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米东方朔,端居陆士衡。

出自宋代刘敞的《索米》

出自宋刘敞的《索米》

拼音和注音

suǒ mǐ dōng fāng shuò , duān jū lù shì héng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端居:谓平常居处。

东方:(名)①太阳出来的一边。②指亚洲(习惯上也包括埃及):~国家。

东方朔:生平、观点及评价东方朔(前154~93?)字曼倩﹐是臣事前汉的武帝(前156~87)的滑稽。『滑稽』就是以诙谐.多辩为特技的宫廷小丑。东方朔本是平原郡厌次县(山东省)的人。少习【诗经】【书经】等儒教经典﹐长而通晓【孙子】【吴子】等兵法﹐因此博学多识。东方朔住在吴中当了数十年的私塾先生﹐元光元年便应武帝的招募﹐竟带着三百枚竹简(直到后汉的蔡伦发明了纸为止﹐此时尚未使用纸张)的上奏文来到长安。在数千人之中﹐虽然东方朔的上奏文量之多过于拔群﹐而引起武帝的注目﹐但武帝竟费了二个月以上才阅览完毕。东方朔在上奏文中道﹕『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因而武帝便对堂而皇之自画自赞的东方朔之胆大率直的性格发生了兴趣﹐于是一旦予其微俸﹐命其在公车(待皇帝之诏者所待机的部署)待机。东方朔一急﹐便骗宫廷使役的侏儒们道﹕「你们天天无为徒食﹐皇上想即刻将你们杀掉﹐如想得救﹐快去向皇上叩头求饶。」信以为真的侏儒们﹐便在武帝面前叩头哀泣。武帝惊问原因﹐知是东方朔之指使﹐便召他来质问。东方朔便趁机道﹕『侏儒身长只三尺余,俸禄是谷物一袋及二百四十钱。而臣身长九尺余俸禄却与他们相等。侏儒腹饱涨得快死了﹐而臣却饥饿的快死了。』如此诙谐而畅然如流水般的诉说自己的穷状。武帝大笑﹐更是赏识东方朔的机知及能辩。东方朔虽然想臣侍在武帝左右﹐当初却不能就任正式的官职﹐只是被当作取悦武帝的俳优。东方朔不但善辩﹐而且相竞透视术的射覆(猜测隐藏在箱中之物的游戏)也很拿手。有一次东方朔与武帝喜爱的俳优郭舍人边玩射覆﹐边谈一些无关紧要的琐事﹐郭舍人却被反击的无言可答。于是感叹于东方朔的机智的武帝便任命东方朔为常侍郎(皇帝的近侍)。成为皇帝近侍的东方朔有事时便会向武帝谏言。当武帝没收农地造营上林苑时﹐东方朔也曾经鼓起三寸不烂金舌大肆反对﹐但武帝虽然对东方朔舌灿莲花的辩论听的入神﹐然而只是认为东方朔说的很有道理﹐将东方朔任命为太中太夫(司掌议论的官)并赐黄金百两作为褒赏﹐却没有停止上林苑的造营。武帝的姑母馆陶长公主年近六十﹐却宠爱一个叫做董偃的少年﹐要武帝厚遇董偃。东方朔便在武帝将要招董偃入殿之时批判道﹕『圣上为何将这种不循正道的人物招入正殿﹖』而武帝也顺从了东方朔的意见﹐以后逐渐不再让董偃接近﹐但是东方朔毕竟只被当作有趣的宫廷滑稽﹐而不能担任重职。知道没有出世的希望而终于达观的东方朔逐渐傍若无人﹐出人意外的奇行也越来越醒目。虽然说话毫不保留﹐但擅长洞察人心的东方朔绝对不会说出触犯武帝的失言。所以虽然官位不高﹐却一直受武帝宠爱﹐时常得到大枚金钱及绢帛的赐予。但是他却将每次的赏赐大肆挥霍﹐时常更迭不绝的将长安的美女接到家中﹐所以不久又是穷光蛋一个。而且又作出了在殿中放尿而被问了不敬罪﹐或陪武帝用膳时将剩下的肉塞入怀中带回家等奇行。于是东方朔发疯了的传闻传遍宫中。当东方朔知道自己被称为狂人时﹐竟傲言道﹕『像我这样的人﹐才是所谓的避世在朝廷之中呢﹗』。不望荣达﹐以诙谐的举动及饶舌隐藏机锋﹐肆无忌惮的言行﹐自由自在的生活在武帝宫廷之中的东方朔﹐也自认是宫中的滑稽。有一次宫廷的学者们指摘东方朔的生活方式道﹕『苏秦.张仪以辩舌晋昇为6国的宰相﹐而君身怀无比的博识又能言善辩﹐臣事明君达数十年﹐为何却不能担任重职﹖』于是东方朔道﹕『彼一时此一时也﹐不可同列而论。苏秦.张仪之时周室衰微﹐诸侯争霸﹐若得能人者则强大﹐不能得者则灭亡。仕官者其言说若被接受就可以就高位。但是现在圣帝君临﹐天下安泰﹐并非求能人的情势。若是苏秦及张仪生在今世﹐也许顶多不过与我同样的官职。』被东方朔如此反论﹐学者们也无言以对。据说直到死前为止仍然出入宫廷的东方朔﹐于太始四年(前九十四)五十四岁之时才死去(一说汉宣帝时弃职而去)。而武帝已老﹐一直繁荣的前汉王朝也逐渐步入灰暗。东方朔的时深时浅﹐有时以露骨或机微的举动﹐也进忠言也说笑话﹐而无人理解其真意﹐脱却常人生活方式﹐便被后世认为是仙人﹐而列于列仙传之中﹐因而产生了多种多样的东方朔传说。着作朔尝至太中大夫后,常为郎。朔上书陈农战强国之计,因自讼,独不得大官。欲求试用,指意放荡,颇复诙谐,辞数万言,终不见用。朔因着论,设《客难》已,又设《非有先生论》。朔之文辞,此二篇最善,其余有《封泰山》、《责和氏璧》及《皇太子生禖》、《屏风》、《殿上柏柱》、《平乐观》、《赋猎》,八言、七言上下,《从公孙弘借车》。凡刘向所录朔书具是矣,世所传他事皆非也。

刘敞

刘敞(1019—1068)北宋史学家、经学家、散文家。字原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刘敞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原诗

索米东方朔,端居陆士衡。

书仍闻北阙,赋亦让南伧。

感激秋风起,提携夜剑横。

南军败王略,谁事请长缨。

诗词推荐

人间鬓发随秋换。天上月明秋又半。月边仍有女乘鸾,万古与谁期汗漫。天翁苦被闲人管。月好却嫌秋夜短。如何能得夜年长,月也长如今夜

返照隐西山,烟村一水间。路长人自急,林暮鸟知还。枫巷秋常扫,蓬门夜不关。风尘犹剧盗,岁月但催颜。

谢政闲宫傅,当年老相君。诗情通造化,笔力作风云。是则经纶手,施於淡伯文。捧窥心感悸,无路候公门。

剑峰重叠雪云漫,忆昨来时处处难。大散岭头春足雨,褒斜谷里夏犹寒。蜀门去国三千里,巴路登山八十盘。自到成都烧酒熟,不思身更入长安。

趋出范围表,席子主之大。理同然不异,隅至此俱无。圣岂东西判,游何内外拘。鹄边天浩浩,蜗角国区区。广可包三极,微宁泣一夫。晚知庄老诞,终向孔门趋。

投杯送余景,休驾避初燠。久嫌花揽心,始爱树清目。主人乐儒学,定契均季叔。疏帘翳广坐,并荐肴与蔌。肃萧太尉馆,简俭见遗躅。中有戒子篇,惨淡刻寒玉。世传盛德茂,名与清风穆。公乎不可见,怅望三槐绿。

杜门无俗交,尘事任浩浩。空斋学佛外,六经恣论讨。仁义志不移,贫病谁相恼。天命唯我乐,百神非吾祷。为文宗孔孟,开谈黜庄老。谀谄音声恶,寂寥滋味好。褰帷愁绪绝,凭栏寒气早。雁影沈远空,虫鸣咽衰草。伊余何为者,力拟行正道。愿扬君子风,浇浮一除扫。

四邻无俗迹,终日大开门。水晚来边雁,林秋下楚猿。一家随难在,双眼向书昏。沈近骚人庙,吟应见古魂。

蓬头垢面,秘奥埋名。颐神养气忘形。并没纤尘挂染,意静心明。逍遥自然快乐,握玄机、修进长生。清闲处,管胜如火院,苦海冤坑。卧月眠云弄斗,调龙虎,婴娇女姹堪凭。斡运飞金走玉,杳杳冥冥。灵光一点来往,现元初、妙相身轻。乘鸾凤,指蓬瀛路上前行。

夏景舒长,麦天清润,高低万木成阴。晓意寒轻,一声未放蝉吟。但闻莺友同音。燕华堂、绿水中心。芙蓉都没,红妆信息,终待重寻。清冷相照,邂逅俱欢,翠娥拥我,芳酝强斟。笙歌引步,登临更向瑶岑。卧影沈沈。自风来、与客披襟。纵更深。归来洞府,红烛如林。

人间何处看真色,午夜天心月满时。无限凡夫空肉眼,凝眸决眦望西施。

密叶繁阴画不成,捲帘双眼为渠明。人间炎热无来处,赢得轩窗分外清。

巨镇为邦屏,全材作国桢。韬钤汉上将,文墨鲁诸生。豹虎关西卒,金汤渭北城。宠深初受棨,威重正扬兵。阵占山河布,军谙水草行。夏苗侵虎落,宵遁失蕃营。云队攒戈戟,风行卷旆旌。堠空烽火灭,气胜鼓鼙鸣。胡马辞南牧,周师罢北征。回头问天下,何处有欃枪。

薄薄觚棱融融甲观风。晴光挟和气,先到少阳宫。

得见虽能数日,晤言每恨匆匆。曷日竹斋重过,更期汗简同功。

契合岂前因,交情淡愈真。开缄疑晋帖,赓句逼唐人。高著棋空局,清谈案积尘。满襟挥老泪,释友更谁亲。

古疏传深旨,清流照瘦颜。四方来问道,半世不离山。养鹤怜终洁,看云许共间。仍闻焚纪质,几欲别人间。

荷叶田田柳叶垂,千船万船多女儿。与郎暗约花间去,不唱《竹枝》知是谁。

初寒朗咏裴回立,欲谢玄关早晚开。昨日登楼望江色,鱼梁鸿雁几多来。

汝性不茹荤,清静仆夫内。秉心识本源,于事少滞碍。云端水筒坼,林表山石碎。触热藉子修,通流与厨会。往来四十里,荒险崖谷大。日曛惊未餐,貌赤愧相对。浮瓜供老病,裂饼尝所爱。于斯答恭谨,足以殊殿最。讵要方士符,何假将军盖。行诸直如笔,用意崎岖外。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