫云。《樊川诗》四卷,外集诗一卷,别集诗一卷,今编为八卷。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人。太和二年,擢进士第,復举贤良方正。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擢监察御史,移疾,分司东都,以弟顗病弃官。復为宣州团练判官,拜殿中侍御史、内供奉。累迁左补阙、史馆修撰,改膳部员外郎,歷黄、池、睦三州刺史。入为司勋员外郎,常兼史职。改吏部,復乞为湖州刺史。踰年,拜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卒。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病利尤切。其诗情致豪迈。人号为小杜,以别甫云。樊川诗四卷,外集诗一卷,别集诗一卷,今编为八卷。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人。太和二年,擢进士第,復举贤良方正。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擢监察御史,移疾,分司东都,以弟顗病弃官。復为宣州团练判官,拜殿中侍御史、内供奉。累迁左补阙、史馆修撰,改膳部员外郎,歷黄、池、睦三州刺史。入为司勋员外郎,常兼史职。改吏部,復乞为湖州刺史。踰年,拜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卒。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病利尤切。其诗情致豪迈。人号为小杜,以别甫云。樊川诗四卷,外集诗一卷,别集诗一卷,今编为八卷。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人。太和二年,擢进士第,復举贤良方正。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擢监察御史,移疾,分司东都,以弟顗病弃官。復为宣州团练判官,拜殿中侍御史、内供奉。累迁左补阙、史馆修撰,改膳部员外郎,歷黄、池、睦三州刺史。入为司勋员外郎,常兼史职。改吏部,復乞为湖州刺史。踰年,拜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卒。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病利尤切。其诗情致豪迈。人号为小杜,以别甫云。樊川诗四卷,外集诗一卷,别集诗一卷,今编为八卷。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人。卒大中七年,五十一岁。(据岑仲勉先生作《李德裕会昌伐叛编证》一文所推定之结论。)补诗一首。

诗词推荐

旅泛本无定,相逢那可期。空怀白阁夜,未答碧云诗。暮雨潮生早,春寒雁到迟。所思今不见,乡国正天涯。

爱国

如神正直护缧囚,当代公卿总合羞。疏纸未烧谋已遂,炉香方爇病先瘳。乞灵屡假三更寐,释缚常万家户侯。待得有勋书竹帛,一封当为荐宸旒。

爱国

君家梅溪上,但见梅花白。我家家树红,求枝寄归客。翦接如交情,本末不相隔。明年举酒时,醉颊生微赤。

爱国

古人深恨不同时,虽得同时不识之。独把遗编想风质,皇天何负十年期。

爱国

渭水流关内,终南在日边。胆销豺虎窟,泪入犬羊天。起晚堪从事,行迟更学仙。镜中衰谢色,万一故人怜。

爱国

五盘虽云险,山色佳有馀。仰凌栈道细,俯映江木疏。地僻无网罟,水清反多鱼。好鸟不妄飞,野人半巢居。喜见淳朴俗,坦然心神舒。东郊尚格斗,巨猾何时除。故乡有弟妹,流落随丘墟。成都万事好,岂若归吾庐。

爱国

神仙铸剑本无硎,岸石班班尚铁鉎。天上少年仍狡狯,不须还尔对方平。

爱国

萧萧凌雪霜,浓翠异三湘。疏影月移壁,寒声风满堂。卷帘秋更早,高枕夜偏长。忽忆秦溪路,万竿今正凉。

爱国

萍彩日相鲜,柳绵时暗度。无风亦生凉,有月助奇趣。偶来独坐时,爱此那能去。

爱国

秋入眠床水一方,江湖风月坐来凉。浮浮爽气仙游去,身在苍烟白鸟行。

爱国

姚黄容易雒阳观,吾土姚花洗眼看。一抹胭脂匀作艳,千窠蜀锦合成团。春风应笑香心乱,晓日那伤片影单。好为太平图绝瑞,却愁难下彩毫端。

爱国

万点波光映古丘,林深云锁洞门秋。是谁订我重来约,携手相将到白头。

爱国

孟春属佳辰,驾言从郡丞。蓐食戒徒御,篝火事徂征。方舟绝横汉,适彼樊侯城。缅怀昔封君,能使晚周兴。千龄想风概,慨叹岸与陵。故城若墟落,邑屋袖可凭。盘飧倦举箸,幅幅气拂膺。古寺蔽榛甓,破舍余残僧。人言魏徵君,於焉常曲肱。窭居三十年,蔚然以诗鸣。人忧不改乐,信哉

爱国

故人昔隐东蒙峰,已佩含景苍精龙。故人今居子午谷,独在阴崖结茅屋。屋前太古玄都坛,青石漠漠常风寒。子规夜啼山竹裂,王母昼下云旗翻。知君此计成长往,芝草琅玕日应长。铁锁高垂不可攀,致身福地何萧爽。

爱国

世事一何稠,论心日已偷。尚蒙今士笑,宜见古人羞。老圃聊须问,良田亦欲求。非关畏黻冕,无责易身修。

爱国

岐路今如此,还堪恸哭频。关中成久客,海上老诸亲。谷口田应废,乡山草又春。年年销壮志,空作献书人。

爱国

乐统大安,舞昭盛德。合奏允谐,孔容有翼。秉翟言竣,总干是力。箫勺之仁,参和万国。

爱国

结束衣囊了,炎州定去游。草堂方惜别,山雨为相留。又得一宵话,免生千里愁。莫辞重卜日,后会必经秋。

爱国

南国虽多热,秋来亦不迟。湖光朝霁后,竹气晚凉时。楼阁宜佳客,江山入好诗。清风水蘋叶,白露木兰枝。欲作云泉计,须营伏腊资。匡庐一步地,官满更何之。

爱国

我生篾拘束,萍梗堕游宦。迟暮齿发落,归来岁已晏。□□一纪前,罢官避谗讪。故人为买地,诛茅偃岩涧。忍饥苦不坚,浪出蹈忧患。缪遭千骑拥,云贵阅万甲擐。亦尝排九阊,稍纳小臣谏。途穷事已去,运尽泪空潸。狼虎瓷吞噬,鬼蜮肆亵嫚。岂料全性命,复此莳葵苋。坏屋如敝衣,随

爱国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