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贾注归蜀

将为干名入帝都,却言归隐蜀乡闾。
永抛丹桂辞京辇,深入青山侍板舆。
囊里几般仙药草,杖头数卷道经书。
相门亲友应相羡,富贵终难复旧居。

作品评述

《送贾注归蜀》是宋代诗人魏野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将为干名入帝都,
却言归隐蜀乡闾。
永抛丹桂辞京辇,
深入青山侍板舆。
囊里几般仙药草,
杖头数卷道经书。
相门亲友应相羡,
富贵终难复旧居。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诗人送别贾注回蜀地的情景。贾注原本要前往帝都谋求官位,但他却决定归隐到蜀乡闾。诗人表达了对贾注的羡慕和赞赏,认为他放弃了在京城追求名利的机会,选择了深入青山、侍奉板舆(指贾注将担任地方官员)。诗人认为贾注囊中装着各种仙药和草药,手中执着几卷道经书,这些都是他归隐所需的,而且他的亲友们也会羡慕他的选择。最后两句表达了富贵难以再回到旧居的意思。

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士人放弃功名利禄,选择回归本乡隐居的形象。诗人通过对贾注的赞美和羡慕,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认同。诗中的"丹桂"指的是帝王宫廷的荣耀和尊贵,而贾注却选择了"蜀乡闾",这种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追求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士人的特质。诗人通过描述贾注囊中的仙药草和手中的道经书,暗示了他将过一种与世隔绝、追求修身养性的生活。最后两句表达了一种富贵难以与旧有生活相复的观念,暗示了归隐者所追求的超脱尘世的境界。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赞美和对功名利禄的淡漠态度。通过对贾注的描述,诗人揭示了自己对闲适自在、追求内心宁静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纷扰的拒绝。这首诗词在宋代文人士人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上一部分文人士人的思想追求。

作者介绍

魏野(九六○~一○二○),字仲先,号草堂居士,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东都事略》卷一一八作蜀人)。一生不仕,居陕县东郊。真宗大中祥符四年(一○一一)被荐徵召,力辞不赴。广交僧道隠者,与当时名流寇准、王旦等亦有诗赋往还。天禧三年(一○一九)十二月九日卒,年六十。卒后赠秘书省着作郎。有《草堂集》,生前已行于世。死后,其子魏闲总其诗重编爲《鉅鹿东观集》十卷。《宋史》卷四五七、《东都事略》卷一一八有传。 魏野诗,前十卷以一九二五年贵池刘氏影宋刊本《鉅鹿东观集》爲底本,校以宋绍定元年严陵郡斋刻本(残四~六卷,以明抄本配足,简称明抄配宋本,藏北京图书馆)、旧山楼藏清钞本(简称旧山楼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张蓉镜藏清钞本(简称张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章钰藏清钞本(简称章本)、宋筠录温忠翰校跋本(简称温校)、赵氏峭帆楼一九一四年刊本(简称赵本)、傅增湘批校本(简称傅校)、陈思辑《两宋名贤小集》(清初钞本,收《草堂集》三卷,简称草堂集本)等。另从《草堂集》、《全芳备祖》等书辑得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莫羡蓬莱鸾鹤侣,道成羽翼自生身。君看名在丹台者,尽是人间修道人。

我生虽晚亦匡庐,得见先生喜有馀。止为包荒安邸舍,敢将入幕论乡闾。一官贪禄无他望,四海安身即定居。幽谷若因明主问,莫言臣邑有相如。

仁宗朝以制策登科者十五人,轼忝冒时,尚有富彦国、张安道、钱子飞、吴长文、夏公酉、陈令举、钱醇老、王中父并轼与家弟辙,九人存焉。其后十有五年,哭中父于密州,作诗吊之,则子飞、长文、令举殁矣。又八年,轼自黄州量移汝海,与中父之子沇之相遇于京口,相持而泣,则十五

鼓棹泛瀰茫,驱车道莽苍。功名中底用,奔走为谁忙。白浪高扬子,青山入建康。从来怀古意,秋至转悲凉。

斋下瞰湖山,光景奇绝。予数过之,为赋此虚阁笼寒,小帘通月,暮色偏怜高处。树隔离宫,水平驰道,湖山尽入尊俎。奈楚客淹留久,砧声带愁去。屡回顾。过秋风、未成归计。谁念我、重见冷枫红舞。唤起淡妆人,问逋仙、今在何许。象笔鸾笺,甚而今、不道秀句。握平生幽恨,化作沙

桂轮逼采,菱沼漾金,潜虬暗动鲛室。水路乍疑霜雪,明眸洗春色。年时事,还记忆。对万顷、葑痕龟坼。旧游处,不认三潭,此际曾识。今度涌金楼,素练萦窗,频照庚侯席。自与影娥人约,移舟弄空碧。宵风悄,签漏滴。早未许、睡魂相觅。有时眼,月被云妨,天也拚得。

雨袖飘飘恍欲仙,半醒半醉酒明船。太虚一室都无碍,皎月凉风石上民。

一片中原万里馀,殆非孱德所宜居。夏商正朔犹能布,汤武干戈未便驱。泽火有名方受革,水天无应不成需。详知仁我为心者,肯作人间浅丈夫。

今朝正月一,只是寻常日。就中殊异处,遍界铺银色。

白首辞廊庙,投间濑水隈。因亲贞女传,深仰谪仙才,声漂名犹在,沉渊事可哀。请魂招不得,偷俗挽教回。直笔遗青史,□矶锁绿苔。凭将一杯酒,浇向浪花堆。

朝来取饭化,乃是维摩遣。全锋虽未露,半藏已曾转。说有陋裴頠,谈无笑王衍。看经聊尔耳,遮眼初不卷。三吒故自醒,一吷何由喘。请归视故椟,静夜珠当反。安居三十年,古衲磨山茧。持珠尚默坐,岂是功用浅。

画戟朱楼映晚霞,高梧寒柳度飞鸦。门前不见归轩至,城上愁看落日斜。

立石标溪界,疏荷限水香。此翁三十载,看了几人忙。

喜闻罨画初回棹,便拎共公吟过春。何事客乡还送客,今朝人日更愁人。风吹杯面梅花老,路转裙腰草色新。只恐西湖留不住,重来好为活疲民。

玉辇何年去不回,霸图千古总成灰。秋深兔穴依寒陇,岁久鱼灯暗夜台。故国关河瓯越在,遗民蘋藻鼎湖哀。莲花峰下黄昏月,犹见三郎白马来。

我晚惭初学,公才又壮年。同盟觉山寺,共饮玉溪泉。薄宦身常隔,高怀骨易仙。伤心风作恶,不助过湖船。

圣俞小饮亦百杯,高叉两手无欹颓。曼卿登楼终日饮,端坐人谓神仙来。二贤佳语三百载,磊磊亦有梅山在。有人招邀无不如,吞吸樽罍气如海。夜来一醉不为淫,归路胡为不自禁。蹴压荆棘卧霜草,接{上四下离}倒著披衣襟。我来相问胡乃尔,笑而答之言纚纚。礼岂为我辈设哉,君特未知

南薰独擅水云乡,不许人间别有香。是草是花开一遍,春风却似欠商量。

如来有说耶,声闻未辨邪。返成非谤罪,却业云遮□。

凛凛春寒犯客裘,轻阴残雪放孤舟。无端惟有堤边柳,作态东风恼客愁。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