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廷老三月十四日

三月日几望,士游溱水阳。
溱流已涣涣,有美此翱翔。
偶来适此愿,月色同满床。
士曰陟少室,女曰归大梁。
及晨各异役,悲喜竟回肠。
芍药有遗风,赠好期不忘。
固匪子能逮,是焉继新章。

作品评述

《和李廷老三月十四日》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三月的某一天,我和李廷老一起游玩在溱水阳。溱水流淌得很宽广,有美丽的景色供我们畅游。偶然来到这里,我希望能与月色为伴,一同充满床榻。我说我要去陟少室(指向东方),而她说她要回大梁(指向西方)。等到早晨,我们各自分别去从事不同的工作,悲喜交织在心头。芍药花有着独特的风采,我将它作为礼物赠送给她,希望我们的美好时光不会被遗忘。虽然我并非才子,但我会继续创作新的篇章。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春天的日子,诗人与李廷老一同游玩在溱水阳。他们在美丽的自然景色中度过了愉快的时光,然后分别回到各自的生活中。诗人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彼此的思念之情。他通过赠送芍药花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并表示自己会继续创作新的篇章。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人物之间的情感。诗人通过描述自然景色和人物的对话,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人情之间的交织。诗中的溱水阳和月色都象征着美好的时光和情感的寄托。诗人通过芍药花的赠送,表达了自己对李廷老的思念和珍视之情。整首诗词流畅自然,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和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作者介绍

本卷作于皇祐五年(一○五三),是年秋作者丧母,解监永济仓官,扶榇归宣城守制。《宛陵文集》自《和吴沖卿元会》始,原编卷一七;自《依韵和原甫省中松石画壁》始,原编卷一八;自《韩子华遗冰》始,原编卷三九;自《宁陵阻风雨寄都下亲旧》始,原编卷四○。

诗词推荐

忆昨从游日,乌奴桃李春。通家联雅好,入幕而佳宾。绿野归心切,丹山旧迹陈。九原多感怆,掩袂重伤神。

半世功名在,谁为磊落人。上方怜我直,公亦爱吾身。一笑知天近,频年厌马尘。把麾江上去,得与客星邻。

举世总痴愚,贪恋财色,无不迷错。一个丹诚,趁轻肥为作。三耀照、宁曾畏慎,四时长,追欢取东。越频频做,恰似飞蛾,见火常投托。光中方省悟,体烂怎追却。悔恨迟迟,已遭逢烧烙。能远害、焉今祸患,会全身、那经灼烁。请於身看,只被得利名荣华缚。

傲雪凌霜。平欺寒力,搀借春光。步绕西湖,兴余东阁,可奈诗肠。娟娟月转回廊。诮无处、安排暗香。一夜相思,几枝疏影,落在寒窗。

游子名家后,天资更敏强。壮怀右自许,远业定难量。幕府文书简,韦编趣味长。怅然成阔别,音寄莫相忘。

三河野人,两浙社宾。湛存该理智,妙触出根尘。乌藤行脚丛林事,鈯斧住山云水身。

武陵城里崔家酒,地上应无天上有。南游道士饮一斗,卧向白云深洞口。

虎溪虽小深似海,截断英雄富贵尘。却为渊明过溪笑,方知心自有高人。

去年离别雁初归,今夜裁缝萤已飞。征客近来音信断,不知何处寄寒衣?

雨后来更好,绕池遍青青。柳花闲度竹,菱叶故穿萍。独坐殊未厌,孤斟讵能醒。持竿至日暮,幽咏欲谁听。兹游苦不数,再到遂经旬。萍盖污池净,藤笼老树新。林乌鸣讶客,岸竹长遮邻。子云只自守,奚事九衢尘。

亨衢进补华虫哀,暮景归调姹女炉。此老笔端今或有,乾淳蹉了后来无。

村落欲黄昏,寒云片片凝。隔城钟似磬,远岫烧如灯。名利堪弹指,林泉但枕肱。何由遂闲散,自喜本无能。

目断积成一钵泪,魂销赢得十篇诗。相逢不及相思好,万境妍于未到时。

早夏清和在,晴江沿泝时。岸风摇鼓吹,波日乱旌旗。醉帟牵缃蔓,游鬟扑绛蕤。树来惊浦近,山失悟舟移。雅俗西南盛,归轺东北驰。北欢那复得,抛恨寄天淮。

云物澹清晓,无风溪自闲。柴门对急雨,壮观满空山。春发苍茫内,鸟鸣篁竹间。儿童笑老子,衣湿不知还。

白露蒹葭八月秋,征鸿又作稻梁谋。一群嘹呖相呼处,多在萍荒浅水洲。

腻粉琼妆透碧纱,雪休夸。金凤搔头坠鬓斜,发交加倚著云屏新睡觉,思梦笑。红腮隐出枕函花,有些些。

旌阙书亭焕水乡,四时烟景似沧浪。玉浆寒色连莎砌,金障秋阴覆草堂。田里从来应逊畔,儿孙游戏亦成行。吾君孝理风天下,谁识讴歌缀乐章。

薰风庭院燕双飞。园柳啭黄鹂。是处蜂狂蝶乱,元来绿暗红稀。衫笼白_,琴推绿绮,满眼新诗。好个江南风景,杜鹃犹自催归。

西邻已富忧不足,东老虽贫乐有馀。白酒酿来缘好客,黄金散尽为收书。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