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晦庵斋居闻磬韵

纤月照幽林,秋气一何爽。
散步豁烦襟,旷然息群想。
忽闻玉磬里,冷冷送清响。
顿令尘虑空,颇觉道心长。

作品评述

《和晦庵斋居闻磬韵》是宋代郑可学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纤月照幽林,
秋气一何爽。
散步豁烦襟,
旷然息群想。

忽闻玉磬里,
冷冷送清响。
顿令尘虑空,
颇觉道心长。

译文:
清亮的月光照耀在幽深的林木中,
秋天的气息是多么清爽。
漫步其中,心中的烦忧烟消云散,
宁静而不受干扰。

突然听到玉磬的声音,
冷冷地传来清脆的音响。
顿时让心中的杂念消失,
感觉到内心的道心延伸开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郑可学在晦庵斋居中的一段经历和感悟。诗人在幽静的林间散步,清亮的月光照耀下,秋天的凉爽气息让他感到宜人。在这样的环境下,他的心情得到了舒缓,烦忧和杂念也随之消散。

然后,他突然听到玉磬的声音,那冷冷而清脆的音响,仿佛来自深山幽谷。这声音打破了他心中的尘埃,使他的思绪变得清净。通过聆听磬声,他感受到了一种超越尘世的宁静和安详,内心的道心得以延展。

这首诗词通过自然景物和声音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在幽静环境中返璞归真、舒缓心情、静心修行的心境。磬声的出现象征着超脱尘俗的境界,让人感受到内心深处的宁静与安宁,促使作者产生对道心的思考和领悟。整首诗词以简洁而清新的语言,传达了平和宁静的心境和追求内心安宁的愿望,具有典型的宋代山水田园诗风。

诗词推荐

冰壶底里步金沙,真到林逋处士家。未辨寒泉荐秋菊,且将瘦句了梅花。

浩浩风兼雨,纷纷柳与花。不知春事减,但觉旅愁加。嗜酒谁明意,耽诗老不佳。无家对寒食,相与重成嗟。

全吴称富庶,一水忽萧条。稍辱君公察,焉容盗贼骄。浦荒橐物谢,田落介虫饶。见说塘西路,人家总被烧。

为甚花神受气偏,却来南地逞春妍。鞓红未数青州种,粉白犹疑洛浦仙。

抱疾寒溪卧,因循草木青。相留开夏蜜,辞去见秋萤。朔雪痕侵雍,边烽焰照泾。烟沈陇山色,西望涕交零。

汉宫铅粉净无痕。蜡点寒梢水畔村。忍犯冰霜欺竹柏,肯同雪月吊兰荪。骚人咏去清诗健,驿使传来旧典存。病眼浑疑春思早,一枝聊洗画图昏。

攀跻缘鸟外,目尽四垂荒。片水吞湖白,孤烟射日黄。台空风自鼓,露结草犹香。寂寞追欢地,怀人老大伤。

卧看西湖烟渚。绿盖红妆无数。帘卷曲栏风,拂面荷香吹雨。归去。归去。笑损花边鸥鹭。

桂阳年少西入秦,数经甲科犹白身。即今江海一归客,他日云霄万里人。

一番小雨,陡觉添秋色。桐叶下银床,又送个、凄凉消息。故乡何处,搔首对西风,衣线断,带围宽,衰鬓添新白。钱塘江上,冠盖如云积。骑马傍朱门,谁肯念、尘埃墨客。佳人信杳,日暮碧云深,楼独倚,镜频看,此意无人识。

雨恋池三尺,晴窥月一方。未□□□□,敢望若并洋。□怪曾惊耳,仝嗔欲刃肠。谁能□□□,老子欲追凉。

世事非吾事,驾言归路寻。向时迷有命,今日悟无心。庭内菊归酒,窗前风入琴。寓形知已老,犹未倦登临。

红毛国,旧许与中国相贸易,边帅见其众,不许登岸。红毛人固请赐一毡地足矣。帅思一毡所容无几,许之。其人置毡岸上,但容二人,拉之容四五人。且拉且登,顷刻毡大亩许,已登百人矣。短刃并发,出于不意,被掠数里而去。

风生高竹凉,雨送新荷气。鱼游悟世网,鸟语入禅味。一挥四百病,智刃有余地。病来每厌客,今乃思客至。

忆在长安烂漫游,大明宫阙与云浮。今朝偶上慈恩塔,北望茫茫禾黍秋。

虎踞标灵迹,危楼杳霭间。剑池沉石壁,金地涌秋山。塔影松轩断,云迷藓迳斑。磬随灵籁尽,鹤伴老僧间。有句惭先哲,无辞愈厚颜。我来聊寫望,顿觉离人寰。

婀娜枝香拂酒壶,向阳疑是不融酥。晚来嵬峨浑如醉,惟有春风独自扶。

汤汤散作家家惠。莫与贪泉一样看。

门掩垂杨,宝香度、翠帘重叠。春寒在,罗衣初试,素肌犹怯。薄霭笼花天欲暮,小风送角声初咽。但独褰、幽幌悄无言,伤初别。衣上雨,眉间月。滴不尽,颦空切。羡栖梁归燕,入帘双蝶。愁绪多於花絮乱,柔肠过丁香结。问甚时、重理锦囊书,从头说。

地势连沧海,山名号紫微。景闲僧坐久,路僻客来稀。峡影云相照,河流石自围。尘喧都不到,安得此忘归。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