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廷老三月十四日

三月日几望,士游溱水阳。
溱流已涣涣,有美此翱翔。
偶来适此愿,月色同满床。
士曰陟少室,女曰归大梁。
及晨各异役,悲喜竟回肠。
芍药有遗风,赠好期不忘。
固匪子能逮,是焉继新章。

作品评述

《和李廷老三月十四日》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三月的某一天,我和李廷老一起游玩在溱水阳。溱水流淌得很宽广,有美丽的景色供我们畅游。偶然来到这里,我希望能与月色为伴,一同充满床榻。我说我要去陟少室(指向东方),而她说她要回大梁(指向西方)。等到早晨,我们各自分别去从事不同的工作,悲喜交织在心头。芍药花有着独特的风采,我将它作为礼物赠送给她,希望我们的美好时光不会被遗忘。虽然我并非才子,但我会继续创作新的篇章。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春天的日子,诗人与李廷老一同游玩在溱水阳。他们在美丽的自然景色中度过了愉快的时光,然后分别回到各自的生活中。诗人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彼此的思念之情。他通过赠送芍药花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并表示自己会继续创作新的篇章。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人物之间的情感。诗人通过描述自然景色和人物的对话,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人情之间的交织。诗中的溱水阳和月色都象征着美好的时光和情感的寄托。诗人通过芍药花的赠送,表达了自己对李廷老的思念和珍视之情。整首诗词流畅自然,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和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作者介绍

本卷作于皇祐五年(一○五三),是年秋作者丧母,解监永济仓官,扶榇归宣城守制。《宛陵文集》自《和吴沖卿元会》始,原编卷一七;自《依韵和原甫省中松石画壁》始,原编卷一八;自《韩子华遗冰》始,原编卷三九;自《宁陵阻风雨寄都下亲旧》始,原编卷四○。

诗词推荐

栈道迴忠驭,牢盆幹计赀。文书三署草,兄弟五常眉。遽尔分符竹,欣然捧诏芝。疾驱关外传,奉引汉东旗。夕月同离恨,春膏遍我私。他年五君咏,应记阮咸麾。

吾爱董仲舒,穷经守幽独。所居虽有园,三年不游目。邪说远去耳,圣言饱充腹。发策登汉庭,百家始消伏。

玩犀牛,呼小玉。一种风标,十分尘俗。勤巴子病入膏肓,老盐官笑含鸩毒。花簇簇,锦簇簇,云峰老人曾刮目。我从山水窟中来,自谓一生看不足。看不足,眨得眼来,云归幽谷。

下田戽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沟;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

笋蕈初萌杞采纤,燃松自煮供亲严。人间玉食何曾鄙,自是山林滋味甜。

苜蓿胡桃霜露浓,衣冠文物叹尘容。皇天老去非无姓,众水东朝自有宗。荆楚旧烦殷奋伐,赵陀新拜汉官封。狂夫待旦夕良苦,喜听寒山半夜钟。

雌去雄飞万里天,云罗满眼泪潸然。不须长结风波愿,锁向金笼始两全。

年年西风白露天,烂醉村酿秋池原。今年杜门不复出,为爱我庭风日宽。东西相望两丛竹,正色森森立青玉。朝烟暮雨恣陵夺,翠凤文章终郁郁。石榴新栽果不实,下有萧条冒霜菊。人情虽欲荐我酒,物意岂愿赢君菊。东栏黄葵色贵丽,气压满栏香扑蔌。月桂凄凉何足数,蛛网挂虫窘如束。

默有心传,休将相观。烟巢鹤梦,月窟蟾寒。静里万缘藏鼻孔,笑中百事见眉端。而今须发点半白,向道丛林历百难。

阴云识阳月,怪树知穷谷。路转山迎人,峥嵘失南北。回首人间士,总总今何役。嗟子此行李,志尚亦云独。世事兼漳灠,温凉俱所欲。耿介自小人,大匠死绳墨。伯仁莫妄评,阿奴不碌碌。

兰俎既升,蘋羞可荐。金石载设,咸英已变。林泽斯总,山川是遍。敢用敷诚,实惟忘倦。

久憩珠林寺,高轩自远来。攜朋上乔岳,载酒到琼台。论道吟心乐,吟诗笑眼开。遥观松柏树,风韵有余哀。

白花冷澹无人爱,亦占芳名道牡丹。应似东宫白赞善,被人还唤作朝官。

叶叶里。一枝冷浸铜瓶水。铜瓶水。飞英簇簇,砚屏香几。夜阑雪片敲窗纸。半衾芳梦相料理。相料理。梨花漠漠,江南千里。

万郊怒绿斗寒潮,检点新泥筑旧巢。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梢。

常爱辋川寺,竹窗东北廊。一别十馀载,见竹未曾忘。今春二月初,卜居在新昌。未暇作厩库,且先营一堂。开窗不糊纸,种竹不依行。意取北檐下,窗与竹相当。绕屋声淅淅,逼人色苍苍。烟通杳霭气,月透玲珑光。是时三伏天,天气热如汤。独此竹窗下,朝回解衣裳。轻纱一幅巾,小簟

门无车马地无尘,只有青山是四邻。

我已入南京。甘镇人人个个听。敬重三光须要认,休轻。五*中间得致精。此去决前程。写尽平生自己声。若是却来重一过。灵灵。总看真形

竹鸡啼雨隔林塘,四月山深梅未黄。水近洞门云气湿,葛花开上石眠床。

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西风瞥起云横度。忽见东南天一柱。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