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清辉堂

结庐江上楼,江云日为侣。
江山相掩映,清辉满庭户。
沙暝见归禽,潮回闻去橹。
落景一帘风,残雪半江雨。
中餐嗓云蔡,午坐烹茶乳。
少室傅花旨,南华齐物语。
隐几赜渊源,篆香随玉尘。
爱此坐忘归,东峰月华吐。

作品评述

诗词的中文译文:

在庐江上建造了一座楼,江云成了我的伙伴。
江山相映,清辉洒满了庭院和房屋。
当沙暗了,飞鸟归来,潮水退去,闻到了划桨的声音。
夕阳的景色被一帘清风吹散,江面上残留着半天的雪和雨。
中餐是聆听蔡琴演唱,午后坐下来煮茶喝。
我就像少室傅花一样赞赏这美食,一起讲述南华的物语。
我隐藏在小桌旁,思考深深的源头,感受篆香和玉的尘埃。
我喜欢这种被遗忘、忘却的感觉,东峰的月亮洒下它的光芒。

诗意和赏析:

《题清辉堂》是宋代僧人释长吉所写的一首诗词。整首诗以庐江为背景,描绘了作者在江上楼中的日常生活和内心感受。

诗的开头,作者结庐江上楼,与江云成为伙伴,突出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江山相掩映,清辉满庭户,描绘了江山美景和清幽的居所,体现了作者的生活闲适和心境宁静。

接下来的描写,沙暝见归禽,潮回闻去橹,描绘了日落时归巢的鸟群和潮汐的往返,以及划桨的声音,展现了江边的生态景观和生活氛围。

在下半部分,作者继续以清风、残雪和江雨来形容夕阳下的景色,描绘了江面上冰雪尚未消融的景象,给人以寒冷的感觉,同时也展示了江水的澄澈和幽静。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描述了享用中餐和煮茶的情景,凸显了细腻的生活情趣。作者对傅花的赞赏显示了他对美食的品味,而南华的物语则展示了作者对文化和智慧的追求。

诗的结尾,作者隐几赜渊源,篆香随玉尘,表达了对深刻源头思考和古代文化的追寻。作者对被遗忘、忘却的感觉的喜爱,以及东峰的月华吐,表达了对自然和美的向往。

整首诗意融洽,自然流畅,通过对自然景观和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美、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追求。

诗词推荐

子猷雅爱此君深,清白传家直至今。有似致身怜劲节,更应待物并虚心。闲来点笔书新粉,醉后移床傍细阴。分到渭川青玉种,严公宅里许同吟。

鲁祖逢人面壁,老大慵懒追随。后之参徒罔测,一向打瓦钻龟。

漫漫村塘水没沙,清明初过已无花。春寒欲雨归心急,懒住扁舟问酒家。

朋旧凋零尽,乾坤偶脱遗。食新心窃喜,话旧语多悲。泥醉醒常少,贪眠起独迟。闭门谁共处,枕藉乐天诗。

小楼灯火夜青荧,风撼梧桐客梦惊。谁家更理琴乌曲,误听壁间丝竹声。

小阁倚晴空,数声钟定。斗柄寒垂暮天净。向来残酒,尽被晓风吹醒。眼前还认得,当时景。旧恨与新愁,不堪重省。自叹多情更多病。绮窗犹在,敲遍阑干谁应。断肠明月下,梅摇影。

秋日思还客,临流语别离。楚城将坐啸,郢曲有馀悲。山晚桂花老,江寒蘋叶衰。应须杨得意,更诵长卿辞。

物华俱人发生辰,喜见花梢刺眼新。便好衔杯嚼红蕊,不须枝上火烧春。

较量人世无穷乐,罗列平生未见书。聊奉投壶祭征虏,休言系剑马相如。画楼晚去闻寒角,缥帙看来落蠹鱼。日获诲言皆旧学,不惭贫贱带经锄。

九仙沤和汤,浴此二水牯。主人无施心,冷暖各得所。道途开十方,瓢杓汲万古。欲问源从来,大雄山有虎。

吾结草庵山之中,旁人笑我名靖通。都来方寸闲田地,大包世界同虚空。我庵非通亦非靖,玲珑八面无形影。盈虚消息任天机,庵内主人都不省。有时风雪三冬天,山前尽日无人烟。顽空墨黑昼如夜,庵中光耀长周圆。有时风雷平地起,山沉江涌流云气。龙吟虎啸万形喧,庵内情缘无止起。

都门收宿雾,佳气郁◇◇。晓日寒川上,青山白雾中。楼台万瓦合,车马九衢通。恨乏登高赋,徒知京邑雄。

赤日炎风书鼓迟,中官宣问到黄扉。传呼宰相槐街静,青盖摇摇未午归。

太项冥虚极,微远不可究。禀量合太初,返形寄童幼。孔父惭至理,颜生赖真授。泛然同万流,无迹世莫觏。

吾爱卓子康,作邑非寻常。口不及人恶,抚字若弗遑。礼律乃并用,化嚚以为良。解马以与人,不较人自偿。

凤箫鼍鼓龙须笛,夜宴华堂醉春色。艳歌妙舞荡人心,但有欢娱别无益。何如村落卷桐吹,能使时人知稼穑。村南村北声相续,青郊雨后耕黄犊。一声催得大麦黄,一声唤得新秧绿。人言此角只儿戏,孰识古人吹角意。田家作劳多怨咨,故假声音召和气。吹此角,起东作。吹此角,田家乐。

观君词语中,具引先贤事。了然道在兹,不行而善至。君今真至矣,奏乐求真知。一言见吾子,固难尽於辞。知君贯老庄,亹亹蹈大荒。剧谈玄中玄,豁落无边旁。有学必有待,不与诸魔对。涉景若与知,何尝讶谲怪。疑论涣已释,则信为善士。主善以为师,天真从可致。人间犹论分,仙事

政须晴甲子,早作雨清明。万树朝烟湿,一溪春雨平。农谣若果验,岁事已堪惊。天意非人料,西畴且力耕。

闻说夷陵人为愁,共言迁客不堪游。崎岖几日山行倦,却喜坡头见峡州。

吴江枫。吴江风。索索秋声飞乱红。晚来归兴浓。淮山西,淮山东。明月今宵何处同。相寻魂梦中。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